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1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17篇 |
口腔科学 | 111篇 |
临床医学 | 29篇 |
内科学 | 20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93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13篇 |
中国医学 | 47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通过Meta分析,综合相关文献系统评价大豆异黄酮对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的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检索Pubmed、Science Direct和Google学术数据库,全面搜集关于大豆异黄酮用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的所有文献,制定纳入标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根据Cochrane手册推荐使用的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利用Rev Man5.3统计软件对纳入的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到129篇文献,最终纳入34篇文献,试验组病例数2 133例,对照组病例数1 74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应用大豆异黄酮试验组出现不良反应数为1 090,应用安慰剂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数为1 017,合并的OR值统计学检验结果P0.05(P=0.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分类中绝经后出血、乳房触痛、神经系统症状和心脏不适的统计学检验结果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肠道反应的统计学检验结果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摄入大豆异黄酮时间6个月为界限对各不良反应做亚组分析,各亚组分析中,只有摄入时间大于6个月时胃肠道反应的统计学检验结果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豆异黄酮用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不增加绝经后出血、乳房触痛、神经系统症状以及心脏不适的不良反应,仅在摄入时间超过6个月时存在一定的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82.
贺红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2,29(1):36-38
成人正畸日趋增多。本文对成人正畸患者的牙周组织状态,成人牙周组织对正畸治疗的反应,以及成人牙周病的正畸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3.
84.
分泌性中耳炎(OME)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炎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部分研究认为工型变态反应是引起该病的因素之一。本研究通过测定46例伴有呼吸道变应性炎症的OME患者和38例对照组其血浆和中耳积液中IL-4及IgE含量,探讨工型变态反应在OME发病中的作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5.
86.
87.
目的:探讨原代咬肌肌卫星细胞的提取、培养、鉴定的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链霉蛋白酶消化法和Percoll非连续密度离心法获取大鼠咬肌肌卫星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培养。通过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原代咬肌肌卫星细胞激活的状况和肌管的融合情况。结果:采用链霉蛋白酶消化法和Percoll非连续密度离心法可获得纯度较高的肌卫星细胞。体外培养初期,运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Pax7和MyoD,大部分的咬肌肌卫星细胞处于激活状态。在分化培养基条件下,咬肌肌卫星细胞可分化融合形成肌管,MyHC染色呈阳性。结论:原代咬肌肌卫星细胞可被分离并体外培养,具有良好的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88.
MBT托槽间接粘接法与光固化直接粘接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比较采用改良式间接粘接法与光固化直接粘接法粘接MBT托槽在总操作时间、椅旁操作时间、脱落率等方面的区别。方法:临床选择Angle Ⅱ^1恒牙期患者23例,年龄10.6-16岁,男9例,女14例,平均年龄14.2岁,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光固化直接粘接法和改衣式间接粘接法(13例)粘接托槽。结果:表明间接粘接组与光固化直接粘接组相比,总操作时间多出0.39h,但椅旁操作时间减少0.33h,均具高度显著性差异,而托槽脱落率则无统计学差别。结论:光固化直接粘接法与间接粘接法均能达到理想的托槽粘接效果。上午就诊的成人可选用光固化直接粘接法,而复诊患者较多时可选用间接法粘接。 相似文献
89.
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规律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MTT、细胞计数和^3H-TdR掺入法研究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下AngⅡ对VSMCs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技术研究AngⅡ对VSMCs周期与凋亡的影响;用透射电镜观察AngⅡ作用下VSMCs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AngⅡ能促进VSMCs增殖,在一定范围内,其作用强度与AngⅡ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AngⅡ在高浓度(10^-4mol/L)时,使VSMCs凋亡率增加:AngⅡ促使细胞周期由G0/G1向S/G2-M期转变,使细胞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变。结论:AngⅡ对VSMCs的促增殖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大剂量AngⅡ有诱导VSMCs凋亡的倾向。 相似文献
90.
目的 分离广藿香青枯病病原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了解其细菌学性状,并进行致病性测定,为广藿香青枯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在TZC培养基 [蛋白胨 10.0 g、酸水解酪蛋白 1.0 g、TTC(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0.05 g、葡萄糖 10.0 g、H2O 1 L,pH 6.8~7.0] 上划线分离培养广藿香青枯菌;通过3糖3醇试验对各菌株的生化型进行划分;采用伤根浸泡接种法对分离所得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 经分离纯化,得到在细菌学性状上有明显差异的7个青枯菌菌株。其中HX5、HX7为生化型I;HX1、HX6为生化型II;HX2、HX4为生化型III;HX3为生化型V。致病性试验表明,大部分青枯菌菌株表现较强的致病性,其中以菌株HX4和HX5致病力强且致死率高。结论 广藿香青枯病菌存在多个生理小种,在菌体形态、生化分型和致病性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