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3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为了研究巴东过路黄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ODS、MCI以及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从巴东过路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酚类成分,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α-L-鼠李糖-3’-O-α-L-鼠李糖苷(1)、杨梅苷(2)、槲皮苷(3)、芦丁(4)、2-hydroxynaringenin-4’-O-glucopyranoside(5)、柚皮素-7-O-葡萄糖苷(6)、芹糖甘草苷(7)、甘草查尔酮B(8)、tetrahydroxymethoxychalcone(9)、对羟基肉桂酸甲酯(10)、2,4,6-trihydroxyacetophenone 2-O-glucopyranoside(11)和vaccihein A(12)。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5、11、12为首次从珍珠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探讨乳腺癌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上肢淋巴结对淋巴水肿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 年1 月-2014 年12 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乳腺科收治的100 例T1-3No Mo 期乳腺癌患者,根据患者及其家属协商选择的手术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观察组术前以纳米炭混悬液行经上臂逆行腋窝淋巴结示踪术;对照组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于术后1、6 及12 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各时间点患侧比健侧上肢臂围增加的百分比,术后12 个月时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各时间点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分。结果 两组术后1、6 及12 个月患侧比健侧上肢臂围增加的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两组12 个月时上肢淋巴水肿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预防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面,观察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降低,且两组随访期间各时间点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保留上肢淋巴结的乳腺癌淋巴结清扫术可以有效地预防患者上肢淋巴水肿,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毛裂蜂斗菜中酚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毛裂蜂斗菜中抗炎、抗氧化作用机制,对该植物中酚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MCI GEL CHP20P,ODS以及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多种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毛裂蜂斗菜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9个酚类化合物,包括磺酸化苯甲基葡萄糖苷(1),3-(4β-D-葡萄糖苷-3,5-甲氧基)-苯基-2E-丙烯醇(2),二氢丁香苷(3),党参苷Ⅱ(4),4-羟基-2,6-甲氧基苯酚-1-O-β-D-葡萄糖苷(5),4-羟甲基-2,6-甲氧基苯酚-1-O-β-D-葡萄糖苷(6),熊果苷(7),芦丁(8),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9),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0),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1),山柰酚-3-O-α-鼠李糖苷(12),petasiphenol(13),咖啡酸(14),绿原酸(15),2-羟基-5-乙酰基苯甲酸(16),对羟基苯甲酸(17),原儿茶醛(18),对羟基苯丙酸(19)。结论:上述研究表明,毛裂蜂斗菜中的酚类化合物主要包括简单酚及其苷类化合物、咖啡酸类以及黄酮苷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菊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9,11~12,16,19均为首次从蜂斗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大量化合物已经被证明具有消炎、抗菌、抗氧化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含量测定、生物活性等方面综述桂皮中原花青素类成分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桂皮中原花青素类成分具有抗氧化及抗血管生成、降血糖、抗炎及免疫调节、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5.
植物多酚类成分提取分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亮  李医明  陈凯先  贾琦 《中草药》2013,44(11):1501-1507
植物多酚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多元酚类次生代谢产物,随着多酚类成分在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微生物、调血脂和血糖等多方面活性的发现和阐明,植物多酚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多酚类成分由于其结构上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目前在提取分离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中药中多酚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进行总结,旨在为下一步分离纯化多酚类成分提供比较系统的信息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炳祎  张勇  贾琦  李医明  朱维良 《中草药》2022,53(12):3581-3586
目的 研究菊科蜂斗菜属植物毛裂蜂斗菜Petasites tricholobus全草中倍半萜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反相硅胶、葡聚糖凝胶、微孔树脂等多种柱色谱填料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MS、NMR、UV、IR等现代波谱分析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毛裂蜂斗菜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α-(cismethylthioacryloyloxy)-8α-angeloyloxy-3β,4β-epoxy-bisabola-7(14),10-diene(1)、bakkenolide IIIb(2)、monoketone(3)、japonipene C(4)和petatewalide A(5)。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毛裂蜂斗菜素;化合物2~5均为首次从毛裂蜂斗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荷叶中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分离并考察其抗菌、降脂降糖效果。方法用柱色谱分离和波谱鉴定技术分离和鉴定了荷叶中的生物碱;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其对10种致病菌的抗菌活性;用4-硝基苯基乙酸酯和4-硝基苯-D-吡喃葡萄糖苷为底物研究其对胰脂肪酶和α-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果分离鉴定了6种生物碱,分别为荷叶碱、2-羟基-1-甲氧基阿朴啡、鹅掌楸碱、lysicamine、原荷叶碱和杏黄罂粟碱。测得鹅掌楸碱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均为32μg/mL,杏黄罂粟碱对红色毛癣菌和石膏状小孢子菌的MIC均为16μg/mL。在300μmol/L浓度下,鹅掌楸碱及2-羟基-1-甲氧基阿朴啡在α-糖苷酶靶点上抑制活性分别为40.29%±3.06%及27.62%±2.21%。结论荷叶中的2-羟基-1-甲氧基阿朴啡具有一定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8.
贾琦 《天津护理》2010,18(1):3-4
目的:观察无刨双水平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在心脏手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观察20例心脏手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及生命指征的变化。结果:18例患者BIPAP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和生命指征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后的PaO2、氧合指数明显提高;呼吸频率、收缩压、心率及PaCO2水平明显下降。2例患者不适应面罩吸氧、加压通气行二次气管插管治疗。结论:早期应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能有效治疗心脏手术后急性呼吸衰竭,快速提高PaO2,降低PaCO2,缓解气促、紫绀、呼吸困难等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黑果枸杞色素对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饮喂50,75,100 mg/kg剂量的黑果枸杞色素及生理盐水,观察、测定常压下小鼠耐缺氧和游泳耐受能力。结果  在常压下黑果枸杞色素可增强小鼠的耐缺氧能力,且呈剂量依赖关系;添加低剂量黑果枸杞色素可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持续时间(P<0.05)。结论  黑果枸杞色素对小鼠耐缺氧、抗疲劳游泳能力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