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贺亚男  陈露梦  黄伟  刘霖  李楠  许润春  韩丽  张定堃  杨明 《中草药》2020,51(12):3157-3164
目的探究微波炮附子炮制过程的主要工艺影响因素,为工业化开发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水分比、干燥速率及耗能研究微波炮附子的干燥过程,并以微波炮附子形态以及双酯型生物碱、单酯型生物碱、醇胺型生物碱含量为指标,考察生附片切片厚度、含水量、微波功率、炮制时间对微波炮附子工艺的影响。结果生附片厚度、复水率、微波功率、炮制时间对微波炮附子炮制过程及生物碱含量均有影响。厚度为5 mm,干燥时间短,干燥速率快,耗能小,但是双酯型生物碱含量高,总生物碱含量损失较大。生附片复水率为60%时,干燥时间最短,平均干燥速率为复水率100%复水率60%复水率80%复水率40%;双酯型生物碱含量为复水率60%复水率100%复水率80%复水率40%;总生物碱含量为复水率60%复水率80%≈复水率100%复水率40%;复水率对耗能影响不明显。炮制时间相同时,在微波功率为550 W条件下,微波炮附子干燥时间最短,干燥速率快,双酯型乌头碱含量低,总生物碱含量高,但是随着炮制时间的增加,高功率条件下的附子更容易被炮焦。结论适宜的附片厚度、复水率、微波功率以及炮制时间有助于附子充分减毒,提升微波炮附子产品质量。生附片切片厚度宜选择3 mm,复水率为60%~80%,炮制时间根据微波功率增加,适当减小。  相似文献   
12.
袁瑞芳  杨金辉  章津铭  贺亚男  任涵  张定堃  杨明 《中草药》2021,52(13):3841-3851
目的基于偏头痛药效研究优化青花椒超临界提取部位热熔压敏胶贴剂成形工艺,并对贴剂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以均匀性、涂展性、渗布程度、皮肤追随性、剥离性、反复揭贴性、残留量等感官评价及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与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对热熔压敏胶基质配比进行筛选;采用在体动物评价法,以硝酸甘油型偏头痛大鼠挠头次数为指标筛选贴剂载药量;另外采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家兔皮肤刺激性试验及豚鼠皮肤过敏性试验评价青花椒超临界提取部位热熔压敏胶贴剂的安全性。结果热熔压敏胶贴剂的最佳基质处方为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S)弹性体-氢化石油树脂-液体石蜡4∶2∶5;青花椒超临界提取部位贴剂可明显减少硝酸甘油型偏头痛大鼠的挠头次数,70 mg/贴载药量组在30~60 min可将大鼠挠头次数降低81.75%,优选为最佳载药量;该贴剂对小鼠无急性毒性,对新西兰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有轻微刺激性,6 h内自行消除,对豚鼠无过敏性。结论该工艺制备的青花椒超临界提取部位热熔压敏胶贴剂感官性能好,黏附力强,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主客观评价结合分析挥发性成分变化,筛选美洲大蠊去腥矫臭的炮制方法,研究去腥矫臭作用机制。方法分别制备美洲大蠊生品、醋炙品、酒炙品与麸炒品,采用志愿者感官评价法结合电子鼻系统评价美洲大蠊生品与炮制品的腥臭气味差异,筛选较优炮制品种类。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联用(HS-SPME-GC-MS)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关键性腥臭气味成分,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生品与炮制品挥发性成分差异,探究炮制去腥矫臭的作用机制。结果志愿者评分结果显示生品、醋炙品、酒炙品与麸炒品的平均评分分别为3.38、1.25、2.88与3.04。电子鼻结果显示,醋炙品、酒炙品、麸炒品与生品间的欧式距离分别为7.34、3.77、1.60,但醋炙品的散点分布方向与酒炙品、麸炒品方向相反,提示可能作用机制有异。整合分析主客观评价数据,确定醋炙为最优去腥矫臭炮制方法。ROAV法确认美洲大蠊关键性腥臭气味成分为3-甲基丁醛、己醛、壬醛、庚醛、癸醛、苯乙醛、(E,E)-2,4-壬二烯醛、2-戊基呋喃、(+)-柠檬烯、肉豆蔻醛。挥发性成分的PCA结果显示,4种炮制品可被明显区分开,挥发性成分及含量存在差异。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结果表明,生品与醋炙品中存在7个差异性成分,分别为己醛、棕榈酸、油酸、油酸乙酯、醋酸、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乙酯,醋炙品含量较生品均有减少,其中关键性腥臭味成分己醛减少最为明显。结论醋炙为改善美洲大蠊腥臭气味的较优方法,其炮制机制是通过降低己醛等挥发性腥臭气味成分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许润春  贺亚男  裴瑾  耿福能  杨明  张定堃 《中草药》2020,51(6):1517-1529
