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419篇 |
免费 | 374篇 |
国内免费 | 24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3篇 |
儿科学 | 96篇 |
妇产科学 | 99篇 |
基础医学 | 376篇 |
口腔科学 | 51篇 |
临床医学 | 2031篇 |
内科学 | 612篇 |
皮肤病学 | 81篇 |
神经病学 | 180篇 |
特种医学 | 29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358篇 |
综合类 | 3357篇 |
预防医学 | 1442篇 |
眼科学 | 59篇 |
药学 | 1435篇 |
21篇 | |
中国医学 | 1307篇 |
肿瘤学 | 2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1篇 |
2023年 | 160篇 |
2022年 | 169篇 |
2021年 | 225篇 |
2020年 | 175篇 |
2019年 | 178篇 |
2018年 | 197篇 |
2017年 | 119篇 |
2016年 | 163篇 |
2015年 | 168篇 |
2014年 | 457篇 |
2013年 | 433篇 |
2012年 | 508篇 |
2011年 | 598篇 |
2010年 | 621篇 |
2009年 | 605篇 |
2008年 | 610篇 |
2007年 | 615篇 |
2006年 | 664篇 |
2005年 | 693篇 |
2004年 | 617篇 |
2003年 | 522篇 |
2002年 | 419篇 |
2001年 | 356篇 |
2000年 | 355篇 |
1999年 | 352篇 |
1998年 | 306篇 |
1997年 | 257篇 |
1996年 | 231篇 |
1995年 | 232篇 |
1994年 | 201篇 |
1993年 | 124篇 |
1992年 | 132篇 |
1991年 | 94篇 |
1990年 | 69篇 |
1989年 | 75篇 |
1988年 | 54篇 |
1987年 | 31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21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5篇 |
1965年 | 3篇 |
1960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目的 探讨褪黑素(MT)同时干预对丙烯酰胺(ACR)神经毒性作用的影响。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丙烯酰胺、褪黑素与褪黑素干预组,丙烯酰胺2.3 mmol/L溶液日常饮用;褪黑素腹腔注射2.5 mg/kg1,次/d,连续9周。每周进行步态评分,试验结束后取出大脑、小脑检测抗氧化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丙烯酰胺组与褪黑素干预组第3周开始步态分值明显升高,丙烯酰胺组大脑皮层SOD活性降低9.89%,小脑SOD活性、GSH含量分别降低7.49%1、2.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丙烯酰胺组比较,褪黑素干预组第4、5周步态分值分别下降22.92%、15.85%,大脑皮层SOD活性升高14.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烯酰胺能导致大鼠步态改变,脑组织SOD活性及GSH含量降低。褪黑素对丙烯酰胺毒性早期有一定缓解作用,后期不明显。 相似文献
53.
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和胆汁中安妥沙星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和胆汁中安妥沙星浓度的HPLC-UV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高氯酸处理后进行HPLC-UV分析。色谱柱DiamonsilTMC18(5μm,150 mm×4.6 mm ID),流动相:0.05 mol/L KH2PO4(pH=3)-乙腈-三乙胺(84∶16∶1.4),流速:1.5 mL/min,紫外检测波长:297 nm。测定大鼠静脉注射安妥沙星7.5 mg/kg后的血药浓度变化和胆汁累积排泄率。结果:安妥沙星在血浆中的线性范围为0.1~12.8μg/mL,在胆汁中的线性范围为0.1~25.6μg/mL,定量下限(LLOQ)均为0.1μg/mL,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15%,准确度(relative error,RE)为-3.01%~7.50%。血浆中回收率大于70%,胆汁中回收率大于90%。大鼠静注7.5 mg/kg安妥沙星后AUC0-6为(313.75±47.28)μg.min/mL,t1/2为(122.03±23.03)min,CL为(20.06±4.84)mL/(kg.min),6 h胆汁累积排泄率为(3.03±0.43)%。结论:该方法经考察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可应用于大鼠体内安妥沙星血液和胆汁中浓度的测定和药代动力学研究,胆汁排泄为安妥沙星一条重要的消除途径。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经脐单孔腹腔镜(TU-LESS)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卵巢囊肿对术后疼痛及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1月-2022年1月樟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卵巢囊肿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根据系统化随机法将其分为单孔组(n=40)和三孔组(n=40)。单孔组予TU-LESS卵巢囊肿剥除术,三孔组予传统三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卵巢囊肿破裂率)。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后1、3 d疼痛程度。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比较术后1、3个月两组血清激素[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变化。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卵巢囊肿的复发情况。结果:单孔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三孔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三孔组,术后1、3 d VAS评分均低于三孔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E2水平较术后1个月均升高(P<0.05),且单孔组高于三孔组(P<0.05);两组LH水平较术后1个月均降低(P<0.05),且单孔组低于三孔组(P<0.05)。两组卵巢囊肿破裂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卵... 相似文献
55.
