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研究过氧化氢(H2O2)对肾小球系膜细胞-中性粒细胞(GMC-PMN)粘附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与不同浓度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或H2O2作用,并以各类拮抗剂观察其对GMC-PMN粘附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H2O2促进GMC依赖性PMN粘附,以10-2mol/L浓度的作用最强,使PMN粘附率增强2.2倍。用PAF受体拮抗剂预处理PMN对粘附无影响。预处理GMC可显著降低粘附率,磷酯酶A2抑制剂对溴基苯酰基溴、钙调蛋白抑制剂氯丙嗪和钙离子螯合剂EGTA预处理GMC,均能降低H2O2引起的GMC-PMN粘附。结论:H2O2可促进GMC与PMN的粘附。H2O2的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PAF介导的。  相似文献   
72.
目的了解人造板材挥发出的有害物质对板材制造人员机体内抗氧化能力和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及原因。方法选择175名从事人造板材制造人员和121名从事非人造板材作业人员为暴露组和对照组;对两组工作环境空气中的甲醛检测并测定两组人员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暴露组工作环境甲醛浓度平均为0.68mg/m3(最高容许浓度为0.5mg/m3);对照组工作环境甲醛浓度平均为0.06mg/m3。两组间血清中SOD和MDA的含量比较,暴露组SOD活力低于对照组,MAD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tSOD=19.252,PSOD=0.000,PSOD0.001;tMDA=14.833,PMAD=0.000,PMAD0.001);且随环境甲醛浓度的增加,血清SOD活力有逐渐下降的趋势,MDA含量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结论暴露组工作环境甲醛污染较重,导致作业人员血清中SOD酶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73.
目的了解濮阳市各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状况,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采样检测方法对濮阳市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结果2008~2011年,从濮阳市14所医疗机构中共采集样品4257份,合格3763份,卫生消毒质量监测总平均合格率为88.40%(3763/4257);连续4年的消毒质量监测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4.58%(978/1034)、86.40%(934/1081)、86.13%(913/1060)、86.69%(938/1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15,P〈0.01)。室内空气、物体表面、透析液、内窥镜、压力蒸汽灭菌器、医护人员手和使用中消毒剂合格率分别为65.69%(176/268)、84.13%(2015/2395)、94.01%(157/167)、95.45%(63/66)、97.87%(92/94)、98.97%(577/583)、99.85%(683/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5.00,19〈0.01)。市级医院和民营医院合格率分别为89.26%(3192/3576)、83.85%(571/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35,P〈O.01)。结论濮阳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普遍不高,几年来无明显改善,特别是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合格率较低。医疗机构消毒卫生状况还有待改善,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消毒卫生意识。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脑脓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脑脓肿病人的临床资料,72例病人行头部CT和常规MRI平扫+增强检查,其中46例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7例行磁共振波谱(MRS)检查.手术切除43例,MRI导航定向穿刺引流17例,保守治疗12例.结果 随访3个月~4年,治愈65例,GOS评分:5分60例,4分4例,3分1例.死亡7例.结论 常规头部CT及MRI检查结合DWI和MRS等有利于脑脓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综合评估、及时正确的治疗对脑脓肿病人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5.
2003年2月我国广东暴发SARS疫情,2012年9月沙特暴发MERS疫情,2019年12月我国武汉暴发的COVID-19疫情均由冠状病毒引起,患者主要死于严重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相比肆虐5年以上的MERS-CoV和非洲国家的埃博拉病毒,我国在一年内就遏制了SARS肆虐,彰显了我国政治治理的优越性。虽然目前多种冠状病毒的分离、结构解析在病毒暴发期就已经完成了,但至今仍没有特效药物。这主要是由于药物的研发不但要精准靶向病毒本身,还要针对感染后致命的ARDS。况且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的急性传染期过后,患者或可产生持久甚至终身免疫。因此,没有药企会投巨资研发针对一种病毒感染的新药。所以针对目前和未来冠状病毒感染的药物研发必须在了解病毒侵入、复制和释放的机制及其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上,采取“老药新用”和联合给药的策略,才能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该文总结了全球冠状病毒老药新用的研发,也提出针对抗击COVID-19的研发新思路。  相似文献   
76.
孙栋  张峰  贾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20):1531-1534
[目的]研究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损伤特点和流行病学趋势,为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1年以来549例外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病历和伤残鉴定资料,分析伤者的年龄性别特点、骨折椎体节段、致伤原因、治疗方式与评价,用u检验和x2检验作统计分析。[结果]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高发年龄男49.6±13.2岁,女54.5±13.9岁,骨折节段以L1和T12最为常见,骨折椎体分布男女无显著差异(P>0.05),单个椎体压缩性骨折非手术治疗和内固定治疗后的伤残等级有显著差异(P<0.05),在公交车内发生的椎体压缩性骨折中女性显著多于男性(P<0.05),急刹车是公交车内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主要原因(P<0.05);潜在的骨质疏松症和脊柱退化等是老年人椎体压缩骨折的常见原因。[结论]应采取积极的措施防治老年人椎体压缩性骨折,如加强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举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等。  相似文献   
77.
Moulin线状皮肤萎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2例Moulin线状皮肤萎缩.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22岁和30岁.皮损形态为线状排列的萎缩斑.表面有色素沉着,位于右上肢和右侧躯干,沿Blasehko线分布.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棘层轻度不规则肥厚,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无明显变化.符合Moulin线状皮肤萎缩的诊断.临床上该病需与进行性特发性皮肤萎缩和带状硬皮病鉴别.  相似文献   
78.
筋脉通对糖尿病大鼠晶体多元醇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观察筋脉通对糖尿病大鼠晶体醛糖还原酶 (AR)活性及山梨醇 (SNS)含量的影响 ,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 (STZ)糖尿病 (DM)大鼠模型 ,给予中药筋脉通灌胃 ,并以氨基胍做对照 ,观察对大鼠晶体AR活性和SNS含量的影响。结果 筋脉通治疗后 ,糖尿病大鼠晶体AR活性和SNS含量明显降低 ,与未治疗糖尿病大鼠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 ;DM 筋脉通组和DM 氨基胍组比较无差异 (P >0 0 5 ) ;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筋脉通有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样作用 ,能改善糖尿病大鼠晶体多元醇代谢 ,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9.
漫谈白癜风     
白癜风属于常见的、不容易治疗的皮肤病,虽然没有传染性,但由于美观需求,导致患者的工作、交友、日常生活障碍,往往自卑、焦虑、抑郁,不但寝食不安,甚至会有轻生的念头. 综观该类患者的问题,大致如下:为什么会得白癜风?如何控制其发展?能否治愈?是否会复发?是否遗传? 可是直到今天,白癜风的病因仍不清楚.多数研究者认为与免疫有关,更进一步的发现也许会在不远的将来.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在手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科室收治的50例手外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5例,常规手术治疗)与观察组(25例,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康复情况、一般手术情况、疼痛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瘙痒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组织病理学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瘙痒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QOLI-74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手术在手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手外伤恢复情况,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疼痛及瘙痒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