目的优化川乌-花椒挥发油凝胶贴膏成型工艺,探究花椒挥发油配伍川乌凝胶贴膏增效机制。方法以皮肤追随性、揭帖性、初黏力、剥离度为指标,对9种市售贴膏基质性能进行评价,并以量化的综合感官评价、初黏力、持黏力以及剥离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混料设计试验对凝胶贴膏基质辅料配比进行筛选,并采用在体动物评价法,以小鼠醋酸扭体次数为指标,筛选凝胶贴膏的载药量;另外采用甲醛致痛小鼠模型与代谢组学探究花椒挥发油对川乌凝胶贴膏药效的影响。结果不同品牌凝胶贴膏其追随性、揭帖性、初黏力、剥离度差别较大,且凝胶贴膏的初黏力与剥离度对其揭贴性影响较大,初黏力与剥离度越大,凝胶贴膏揭帖性越差;川乌凝胶贴膏的基质处方为3%聚丙烯酸钠NP700、1.5%羧甲基纤维素钠、0.25%卡波姆、0.06%结晶氯化铝、0.1%乙二胺四乙酸二钠、26%甘油、61.5%水、4%硅藻土、0.15%酒石酸;每贴川乌凝胶贴膏载药量为560 mg川乌提取物。花椒挥发油能够增强川乌凝胶贴膏的镇痛疗效,可能主要通过甘油磷脂代谢、亚油酸代谢等发挥疗效。结论为保证凝胶贴膏具有较好的追随性与揭帖性,所制备的凝胶贴膏的初黏力应控制在7~18号小球之间,剥离度应控制在0.03~0.97kN/m;所制备的川乌凝胶贴膏剂外观、黏附力、赋形性良好,镇痛效果明确,且花椒挥发油能够增强川乌凝胶贴膏的疗效,为川乌外用新制剂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口感设计与掩味、矫味效果评价是中药制剂处方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传统的志愿者感官评价、动物偏好实验评价到化学成分定量分析、电子舌智能味觉评价,分析方法的灵敏度与分辨率越来越高,但与人体真实感受的相关性却越来越低。如何同时满足检测方法的客观真实性、高灵敏度,乃至实时动态量化,是中药制剂掩味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兼具上述特点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技术在中医临床诊断、针刺效应研究以及食品行业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用于中药制剂掩味评价的基础条件也趋于成熟。对f MRI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介绍,并从人体与样品角度对实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标准物质浓度-志愿者感官等级-脑信号强度相关性"的研究思路,以期为中药制剂产品优化与口感改进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推动中药制剂品质评价从"经验试错"走向"科学有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川乌茎、叶中生物碱类成分在不同生长期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质谱采用ESP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扫描;建立HPLC-MS/MS方法同时测定川乌茎叶中乌头碱、新乌头碱、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乌头原碱、尼奥林、附子灵、宋果灵、塔拉乌头胺、去甲乌药碱、去甲猪毛菜碱14种生物碱的含量。结合主成分分析(PCA)追踪川乌茎叶在生长过程中不同生物碱的含量变化规律。结果 14种生物碱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0 0),定量限为2.27~18.27 ng/mL,平均回收率在94.73%~104.50%。结果表明,川乌茎叶中均含有相当量的生物碱,且茎中生物碱总量高于叶,茎在5、6、7、8月的生物碱总量分别为0.087 1%、0.182 8%、0.141 0%、0.199 4%,呈现波浪形上升趋势,8月份到达峰值;叶在5、6、7、8月生物碱总量分别为0.074 7%、0.075 9%、0.0814%、0.0589%,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叶中生物碱的总量7月最高。结论 PCA发现茎、叶中生物碱含量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茎中生物碱在采收期达到峰值,生物碱含量可观,具有成为新药用资源的潜力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该文针对附子不同栽培叶型间的农业性状存在较大差异的现状,选取大花叶和艾叶附子栽培型,以其子根为对象,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组装与注释,筛选表达活性显著差异的发育相关基因、转录通路与功能富集,解析其与附子农业性状与品质形成的相关性,为揭示附子品质形成及差异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奠定基础。研究结果如下:完成大花叶、艾叶共6株附子的转录组测序、组装,获得52.23 Gb核苷酸,组装得到52 471条单基因,功能注释获得28 765条匹配结果。