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03篇
  免费   346篇
  国内免费   237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68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271篇
口腔科学   92篇
临床医学   880篇
内科学   375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101篇
特种医学   2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701篇
综合类   2003篇
预防医学   603篇
眼科学   42篇
药学   775篇
  8篇
中国医学   1274篇
肿瘤学   172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307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49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320篇
  2008年   359篇
  2007年   358篇
  2006年   452篇
  2005年   372篇
  2004年   330篇
  2003年   270篇
  2002年   246篇
  2001年   223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75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3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研究人前列腺癌细胞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诱导下能否发生上皮细胞间质转化态(EMT)改变,进而致侵袭能力增强,并初步分析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LNCaP细胞及其亚细胞系C4、C4-2、C4-2B这4种EMT阴性的人前列腺癌细胞中波形蛋白(vimentin)mRNA表达情况,并凭此筛选出适合于进一步作转染诱导试验的细胞。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包装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IF-1α和pCD-NA3.1(-)空质粒后,分别转染上步试验所挑选出的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600μg/mLG418筛选抗性克隆。免疫荧光及Western印迹法鉴定HIF-1α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EMT标志蛋白——上皮型钙粘素(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Transwell验证转染后LNCaP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RT-PCR证实4种EMT阴性的细胞中,仅LNCaP表达有vimentin编码基因,适合作转染诱导试验。免疫荧光也观察到HIF-1α转染细胞胞质中荧光亮度较空质粒转染细胞和未转染细胞明显增强。Western印迹法证实HIF-1α转染细胞发生了EMT转化,其E-cad-herin表达缺失,而vimentin表达增加。同时,Transwell体外侵袭试验也发现,LNCaP/HIF1α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显著高于LNCaP细胞和LNCaP/pCDNA3.1(-)细胞。结论:HIF-1α过表达可以通过调节两种EMT相关蛋白诱导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发生EMT改变并致其侵袭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总结直接关闭下腹部供瓣区的方法和体会。方法:25例病人手或前臂有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下腹部皮瓣转移的方法进行修复,同时设计邻接的辅助皮瓣参与下腹部皮瓣的关闭。结果:下腹部皮瓣和辅助皮瓣的供区直接缝合关闭,早期有不同程度的肚脐偏位,后期逐渐恢复。结论:辅助皮瓣法能较好地关闭一定面积的下腹部皮瓣供区,具有良好的整形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03.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足部常见畸形,病因不明,但有学者认为肌发育不良而引起的肌力不平衡是本病的主要原因[1~4].导致肌力失衡的软组织挛缩包括胫后肌腱、跟腱、足的内在肌、内侧跗跖关节囊、胫前肌,三角韧带及跟舟韧带等,其中胫后肌腱是造成马蹄内翻足的主要因素之一.自1988年12月以来,共手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病人41例60足,均采用胫后肌外移为主的矫正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4.
胆漏的原因及防治(附4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 ,胆漏是胆道手术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如胆漏致胆汁性腹膜炎后病死率可达 2 8.6% [1]。我院自 1 988年~ 2 0 0 1年间共用非手术法及手术处理各类胆漏 42例。现就胆漏的发生原因 ,预防及处理措施等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42例 ,男 1 4例 ,女 2 8例。年龄 1 5~ 79岁 ,平均 5 5岁。其中 60岁以上 30例占 71 %。因胆囊结石伴急性或慢性胆囊炎行开腹胆囊切除 1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 2例 ;肝内外胆管结石或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 T管引流 2 2例 ;胆囊癌行胆囊癌根治性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清扫胆总管 T…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总结重型肝炎实施急诊肝移植的经验,探讨其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拟行急诊肝移植治疗的重型肝炎并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实施急诊肝移植手术。结果34例患者中,14例在等待供体中死亡,另9例在转入我科时已丧失手术机会,于3d内死亡。11例急诊肝移植均采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其中1例术后7d死于肺部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例术后20d死于原发性移植肝功能不良合并肾功能衰竭,其他9例术后均恢复顺利。随访6~29个月,1例于术后12个月死于慢性排斥反应,余8例情况良好。结论急诊肝移植是治疗重型肝炎合并急性肝功能衰竭移植的有效方法,其指征为:(1)Ⅱ级及Ⅱ级以上的进行性脑病;(2)PT延长15 s以上(或凝血酶原活动度<30%);(3)血清TBIL(300μmol/L(17.5mg/dl)或TBIL进行性升高(每天>17.1μmol/L)。  相似文献   
106.
