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3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艾灸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治疗机理。方法:通过兔膝关节注射木瓜蛋白酶制造KOA模型,经艾灸和药物治疗6周后,病理组织评分判断软骨损伤情况,并采用定量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膝关节软骨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改变。结果:艾灸组软骨病理评分和TNF-α表达黑度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TGF—β1和IGF-1的表达黑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艾灸组疗效与药物组相似。结论:艾灸能够减轻KOA软骨破坏及关节病损,其对KOA的治疗机制可能主要通过减少炎症细胞因子TNF—α的破坏作用来实现。  相似文献   
22.
艾儒棣教授治疗硬皮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及各系统胶原纤维硬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疾病,以女性多见,病程长,病情复杂,且近年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其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治疗的药物及方法很多,但疗效欠佳。艾儒棣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  相似文献   
23.
醒脑开窍针法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教授所创,是基于中医学对脑卒中(脑中风)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所致"窍闭神逆,神不导气"的基本病机,提出的治疗原则和针刺方法,广泛应用于脑中风各期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对于脑卒中后并发睡眠障碍、抑郁、血管性痴呆、吞咽障碍、便秘、呃逆,强调以调神为基础,将辨病与辨证统一,随证配穴,同时重视手法的量学标准。卒中后的诸多并发症除卒中本身原因外,还与患者卒中后心理情绪、社会环境等密切相关。醒脑开窍针法从整体调神论治,也符合现代医学生物-心理-社会的模式。脑卒中后并发症可出现在脑卒中的各个时期,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在本法的针刺干预时机、疗程、疗效评价、机制研究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24.
以典型病案为例,探讨失眠的病因病机,指出脾胃不和与失眠有着密切的关系,进而总结"梅花灸"配合足三里治疗脾胃虚寒型失眠的经验,旨在拓宽临床上治疗此型失眠的思路。  相似文献   
25.
艾儒棣教授治疗硬皮病,认为本病病位在肺,其本在肾,瘀毒为标,证属本虚标实。在治疗过程中紧扣病机,分期论治,提出开肺窍、活血脉、通腠理为要,重用补气,坚持温阳,善用虫类药物的方法,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6.
青蒿、石膏药对在治疗瘙痒性皮肤病时疗效颇佳,且应用广泛,凡瘙痒兼热邪甚者,无汗或汗少均可应用,若汗出多者或是热盛津伤时应属禁忌之列.  相似文献   
27.
目的进行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其主要观测指标中时效指标生存曲线分析,直观观察其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A组(基础针刺组)、B组(铺棉灸组)、C组(火针组)、D组(叩刺拔罐组)和E组(西药组)5组,分别于第1~10天进行临床治疗,并记录相关时间指标: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疼痛持续时间。结果 5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生存曲线分析均未表现出差异(P﹥0.05);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疼痛持续时间生存曲线分析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4种针灸疗法同西药疗法一样能有效缩短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针灸方法较西药疗法更能有效缩短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和疼痛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28.
《千金方》将妇科病证别立其篇,并置于绪论之后的卷首位置.孙思邈重视并善用灸法,其中灸法治疗月经病占了不少篇幅.本文以《千金方》中灸法治疗妇人月经病为出发点,分别从选穴原则、辨证论治及取穴特色三方面进行探讨,探索其中灸法论治妇人月经病的学术思想,以期传承中医学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9.
谢西梅  米欣晶 《河南中医》2019,39(4):633-636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静息态脑Reho信号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安市中医医院针灸科、神经内科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缺血性中风患者12例,随机分为电针组和普通针刺组,每组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电针组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普通针刺组在内科基础治疗上加用普通针刺治疗。采用BOLD-fMRI检测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Reho信号的异同。结果:两组缺血性中风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多个脑区Reho信号有所改善,其中电针组治疗后脑Reho信号改变明显。结论:电针及普通针刺均具有调节缺血性中风患者静息态脑Reho信号的功能,且电针治疗后脑Reho信号改变明显,或许电针对中风患者局部一致性改变是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0.
孙思邈《千金方》继承并发展了唐代以前的风病理论,其重视灸法,并有独到见解及发明创造。孙思邈在书中全面论述施灸原则如灸量、灸序及取穴等,其根据所灸部位及患者年龄、体质、病位深浅不同来调整灸量;施灸顺序多从阳至阴,从头至足,先背后腹;取穴重视经穴、奇穴与阿是穴,亦按人体解剖标志取穴,操作简便。以灸法治疗诸风病如中风、风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