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9篇
  3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 评价全自动BACTEC MGIT 960系统在结核分枝杆菌二线抗结核药物(second-line anti-TB drugs,SLD)药敏试验中的实用性。 方法 本实验纳入患者435例。该纳入患者均通过痰涂片抗酸染色(萋-尼法)镜检,L-J固体和MGIT 960系统液体培养及鉴定,共筛查出阳性菌株212例。212例阳性菌株分别进行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和乙胺丁醇(EMB)的耐药性试验,其中耐药菌株(所有耐药株)118例。以118例耐药株作为SLD药敏试验实验株,应用L-J和MGIT 960两种方法分别进行卷曲霉素(Cm)、卡那霉素(Km)、氧氟沙星(Ofx)和乙硫异烟胺(Eto)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并计算出两方法药敏试验所需的时间和符合率;L-J和MGIT960两种培养方法的比较采用配对设计的卡方检验;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用Kappa值检验判别。 结果 MGIT 960系统药敏试验所需时间平均10.0 d(1183/118),L-J固体培养法所需时间平均28.5 d(3360/118),两者相差18.5 d。MGIT 960与L-J培养法的SLD Cm、Km、Ofx和Eto敏感及耐药符合率和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88.1%(104/118)和0.520;95.8%(113/118)和0.815;91.5%(108/118)和0.824;71.2%(84/118)和0.375。 结论 MGIT 960系统液体培养法常用SLD药敏试验与金标准(L-J培养)比较除Eto外符合率高、一致性好;该方法检测快速、准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作为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和药敏试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探讨维吾尔族维-汉-英多语者接受三种语言刺激任务时,大脑语言功能区激活的异同。资料与方法 20名健康维吾尔族维-汉-英多语者行fMRI检查,受试者均在3~5岁开始学习汉语,汉语通过中国高等汉语水平考试汉八级(HSK)。开始学习英语的年龄在10~12岁之间,英语水平全部通过国家大学英语4~6级考试。BOLD-fMRI检查采用组块设计,受试者分别接受维语、汉语及英语认知任务的视觉刺激并进行默读,所得图像数据经SPM5脑功能处理软件处理,生成脑激活图并进行分析,组间数据采用多样本的方差分析。结果三种语言共同激活了双侧额中回和额下回(BA 9、BA 46、47)、左侧颞中回(BA 18)、双侧中央前回(BA 4)、双侧梭状回(BA 37)、左侧顶上下小叶(BA 7/40)、双侧枕中回(BA 19)。不同语言任务时右侧颞上回、颞中回(BA 18、BA 38),左侧楔前叶(BA 19),右侧舌回(BA 18)、右侧顶上下小叶(BA 7/40)、双侧的额内侧回、左侧海马旁回、基底节区(豆状核、尾状核)及小脑扁桃体有散在激活。汉语及英语刺激任务时各脑叶激活强度大于维语,三者间有统计学差异。三种语言任务的优势半球均为左侧大脑半球。结论维吾尔族多语者给予母语、汉语和英语刺激时,三种语言有共同的脑激活区,处理汉语及英语刺激任务时脑激活区激活强度及范围大于母语,三种语言刺激时大脑的偏侧化程度无差异。  相似文献   
93.
贾琳 《山西中医》1996,12(3):54-55
  相似文献   
94.
翻译后修饰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的生长、繁殖和存活依赖于细胞间的动态分子调节过程。在这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过程中,蛋白质分子扮演着主要的中介角色,在蛋白质-蛋白质之间,以及和代谢物、磷脂、碳水化合物和核酸之间发挥极其活跃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在妇产科临床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10月参加大连大学中山临床学院本科临床技能培训的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63名,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1名,对照组32名,分别采用互联网下翻转课堂教学和传统技能培训教学方法,培训结束后,通过技能考核及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研究组学生在“妇科检查”和“四步触诊”2项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得到教师一对一指导,纠正操作过程中的细节错误”“便于移动学习、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和及时巩固复习”“提升技能学习效果”3个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应用在妇产科临床技能教学中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血管壁成像技术对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斑块强化程度及血管重塑方面与豆纹动脉数量及深度之间的联系.材料与方法 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4...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仿生物电联合优思明治疗对人工流产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外周血雌孕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修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人工流产术后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口服优思明治疗,观察组采取仿生物电联合口服优思明治疗.比较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术后阴道出血时间、阴道出血量、月经转归时间)以及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最大血流速度(PS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子宫内膜厚度、血清激素[雌二醇(E2)、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月经转归时间、阴道出血时间缩短,阴道出血量减少(P均<0.05);术后第7天,两组RI、PI、PSV及ACTH、P、LH、FSH、E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14、28天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较对照组同期增加(P均<0.05).结论 仿生物电治疗联合优思明可维持人工流产术后患者子宫内膜血流动力学稳定,保护卵巢功能,促进子宫内膜修复.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酒精性肝硬化(alcoholic liver cirrhosis,ALC)患者脂肪因子及外泌体蛋白表达的特点.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复查的ALC患者为病例组(66例),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相似文献   
99.
本文以甘草炮制首部记载典籍《金匮玉函经》为历史沿革起点,参照《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所载167部医方古籍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现代炮制规范,通过文献资料分析现代炮制研究进展,对比研究甘草酒、酥、蜜制历史演变沿革及现代炮制研究,为临床合理选择最佳炮制饮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究超光子强脉冲光技术(AOPT)治疗模式下不同波段滤光片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112例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65)。对照组采用590 nm滤光片,观察组采用超模双波滤光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皮肤生理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3%,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两组治疗后经表皮失水率、红斑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角质层含水量、弹性指数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肤干燥、皮肤瘙痒、皮肤潮红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光子强脉冲光不同波段滤光片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的有效性存在一定差异,超模双波滤光片的疗效优于590 nm滤光片,能有效改善患者皮肤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