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2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14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43篇 |
内科学 | 23篇 |
神经病学 | 32篇 |
特种医学 | 11篇 |
外科学 | 7篇 |
综合类 | 99篇 |
预防医学 | 45篇 |
药学 | 21篇 |
中国医学 | 21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基于Web和SQL/ASP技术构建胆石病数据挖掘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于Web和SQL/ASP技术、采用B/S模式构建胆石病数据查询和挖掘系统的方法,验证胆石病中医病因病机诊断标准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以胆石病患者的临床病案资料为基础,构建胆石病数据查询和挖掘系统,同时运用SQL Server 2005建立胆石病中医病因病机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对胆石病临床症状进行分析,预测中医病因病机的分布.结果建立了基于Web & SQL/ASP技术、采用B/S模式结构的胆石病数据查询和挖掘系统,设计了胆石病中医病因病机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结论基于Web和SQL/ASP技术设计的医用信息系统,不仅能高效地管理和利用医院各类信息资料,便于归档和查询,同时通过对不断累积的数据进行挖掘,能为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更精准的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5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34~68(51.2)岁,平均透析病程5.3年,36例尿毒症患者病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24例,糖尿病性尿毒症7例,双肾结石梗阻性尿毒症3例,高血压性肾动脉硬化尿毒症1例,多囊肾尿毒症1例,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制能同时检测9种常见食源致病菌的96微孔板DNA诊断芯片。方法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Stx1和Stx2)、志贺氏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蜡样芽胞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副溶血弧菌、霍乱弧菌等9种最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首先选择合适的保守基因,设计种特异性的PCR引物(5'端标记生物素)和检测探针,通过参数优化建立一管多重PCR扩增体系;然后按5×5的阵列格式将探针点制到96微孔板的微孔内,通过条件优化建立稳定的PCR产物与固化探针的微孔杂交体系;采用链霉抗生物素蛋白碱性磷酸酶和化学显色底物NBT/BCIP来检测特异性的PCR杂交产物。结果20株标准菌株验证已建立的食源致病菌微孔板DNA诊断芯片,获得比较特异和稳定的实验结果。在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该芯片在采样后12h内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与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的结果相符。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新型食源致病菌96微孔板DNA诊断芯片具有快速、准确、自动化和高通量等特点,为快速应对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54.
55.
56.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肾功能、肾脏组织形态学、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组、I/R组、再灌注后给予川芎嗪(IMP-post)组、再灌注前给予川芎嗪(IMP-pre)组,各组分别采用化学法测定血尿素氮和肌酐,光镜和电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肾脏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肾脏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TMP-pre组较I/R组血尿素氮和肌肝显著降低,肾小管损伤评分减轻,分别为[(21.8±5.2)vs(31.1±4.4)mmol/L,P<0.01)],[(196±55)vs(295±64)μmol/L,P<0.01)],[(372±46)vs(563±62),P<0.01)];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及超微结构改变明显减轻,肾组织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13.6±2.9)vs(28.8±4.6),P<0.01)];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强[(1.15±0.12)vs(0.88±0.12),P<0.05)],Bax表达明显减弱[(0.87±0.11)vs(1.15±0.09),P<0.05)].结论:川芎嗪可明显减轻I/R肾损伤,其保护作用机制与Bcl-2蛋白表达增强和Bax蛋白表达减弱介导的肾脏细胞凋亡;保护有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最低杀菌浓度体外诱导细菌耐药试验研究.方法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29213作为研究对象,将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作为抗菌药物,检测方法是以微量稀释法来定量测定经过特定诱导天数时的MBC值,用1/2MBC浓度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多步体外诱导试验共34天,并对试验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株MBC的变化进行记录,使用全自动微生物药敏鉴定仪来分析诱导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株进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耐药性试验结果.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的MBC值经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体外诱导试验,在第9天时MAC值明显升高,在经过34天诱导后MBC值是标准菌株MBC值的32倍,Pearson相关系数显示亚MBC抗菌药物时间和标准菌株的耐药性呈正相关性(r=0.715,P<0.001).诱导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株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药物100%耐药.结论 亚MBC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能够体外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其耐药性跟诱导时间成正比. 相似文献
58.
目的 研究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血浆P 选择素及vonWillebrand因子 (vWF)的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测定 68例MHD患者 (MHD组 )和 2 0例健康对照者 (对照组 )P 选择素、vWF含量 ,同时作颈动脉超声检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 ( 1)MHD组P 选择素、vW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 0 1) ,MHD组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者P 选择素、vWF水平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者 (P <0 0 5 ,P <0 0 1)。( 2 )MHD组vWF含量与甘油三酯水平呈正相关 (r=0 45 31,P <0 0 5 )。结论 MHD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和血小板活化 ;P 选择素、vWF参与了M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P 选择素、vWF可作为反映MHD患者内皮功能损害和血小板活化的生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59.
目的 通过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脑出血大鼠(ICH)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影响,探讨G-CSF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断尾取自体血法制备大鼠ICH模型,治疗组于造模1h后腹腔注射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60μg/kg.三组大鼠于术后6h、24 h、48 h、72 h、7d和10d处死,免疫组化检测血肿周围MMP-9和GFAP的动态表达.结果 模型组各时点MMP-9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MMP-9表达在48 h、72 h最明显,与组内6h、24 h、7d、10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各时点MMP-9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假手术组未见GFAP阳性细胞的表达;模型组6h出现少量GFAP阳性细胞表达,48 h开始增多,72 h有大量表达,7d达高峰,10d阳性细胞表达减少;治疗组GFAP阳性细胞表达6h与模型组相似,24 h、48 h、72 h、7d和10d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G-CSF可有效抑制ICH大鼠MMP-9表达减轻脑水肿程度;并且可以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参与G-CSF对ICH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分析布鲁菌病(布病)的流行趋势及特征,为预防、控制布病发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2013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常规布病报告数据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进行分析。结果从2005年—2013年,第六师共报告布病病例116例,年平均发病13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11/10万。布病发病呈总体上升趋势,2013年达到高峰,发病率11.15/10万。西部团场发病高于东部,且与新疆的高发地相邻。发病职业种类数呈上升趋势;发病以成年男性为主,尤其是40岁~64岁人群,在学生和儿童中开始出现病例;呈季节性发病,8月份为高峰。结论第六师的布病发病情况目前并不严重,但如果不采取积极的预防控制措施,即将进入布病的快速上升期。控制布病的原则是政府主导,部门配合,而其关键在于传染源的控制和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大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