笔者对1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的患者施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采用背驮式肝移植及常规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方案采用达利珠单抗(赛尼哌)、他克莫司(FK506)、酶酚酸酯(MMF)及激素联合用药。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移植肝肾功能良好,现已存活15个月。提示完善的手术技术,围手术期合理治疗措施是肝肾联合移植成功的关键;移植肝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ESWL致肾脏损伤中的作用及黄芪是否通过调节HIF-1α的表达而发挥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45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ESWL损伤组和黄芪治疗组,每组15只,除对照组外,所有动物接受ESWL处理(18kV,1 500次)。黄芪治疗组家兔于冲击前3d至后2d,每天注射黄芪注射液2.0g/kg。2周后处死家兔,取肾脏HE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HIF-1α在肾脏中的表达。结果ESWL处理后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脱落,小管内可见大量管型,肾间质大量炎细胞浸润;黄芪治疗组以上病变显著减轻。ESWL损伤组HIF-1α显著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及间质,黄芪能够明显抑制HIF-1α的表达。结论HIF-1α参与了ESWL对肾脏的损伤,黄芪可能通过抑制HIF-1α的表达发挥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8.
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与脓毒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烧伤延迟复苏时CDl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率的变化,分析其与脓毒症的关系。方法选择烧伤面积大于30%TBSA的25例烧伤延迟复苏患者,于伤后1、3、7、14、28d取外周血,其中7例患者住院期间并发脓毒症,于脓毒症发生后连续2d亦取其外周血。另取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作为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结果非脓毒症患者伤后1、3、7、14、28d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分别为(15±6)%、(74±5)%、(264±17)%、(284-16)%、(474-16)%,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924±10)%,P〈0.01];脓毒症患者发生脓毒症后1、2d,该指标亦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及非脓毒症患者伤后1、7、14、28d(P〈0.01)。脓毒症患者TNF—d检出率及TNF—α、IL-10浓度,均高于非脓毒症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0.05或P〈0.01)。伤后1、7、28d,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与IL—10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9963、-0.7459、-0.8474,P〈0.01)。结论烧伤延迟复苏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促炎性介质释放量增加,并发脓毒症时则更为严重。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可作为动态检测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o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胆道造影与术前ERCP对诊治可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3月至2006年11月于LC术中行胆道造影43例患者与术前行ERCP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胆道造影组发现胆总管结石16例,阳性率占37.21%,造影不成功2例,占4.65%,无明显造影并发症,术前ERCP组发现胆总管结石19例,阳性率占30.16%,不成功13例,占20.63%,致术后胆道感染12例,急性胰腺炎9例,占33.33%。结论:术中胆道造影不仅简便,而且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治疗费用低,明显优于术前ERCP检查。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剖宫产硬膜外麻醉L_(1~2)和L_(2~3)两个穿刺间隙不同的给药方法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级急诊或择期的足月产妇200人,随机分为L_(1~2)和L_(2~3)穿刺组各100人,分别采用连续硬膜外法(连硬组)和单次+连续硬膜外法(单+连硬组),对其麻醉诱导时间、诱导期局麻药用量、麻醉效果、硬膜外腔出血人数、血压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连硬组与单+连硬组比较,麻醉诱导时间和麻醉诱导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硬膜外腔出血率、麻醉阻滞完善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L_(1~2)和L_(2~3)间隙单+连硬法相比较,麻醉诱导时间和麻醉诱导量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硬膜外麻醉选择L_(1~2)单+连硬法能缩短麻醉诱导时间,减少局麻药诱导量,降低硬膜外腔出血率,减少麻醉阻滞不全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