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7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晓梅  陈志歆 《中成药》1997,19(3):45-46
报道了改进的北豆根片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1977年版药典、1990年版药典法及改进方法-氯仿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其中1977年版药典法操作繁琐,时间长,苯的毒性大。1990年版药典法的终点颜色变化不明显,误差较大,而改进的氯仿法操作简单,准确、时间短,终点变化明显,平均回收率为100.7%,标准偏差为2.77%。  相似文献   
2.
葛根芩连汤不同配伍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建立 RP- HPL C法测定葛根芩连汤各配伍组合中的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研究配伍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 L8(2 7)正交设计及统计方法 (统计软件 SPSS10 .0 ) ,以 HPL C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结果 葛根、黄连对方中黄芩苷含量的影响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5 ) ,甘草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葛根、黄连、甘草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不存在两两交互作用。凡是黄连与黄芩的配伍组合皆有沉淀产生 ,并且沉淀中含有较多的黄芩苷。结论 葛根芩连汤配伍中葛根、黄连能降低黄芩苷的含量 ,甘草没有增加黄芩苷的溶出的作用。 p H值的改变可能是含黄连和黄芩配伍煎液产生沉淀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配伍对葛根芩连汤中小檗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建立 HPL C法测定葛根芩连汤各配伍煎液中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研究配伍对小檗碱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 L8(2 7)正交设计及统计软件 SPSS10 .0统计方法 ,以 HPL C法测定小檗碱的含量。结果 葛根、黄芩、甘草对方中小檗碱含量的影响差异存在显著性 (P<0 .0 5 ) ,葛根与黄芩、黄芩与甘草、葛根与甘草对小檗碱的含量影响交互作用不显著。实验中观察到凡是黄连与葛根、黄芩、甘草的配伍组皆有沉淀产生 ,沉淀中含有一定量的小檗碱。结论 葛根、黄芩、甘草降低小檗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葛根芩连汤配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葛根芩连汤不同配伍对主要化学成分、药理效应变化的影响,综合分析该方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各主要成分,考察HPCE指纹图谱的变化,药理指标采用体外抑菌、体内抑菌、解热试验、抗腹泻试验和病理损害模型。结果葛根和黄连降低黄芩苷的含量,黄连降低甘草酸的含量,葛根、黄芩、甘草使小檗碱的含量降低。配伍产生的沉淀,经分析含有黄芩苷、小檗碱、葛根素、甘草酸。各药配伍组合中,以黄连的体内外抑菌活性最强,不同的菌株强度有差异;解热试验中,最佳组合为葛根和黄芩;在抗腹泻试验中,最佳组合为黄连和炙甘草。结论从治疗“协热下利”证来说,全方4味药组合最佳。  相似文献   
5.
丹参为唇型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是许多制剂的原料。其中的酚酸类成分是水溶性主要有效部位,具有明显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溶纤及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1],是丹参活血化瘀的主要活性成分。该类化合物主要有原儿茶醛、原儿茶酸、丹参素、丹酚酸A,B,C、迷迭香酸等[2~4]。以往的精制主要采用水提醇沉法,总酚酸的量低;也有报道用大孔树脂分离丹参中的水溶性成分[5],但只是用原儿茶醛和丹参素为指标,缺乏对总成分和分离条件的系统研究。本实验采用大孔吸附树…  相似文献   
6.
荷叶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王伟  谭晓梅 《中药材》2004,27(1):50-51
目的:建立荷叶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荷叶碱为对照,溴甲酚绿为显色剂,在415 nm波长下进行测定.结果:吸光度与含量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回收率为98.82%,RSD%为2.94%.样品在5 h内测定稳定(RSD%为1.38%).结论:测定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荷叶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刘铮  谭晓梅  李媛  曾令斌  梁洁 《中国药房》2014,(48):4571-4573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4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用抗菌药物等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桂枝茯苓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并外用康妇消炎栓进行肛塞,每晚1次,每次1粒。两组患者均10 d为1个疗程,每月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菌药物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桂枝茯苓胶囊和康妇消炎栓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降眼压类滴眼液的使用情况,探讨其临床用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方法:对某眼科医院2011-2012年11种降眼压类滴眼液的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降眼压类滴眼液的DDDs逐年上升,但2011-2012的DDDs排位基本相同,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噻吗洛尔、布林佐胺和毛果芸香碱滴眼液;DDC排位前列的主要是前列腺素衍生物类滴眼液,噻吗洛尔滴眼液则DDC最低。结论:降眼压类滴眼液种类较多,价廉且疗效确切的降压类滴眼液在临床上应用中占优势,单价较高品种的DDC呈逐年下降趋势,前列腺素衍生物用量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9.
葛根芩连胶囊中崩解剂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玮  谭晓梅  闫琰  罗佳波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2170-2171
目的优选葛根芩连胶囊的崩解剂。方法以葛根素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分别以交联聚维酮、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为崩解剂的胶囊中葛根素的溶出度,选出最佳处方。结果不同崩解剂的溶出度参数T50,Td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为最佳崩解剂。  相似文献   
10.
葛根芩连微丸中黄芩苷和小檗碱的含量及其溶出度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晓梅  吴艳萍  吴昭晖 《中药材》2006,29(2):195-196
目的:对葛根芩连微丸中黄芩苷和小檗碱含量及其溶出度进行了考察,为改进、提高药品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含量测定采用HPLC法,溶出度测定以浆法操作。HPLC法测定含量,计算葛根芩连微丸中黄芩苷和小檗碱的含量及累积溶出率。结果:葛根芩连微丸中黄芩苷含量为5.53 mg/g,小檗碱含量为21.35 mg/g,黄芩苷和小檗碱溶出度在180 m in时达到40%和45%就不再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