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6篇
内科学   25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腹泻是小儿临床常见症状,肠道微生态失调是腹泻的主要因素,七味白术散对小儿腹泻治愈效果显著.肠道微生态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对中药疗效及疾病形成机理的阐明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微生态的内涵,通过检索文献,本文对七味白术散影响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肠道酶活性及肠道微生物代谢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述七味白术散在肠道黏膜屏障的基础下,促进肠道益生菌的生长,抑制有害菌的繁殖,调整肠道菌群,提高肠道酶活性,从而达到治愈效果.七味白术散可以在酶活性水平及酶产生菌水平对肠道乳糖酶进行调节.这些可以为七味白术散治疗腹泻机理的揭示,促进七味白术散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与酵母菌联用对肠道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为临床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48只SPF级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传统七味白术散组和25%超微七味白术散+25%酵母组,每组12只。采用抗生素建立小鼠菌群失调腹泻模型,给予抗生素造模菌群失调腹泻小鼠,分别灌胃25%超微七味白术散[0.04 g/(kg·d)超微七味白术散]+25%酵母菌[0.25×1010个酵母/(kg·d)]、传统七味白术散[0.16 g/(kg·d)传统七味白术散]、等量无菌生理盐水,采集回肠肠道内容物,提取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DNA,引物经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后进行核糖体DNA扩增片段限制性内切酶分析(amplifi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nalysis,ARDRA)。结果 25%超微七味白术散+25%酵母菌组条带数、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数均为5,shannon指数2.3219、brillouin指数1.3814,均低于正常组和传统七味白术散组,与模型组相同,但细菌组成与模型组有异;25%超微七味白术散+25%酵母菌组相似性指数为0.3030,主成分密切度高于传统七味白术散组和模型组,聚类分析中,与正常组归为一类。结论 25%超微七味白术散+25%酵母菌组的肠道菌群与正常组更接近,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达到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效果,优于传统七味白术散。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对化学物质构效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代谢复杂,与自然界很多物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微生物具有极其复杂多样的酶,影响着自然界许多化学物质的结构与功能,进而影响这些物质的生理活性与功能。该文主要就微生物通过酶法修饰改变物质的化学结构,从而提高物质活性,降低物质毒性,产生新的活性物质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七味白术散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小鼠肠道β-D-葡萄糖苷酶和β-D-葡萄糖醛酸酶活性的影响, 从肠道糖苷水解酶角度阐释七味白术散治疗AAD的机制。 方法 采用混合抗生素灌胃制备AAD小鼠模型, 予七味白术散汤剂干预, 分别于造模和治疗后采集小鼠小肠内容物(SC)、小肠黏膜(SM)、结肠内容物(CC)、结肠黏膜(CM)标本检测糖苷水解酶活性, 采集血液与肝脏标本检测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乳酸脱氢酶(LDH), 氧化应激功能相关指标丙二醛(MDA), 以及炎症相关指标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脂多糖(LPS)。 结果 AAD小鼠SC、SM及CC中β-D-葡萄糖苷酶和β-D-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均明显下降(均P<0.05), CM中两种糖苷水解酶活性均明显升高(均P<0.05)。七味白术散治疗后, 小鼠各肠段的糖苷水解酶活性均较正常组和自愈组高, 血中MDA、LDH、IL-17和LPS含量较自愈组降低, SDH较自愈组升高。 结论 抗生素导致小鼠SC、SM和CC中糖苷水解酶活性下降, CM中糖苷水解酶活性升高, 七味白术散能较好地调节AAD小鼠肠道糖苷水解酶活性及小鼠能量代谢、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 恢复小鼠的代谢能力, 改善小鼠肠道环境, 从而治疗腹泻。  相似文献   
15.
痛泻是中医病名,症见由情志不遂引发的腹痛腹泻、泻后痛减.痛泻要方是治疗痛泻的经典中医方剂,研究痛泻要方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对痛泻基础理论和临床治疗的拓展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整理,从痛泻的概念入手,对痛泻与肠道微生态的关联研究以及痛泻要方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进行探讨,为痛泻要方的治疗机制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精简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补阳还五汤精简方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造模2 h后,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分别于脑缺血后1、3、7 d检测脑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缺血后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m 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GSH含量及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5,P0.01),γ-GCS m RNA及蛋白表达升高,其中第1日最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多能不同程度升高GSH含量及GSH-Px活性,同时上调γ-GCS m RNA及蛋白表达,其中第3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精简方通过调控脑缺血后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统中GSH、GSH-Px及γ-GCS的表达,发挥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具抑菌活性的鱼腥草内生细菌。方法结合鱼腥草内生细菌的总体特征,以茎内生细菌为筛选抗性菌的重点。结果从约200个细菌菌株中筛选出1株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较好抗性的菌株,点接法抑菌圈内外径之比分别为3.28和3.8,发酵液滤纸片法抑菌圈直径均在10 mm左右,发酵液在鱼腥草素最大吸收峰283 nm波长处有吸收峰。结论初步鉴定筛选出的菌株属芽孢杆菌属。  相似文献   
18.
超微七味白术散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单味药及超微七味白术散复方及其传统复方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抑菌圈测量法研究七味白术散各单味药及复方水煎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杆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酿酒酵母和假丝酵母的抑菌效果及最低抑菌浓度。结果人参对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外的其他5种菌都有明显的抑菌效果;甘草抑菌作用最强,仅对绿脓杆菌无抑菌效果;藿香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产气杆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白茯苓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杆菌和绿脓杆菌均有抑菌效果;木香和炒白术仅对产气杆菌有抑菌效果;葛根对7种供试菌均无抑菌作用。七味白术散复方的传统汤药和超微汤药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杆菌和沙门氏菌抑菌作用明显,且超微汤药对各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均小于传统汤药。结论七味白术散中主要的抑菌组分为人参和甘草,且超微中药的抑菌效果较传统中药好。  相似文献   
19.
肠道是一个多元化的微生态系统,其结构及功能是生命科学及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中医药调节肠道微生态的研究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药疗效机制等的阐明具有重要意义.肠道微生态研究技术对该领域研究至关重要,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中医药调节肠道微生态研究的相关技术如微生物培养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变性/温度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疾病被发现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特别是近5年来一些颠覆性的发现使得肠道菌群成为健康、疾病领域的热点问题.作为机体生物过程的重要协调者以及多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共同参与者,加之其组成和功能的可塑性,肠道菌群逐渐成为一个极富吸引力的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靶标而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本文就肠道菌群与肠易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