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08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52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60篇
  2篇
中国医学   55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谭静  谢怀龙  普英杰 《中国药师》2004,7(6):482-483
我院灭菌制剂室的空气净化装置是10年前由二炮卫生部和医院共同投资安装的。后经多次检查验收,零部件的几经更换,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净化效果。现就使用中的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482.
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产科的产后护理模式也发生了转变.从2005年5月~2006年5月对我院住院分娩产妇中发生乳汁不足、乳汁淤积、尿潴留的产妇,应用北京拓殖智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进行康复治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83.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B超监测用于剖宫产妇女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0例有剖宫产史、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软化宫颈,并使用传统取节育器术进行手术;研究组给予B超监测下取节育器术联合药物软化宫颈。对2组宫颈软化良好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痛持续时间及取节育器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 2组宫颈软化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取节育器成功率为92.0%,对照组取节育器成功率为7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腹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有剖宫产史、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者,给予B超监测取节育器术联合药物软化治疗临床效果好,能在提高宫颈软化良好率的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术后腹痛,提高了取节育器的成功率。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84.
目的探讨无应激试验(NST)联合脐动脉收缩压/舒张压(S/D)值诊断胎儿缺氧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50例孕产妇,根据生产后脐带是否绕颈分为脐带绕颈组147例和正常组203例。采用Fisher评分法于孕28周进行NST试验判断NST类型(每周1次),同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胎儿脐动脉S/D值、宫内脐带绕颈和羊水浑浊发生情况。比较两组NST类型、脐动脉S/D值、羊水浑浊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析NST与脐动脉S/D值联合检测与胎儿缺氧的关系。结果脐带绕颈组脐动脉异常型NST、脐动脉S/D值≥3.0、羊水浑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1);异常型NST发生率与脐动脉S/D值呈正相关(r=0.515,P<0.01);异常型NST+脐动脉S/D值≥3.0胎儿缺氧发生率较异常型NST+脐动脉S/D值<3.0、正常型NST+脐动脉S/D值≥3.0者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 NST联合脐动脉S/D值能更准确地诊断围产期胎儿缺氧。  相似文献   
485.
潘艳  谭静 《包头医学》2005,29(1):33-33
患者,女,19岁.未婚学生,患者于4个月前发现肛周有一个绿豆大小的赘生物,大便干燥反复刺激逐渐增大无痛不痒,无任何自觉症状,三天前大便出血为鲜红色,来门诊治疗,否认冶游史.  相似文献   
486.
丁莹莹  李鹍  谭静  封俊   《放射学实践》2009,24(5):526-529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及回旋酶(topoⅡ)表达相结合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螺旋CT增强扫描对111例直肠癌进行术前分期;对111例直肠切除标本组织进行topoⅡ表达分析,与手术及术后病理对照;探讨二者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结果:螺旋CT扫描对直肠癌T分期准确度为79.3%,N分期准确度86.5%,M分期准确度90.9%,综合判断CT对直肠癌TNM分期总准确度为89.2%。直肠癌组织中topoⅡ表达阳性率85.6%。直肠癌病理分期为Ⅱ、Ⅲ、Ⅳ期者其癌组织的topoⅡ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Ⅰ期;伴有淋巴结转移者直肠癌组织的topoⅡ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结论:16层螺旋CT扫描及topoⅡ检测都有利于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判断,topoⅡ检测弥补了CT对于N分期判断准确度低的缺点,两者结合有利于提高分期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8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11年1-12月在手术室行腹腔镜手术患者50例(观察组)与开腹手术患者50例(对照组)。观察2组术后腹胀出现的时间,第一次肛门排气、排便、进食时间及腹部体征改善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腹胀出现早,术后排气、排便的时间,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比对照组更晚,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腹胀程度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更重(χ2=7.032,P<0.05)。结论腹腔镜虽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但部分患者易出现腹胀等胃肠功能紊乱并发症。术后护士应注意观察、及时评估患者情况,一旦出现不适应尽早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使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488.
目的:观察何氏化痰平肝汤治疗眩晕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眩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治疗组予何氏化痰平肝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DH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HAD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0%、82.0%,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DH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HAD分布、HAD、HAD-A和HAD-D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DHI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DH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积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HAD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D分布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HAD、HAD-A和HAD-D总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D、HAD-A和HAD-D总积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何氏化痰平肝汤加减治疗眩晕疗效确切,并能有效减轻眩晕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89.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高脂血症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兔胆固醇逆转运中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R-B 1)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隔药饼灸促胆固醇逆转运抗AS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辛伐他汀组,每组10只。采用高胆固醇饲料配合丙基硫氧嘧啶喂养方式制备高脂血症合并AS兔模型。隔药饼灸组予隔药饼灸处理,施灸穴位分为两组,第1组为"巨阙"与双侧"天枢""丰隆",第2组为双侧"心俞""肝俞""脾俞",两组穴位交替使用;辛伐他汀组将辛伐他汀粉(1.96mg·kg~(-1)·d~(-1))拌入第1口饲料;均每天治疗1次,连续4周。测定各组兔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肝脏PPARγ、SR-B 1蛋白表达量,RT-PCR法测定肝脏PPARγ、SR-B 1mRNA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浆TC、TG、LDL-C均升高(P0.01),HDL-C降低(P0.01),PPARγ、SR-B 1蛋白及mRNA表达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及辛伐他汀组TC、TG、LDL-C均降低(P0.01),HDL-C均升高(P0.01),PPARγ、SR-B 1蛋白及mRNA表达均升高(P0.01,P0.05)。结论:隔药饼灸调节血脂抗AS的作用机制与增加肝脏中PPARγ的表达、诱导SR-B 1表达,从而促进胆固醇逆转运有关。  相似文献   
490.
目的检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STE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预测作用。方法用ELISA法检测263例初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血清IL-6、sICAM-1、sVCAM-1和sP-selectin水平,统计分析炎症因子情况与住院死亡的相关性。结果共18例(6.84%)STEMI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平均年龄明显偏高(P<0.001)、女性比例高(P<0.048)、平均体质量指数低(P<0.034)、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病史多见(P<0.016和P<0.043)。死亡组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01);死亡组血清sICAM-1、sVCAM-1和sP-selectin水平与存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ROC曲线分析血清IL-6水平对住院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787(95%CI:0.678~0.897,P<0.001),血清IL-6水平预测死亡的界值为7.082ng/L;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75岁(P=0.049)和血清高IL-6水平(P=0.019)与住院死亡独立相关。结论STE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与年龄和血清IL-6水平升高相关,高龄和升高的血清IL-6水平对STE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均有独立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