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湖北人群Toll样受体4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湖北人群Toll样受体4(TLR4)Asp299Gly和Thr399Ile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限制酶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检测TLR4 Asp299Gly和Thr399 Ile基因多态性。结果 在所有的253例中国湖北人群样本中,没有检测到TLR4 Asp299Gly和Thr399Ile基因多态性存在。结论 TLR4基因多态性在不同地区和人群发生的频率是不同的,与白种人相比,中国湖北人群的TLR4Asp299G1y和Thr399Ile的基因多态性非常罕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局部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预后影响,为临床治疗的时间选择做出指导。方法选取该院自2010年9月—2013年9月用局部亚低温方法治疗的DAI患者140例,随机平均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亚低温组分别给予不同时间的局部亚低温治疗。与常规治疗组进行比较,统计治疗结果并判定疗效。结果局部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有效率(60%)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亚低温治疗治疗效果与开始时间有明显相关性,治疗时间越早,预后恢复效果越明显。以12 h为分界值,入院12 h以内亚低温治疗的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伤残及死亡概率。12 h以后的治疗,预后则无明显效果。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预后有效,治疗时间越早,预后恢复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常见乳腺疾病诊治思路 对就诊的乳腺疾病患者,应诊医生做出准确诊断,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同时,还要思考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方法 结合护理专业特点,主要在适用活体教学、采用手势教学、结合护理操作技术教学和应用多媒体教学4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结果 活体教学既直观又形象,从教材-模型标本-活体一次完成;手势教学可将人体器官的"静态"或"动态"形象地演示出来;结合护理操作技术教学,使学生学以致用;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结论 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已初步取得预期效果,符合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高素质护理人才为宗旨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氧对大鼠后肢大腿不同类型肌纤维疲劳产生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常氧组和缺氧组各10只。分离大鼠后肢大腿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在肌肉血循环完整的条件下分别连接到压力换能器。计算两组肌肉疲劳指数(FI),检测ATP含量。结果:常氧组与缺氧组比目鱼肌的疲劳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腓肠肌的疲劳指数存在明显差异(P〈0.001);常氧组和缺氧组比目鱼肌的ATP含量静息期与刺激后无明显差异(P〉0.05),常氧组和缺氧组腓肠肌的ATP含量在静息期和刺激后均显著下降(P〈0.001)。结论:在大鼠后肢大腿肌肉中,缺氧更容易诱导Ⅱ型纤维(腓肠肌白肌)发生疲劳。  相似文献   
16.
吡美莫司乳膏对成年女性面部皮炎快速抗瘙痒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吡美莫司乳膏对成年女性面部皮炎快速抗瘙痒机制.方法 采用研究者总体评估(IGA)、瘙痒程度(SP)评分及参照由温度敏感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建立的痛痒觉基本规则和分子底物方法,评估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前、后成年女性患者面部皮炎临床体征、SP及皮肤感觉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第4天和第11天的IGA评分,治疗后第1天、第4天和第11天的SP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52例患者中.有28例(53.8%)在用药数分钟后出现辣椒素样效应,12例(23.1%)出现樟脑样效应,12例(23.1%)未出现辣椒素样效应或樟脑样效应.结论 外用吡美莫司可迅速缓解成年女性面部皮炎的症状和体征,其可能是通过激活皮肤感觉神经上的瞬时受体电位香草类受体1诱导辣椒素样效应或樟脑样效应来达到快速抗瘙痒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有限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操作简便,有利于骨折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电针刺激强度对糖尿病胃轻瘫(DGP)大鼠胃肠运动和饥饿素的影响,探讨不同电针刺激强度治疗DGP的效应差异。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小、中、大刺激量组,每组12只。采用单次腹腔注射2%链脲佐菌素配合高脂高糖饮食建立DGP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采用电针小、中、大刺激量进行干预,连续15 d。用血糖仪和血糖试纸每周测定血糖;治疗结束后以酚红为标记物,观察大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ELISA检测血清饥饿素含量,RT-PCR检测下丘脑饥饿素的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下丘脑饥饿素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血清饥饿素含量、下丘脑饥饿素mRNA表达显著降低,下丘脑饥饿素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各针刺组大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血清饥饿素含量、下丘脑饥饿素mRNA表达显著升高,下丘脑饥饿素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且大刺激量组优于中、小刺激量组。结论电针可通过上调饥饿素含量有效促进DGP大鼠胃肠运动,改善胃排空迟缓症状,且大刺激量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70在特应性皮炎(AD)中的表达及外用他克莫司对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8例中至重度AD患者急性发作期炎性皮损HSP70表达及外用0.1%或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AD3周后HSP70表达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HSP70在AD急性发作期炎性皮损角质形成细胞(KC)的胞核,胞浆及胞膜外过度表达,其中在3例大面积泛发或红皮病型急性AD皮损KC中,HSP70以弥漫性细胞核表达伴胞浆表达为特征,主要定位于基底层至颗粒层;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3周后特应性皮炎皮损KCHSP70的核表达消失,胞浆及膜(表面)表达信号减弱。结论:急性期AD皮肤KC的HSP70过度表达;他克莫司可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抑制KC的HSP70诱导性或过度表达,从而可抑制或下调与内源性HSP70危险信号有关的AD皮肤天然自身免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因素。方法以自制调查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阴性症状定量表(SANS),对门诊25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社会功能缺陷达92.8%,以责任心和计划性、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职业和工作、家庭外社会活动、社会性退缩缺陷最重;其功能缺陷与患者的病情、服药依从性、工作安排、家庭经济有密切相关。结论加强对疾病的治疗,提高服药依从性,加强社会心理康复,增加社会支持力量,可预防和延缓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