目的:对川芎内生菌Peniophora incarnata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糙米进行固体发酵获得P.incarnata菌的代谢产物,对其乙酸乙酯部位采用大孔树脂柱、中压C18柱、半制备液相等方法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再根据核磁共振结果鉴定得到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分别为吡咯并哌嗪-2, 5-二酮(1)、环-(脯氨酸-苏氨酸)(2)、环-(L-丙氨酸-L-脯氨酸)(3)、环-(D-丙氨酸-L-脯氨酸)(4)、环-(L-酪氨酸-L-脯氨酸)(5)、环-(苯丙氨酸-脯氨酸)(6)、环-(苯丙氨酸-缬氨酸)(7)、环-(亮氨酸-亮氨酸)(8)、环-(L-异亮氨酸-L-亮氨酸)(9)、阿魏酸甲酯(10)、反-对香豆酸甲酯(11)、(1H-indol-3-ly)oxoacetamide(12)、1H-indole-3-carboxaldehyde(13)、indole-3-acetic acid methyl ester(14)、1H-indole 3-carboxylic acid methyl ester(15)、对羟基苯甲醛(16)、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SHF)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与空腹甘油三酯血糖(TyG)指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胱抑素C(Cys-C)的关系。方法 选择198例CSHF患者作为CSHF组,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3组:Ⅱ级98例,Ⅲ级58例,Ⅳ级42例;另外选取在本院体检的心功能正常者10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于入院第2天采空腹静脉血测定空腹甘油三酯、血糖、RDW和Cys-C水平,利用空腹甘油三酯和血糖计算TyG指数。结果 CSHF组TyG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DW及Cys-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组间TyG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级组RDW和Cys-C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心功能分级与RDW、Cys-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LVEF和LVFS呈负相关(P<0.05),与...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构建应急隔离病区护理质量标准化管理路径,为医院其他病区或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组建的护理团队实施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对武汉中南医院实地考察、现场评估及借鉴护理工作经验,同时查阅国内外文献作为证据支持,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构建“病区护理质量标准化管理路径”草案,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专家进行两轮咨询,构建病区护理质量标准化管理路径方案。临床实施后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915和0.940,两轮咨询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为0.411和0.619。方案实施后病区护理质量评分为96分,护士工作满意度100%,患者满意度97.5%。结论 专家对护理质量标准化管理路径方案的各级条目咨询意见趋于一致,专家积极性和权威性高,所形成的条目能较好地满足临床需要,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达到患者满意、护士满意,为医院其他病区或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组建的护理团队实施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8.
左振素主任医师辨治痛风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左振素,女,56岁,主任中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临沂市中西医结合风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临沂市名老中医,擅长以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风湿免疫病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的患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左振素老师对痛风病的诊疗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跟随学习,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中医学也有痛风之名,始见于《灵枢》,后世对其认识和论述逐渐详细。《万病回春》中说:“一切痛风肢体痛者病属火、肿属湿……所以膏粱之人,多食煎炒炙、酒肉、热物蒸脏腑,所以患痛风、恶疮痈疽者多”。《诸病源候论… 相似文献
59.
60.
我们对石家庄地区22个干休所.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卫生间发牛的突发事件.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I.1 对象石家庄地区22个干休所老干部及其家属850例.其中男450例、女400例,年龄60~97(78.15)岁.1.2 方法调查员持"石家庄地区干休所卫乍间突发事件统计表"入户逐个进行调查登记,登记率100%,内容包括姓名、性别、事发时年龄、人员类别、事发后医院诊断、疾病转归以及相关病史等.对调查资料进行认真汇总统计,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