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7篇 |
内科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32篇 |
综合类 | 13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11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6篇 |
出版年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8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1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胃癌中VEGF、P53、CD34和端粒酶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CD34和端粒酶的表达对于胃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95例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VEGF、P53、CD34和端粒酶表达情况。结果:微血管密度(MVD)值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与VEGF,P53,端粒酶的表达呈正相关。VEGF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型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53蛋白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型有关。端粒酶表达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53表达与VEGF表达有关,端粒酶与VEGF、P53无明显相关。结论:突变型P53可通过对VEGF的调节来促进肿瘤的新生血管生成,端粒酶通过不同于P53的途径对血管生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出凝血功能指标变化与胰腺炎病情轻重的关系。方法选择发病24小时内入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18例,按分级标准分为轻型和重型两组,其中轻型57例、重型61例,选健康体检者60例,分别空腹取血2ml,进行出凝血功能检测,比较各组结果。结果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PT、APTT、FIB、D-D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轻度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组与对照组及轻型胰腺炎组相比较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SAP患者FIB和D-D值与APACHEⅡ评分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84,r=0.86)。结论出凝血功能指标可以很好地反应胰腺炎轻重程度,初步判断胰腺炎的预后及了解病情变化,可以作为临床胰腺炎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3.
74.
戊二酸尿症Ⅱ型所致脂肪沉积性肌肉病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青少年发病的戊二酸尿症Ⅱ型迟发型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对7例(男5例、女2例)脂肪沉积性肌肉病患者进行尿有机酸、血液游离脂肪酸测定,并通过串联质谱法酯酰肉碱谱分析进一步诊断,对戊二酸尿症Ⅱ型迟发型患者的临床与生化特点、诊疗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患者于9~24岁起病,主因“进行性无力、肌肉酸疼”来院就诊。3例患者曾有心悸、胸闷发作,3例患者曾有间断嗜睡、浅昏迷发作。患者均有轻度肝肿大,4例四肢肌力、肌张力低下,肌腱反射消失。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均明显增高,乳酸、丙酮酸、B.羟丁酸不同程度增高,游离肉碱下降,6例出现肝功能异常,3例曾有低血糖、酮症,1例合并轻度代谢性酸中毒、高氨血症。骨骼肌肌肉病理分析均可见明显脂肪沉积,2例患者可见部分肌纤维萎缩。7例患者不饱和脂肪酸癸烯酸-1及十四烯酸-1、中链及长链酯酰肉碱明显增高,符合本病诊断。4例尿2-羟基戊二酸、3-羟基戊二酸、2-羟基异戊酸、乙基丙二酸增高,1例为酮症性二羧基酸尿症。治疗以大剂量核黄素为主,治疗初期给予适量左旋肉碱、辅酶Q10和饮食指导,患者临床症状与生化异常迅速改善,分别于1~3个月康复。结论青少年起病的戊二酸尿症Ⅱ型迟发型患者常以脂肪沉积性肌肉病为主要表现,核黄素、左旋肉碱疗效显著,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对于原因不明的疲劳、肌肉无力、心肌酶谱增高的患者应及早进行尿有机酸分析、血液脂肪酸分析、肌肉病理分析等有关检查。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 : 回顾总结了46例急性下肢缺血病例的治疗经验.结果 : 动脉切开取栓38例,动脉重建术4例.术后行筋膜室切开18例,截肢7例,死亡4例.结论 : 下肢再灌注损伤可导致严重后果,其损伤程度与术前缺血程度成正相关;早期诊断、及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7.
我科自1993年10月~1999年5月期间应用胃镜取出上消化道异物30例,对其诊治经验和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7~60岁,平均38岁。异物种类包括:金属类12件,有硬币、项链、戒指、各种刀剪等。植物类8件,有胃石、果实、果核等。动物类6件,有骨头、鱼刺等。其它4件均为义齿。异物滞留位置:食管上中段6例,下段8例,胃底10例,胃窦6例。急诊取(24小时以内)22例,择期取8例。 1.2 使用仪器 纤维胃镜、活检钳、圈套器、三爪钳、网篮、碎石器等。 1.3 方法 1.3.1 术前准备:急诊患者摄X线片,不显影异物用碘油或泛影葡胺造影检查,确定异物滞留部位。切勿用钡剂造影,否则影响对异物的寻找且易堵塞内镜孔道。充分麻醉患 相似文献
78.
79.
80.
MRI对急性膝关节骨挫伤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RI对急性膝关节骨挫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7例X线平片显示阴性并行MRI检查的外伤性膝关节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MRI检查时间为外伤后2h.5天,重点观察股骨下端、胫腓骨上端及髌骨的骨质信号,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内外侧半月板的完整性和信号情况。结果:急性外伤后骨挫伤的发生率为87.2%(102/117),合并韧带损伤62例,半月板损伤49例,关节软骨损伤17例,隐性骨折21例。结论:急性膝关节外伤后骨挫伤的发生率较高,MRI能准确显示骨挫伤的部位、范围以及临近结构的损伤,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