2种附子表达量相差2倍以上的转录本有1 052条,808条可注释,GO,COG分析发现它们主要富集于代谢过程、细胞过程、催化过程、转运过程、连接等功能。KEGG分析显示262个差异基因富集在78个代谢通路中,如淀粉和蔗糖代谢、植物激素信号传递、碳化合物转运等。关键差异基因与通路分析表明,大花叶附子的诸多基因调控淀粉等向蔗糖、葡萄糖、麦芽糖等小分子转化,另一些基因又调控氨基酸积累,这可能是2种叶型附子品质与抗病性差异形成的重要生物学原理。本研究为附子优良品种的选育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建立过程可控、智能化程度高的生产线,有助于提升微波炮附子的品质及生产效率,促进微波炮附子的转化与应用。本研究根据附子减毒原理及工业化微波设备特点,以双酯型生物碱及单酯型生物碱为指标,建立微波炮附子工业化生产线,并进行中试生产。同时与附子主流炮制品生附片、白附片以及黑顺片的有效成分含量及药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微波炮附子工业化生产主要分为“液封减毒-干燥膨化”两阶段。中试生产10批微波炮附子的单酯型生物碱含量为0.071%~0.166%;双酯型生物碱含量为0.004%~0.016%,均符合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相关要求。与黑顺片和白附片相比,微波炮附子的有效成分保留率更高。药理实验表明,微波炮附子不仅保留了黑顺片、白附片的抗炎、镇痛活性,同时可显著提高肝癌化疗小鼠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的水平,增强小鼠脾脏细胞中CD4/CD8比值(P <0.05),调节机体免疫,而白附片的这种作用较弱,黑顺片和生附片则无该作用。通过以上研究,建立了过程可控、智能化程度高的微波炮附子生产线,并用优化工艺生产出了毒性低、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的微波炮附子,为微波炮附子的工业化连续生产和临床应用奠定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源CT Flash模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以对患者PCI术后情况作出准确判断。方法:选取PCI术后患者106例,可评价支架147枚。随机分为A、B 2组,A组行Flash模式扫描,B组行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以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为金标准评价Flash模式CCTA对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对比A、B 2组检查方案在图像质量、辐射剂量、造影剂用量方面的差异。应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双源CT Flash模式CCTA ISR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95.1%、80.0%和96.7%。A组与B组在图像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造影剂用量、辐射剂量方面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 Flash模式CCTA在PCI术后随访中的ISR诊断准确率高,与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相比患者所受辐射剂量小、造影剂用量少,可以作为排除PCI术后ISR的可靠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临床表现与磁共振(MRI)及弥散张量成像(DTI)量化值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65例CS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均行MRI及DTI检查,分析各组患者病变节段最狭窄层面脊髓MRI表现,及DTI参数[表观弥散系数(ADC)、各向异性分数(FA)]、本征值(λ1值、λ2值、λ3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DC值、FA值及本征值与JO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重度组患者MRI T2WI高信号占比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χ2=35.033,P<0.05),中度组与轻度组MRI信号表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1,P>0.05);三组病变节段ADC值比较: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F=40.042,P<0.05);FA值比较: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3.145,P<0.05);三组病变节段λ1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