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serum proteomic profiling in cervical cancer detected pre-surgery and post-surgery. Methods Magnetic bead and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MS)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serum samples from 54 cases with cervical cancer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and 53 serum samples from healthy women. The results of spectra were analyzed by Biomarker Wizard software. Results Significant variation of proteomic profiling between pre-surgery and post-surgery were analyzed. There were 22 proteins with different mass/charge (M/Z) value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1) at the M/Z value range from 1500 to 50 000, among of which relative content of proteins with M/Z 3981, 4290, and 28 066 in pre-surgery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health women [(1.51±1.78)% vs (0.83±0.38)%, (2.70±2.19)% vs (1.72±0.91)%, (1.99±1.70)% vs (0.92±0.95)%; P<0.01], while in the post-surgery patients, relative content of these three protein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o (0.59±0.45)%, (1.01±0.64)%, (0.54±0.37)%, respectively. But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another three proteins with M/Z 11 487, 11 529, and 11 678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post-surgery patients [(0.38±1.41)% vs (2.74±3.67)%, (0.16±0.46)% vs (2.00±1.76)%, (1.02±1.67)% vs (7.71±9.46)%; P<0.01]. Conclusion Serum proteomic profiling could screen out the proteins which had significant variation between pre-surgery and post-surgery serum, of which with M/Z 3981, 4290, and 28 066 may be related with tumor burden, while with M/Z 11 487, 11 529, and 11 678 may be response to surgical stress.  相似文献   
52.
目的:①观察胎儿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发育的组织形态变化。②研究胎儿小肠壁肥大细胞(mast cells MC)的发育规律和异质性。③研究人胎儿小肠壁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IR肽能神经的分布和发育规律。④探讨胎儿小肠MC与SP-IR、CGRP-IR肽能神经的关系。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3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病理学诊断明确为宫颈癌的患者17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宫颈癌术后留存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PD-L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D-L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72例宫颈癌患者中PD-L1表达阳性166例,阳性表达率为96.51%。宫颈癌组织PD-L1表达阳性与高危型HPV感染、CA19-9水平、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均有关(均P<0.05),与患者年龄、怀孕次数、分娩次数、BMI、家族史、Hb水平、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癌胚抗原、CA125、初始治疗方式、肿瘤生长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器官转移、肿瘤分期、合并其他癌症等均无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是患者宫颈癌组织PD-L1表达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OR=0.006,95%CI:0.009~0.387,P<0.05),PD-L1表达阳性患者中鳞癌比例高。宫颈癌组织PD-L1表达阳性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率(88.6%比50.0%)和2年总生存率(96.4%比66.7%)均高于PD-L1表达阴性患者(均P<0.05)。结论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宫颈癌患者PD-L1的表达各有差异,宫颈鳞癌表达阳性率最高,鳞癌患者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L1免疫抑制剂治疗中获益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利用不同动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Ⅱ, ACE2)受体侵入细胞的能力,评价Omicron变异株潜在的跨宿主传播风险。方法 将不同动物来源的ACE2表达质粒转染至293T细胞,建立新型冠状病毒D614G株系、Delta株系及Omicron株系的假病毒感染系统,并进行假病毒感染实验;利用假病毒感染系统及荧光酶素报告基因检测Omicron刺突蛋白对不同动物来源的ACE2受体利用能力。结果 与D614G株相比,Omicron株利用小鼠ACE2受体侵入细胞的能力明显增高(t=16.09、 P<0.05),但其利用中华菊头蝠、墨西哥无尾蝠、雪貂獾、猪獾、猫、兔、穿山甲的ACE2受体侵入细胞的能力降低(t=17.80、P<0.05,t=8.43、P<0.05,t=18.10、P<0.05,t=10.46、P<0.05,t=22.00、P<0.05,t=10.08、P<0.05,t=4.83、P<0.05);与Delta株相比,Omicron株利用中华菊头蝠、雪貂獾、猪獾、猫的ACE2受体侵入细胞的能力降低(t=8.15、 P<0.05,t=7.91、P<0.05,t=8.59、P<0.05,t=8.43、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株的刺突蛋白可以利用多种动物的ACE2作为受体感染细胞,提示Omicron株可能存在多种跨宿主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55.
颈部巨大胚胎横纹肌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eport a case of cervical rhabdomyosarcoma. The illness development is rapid and the prognosis is poor.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dysfunction caused by local mass increases rapidly. The relevant imaging examination and laboratory examination can help establish a preliminary diagnosis,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umor can make a clear diagnosis.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和评价铍宝消炎癣湿药膏治疗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铍宝消炎癣湿药膏均匀涂于疥疱患者自颈以下、遍布全身皮肤,每日2次,疗程3天。在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2周随访时记录症状、体征积分,以评价疗效,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周时痊愈率70%,总有效率83.3%;2周时,痊愈率93.3%,总有效率96.6%;1例出现局部不良反应。结论:铍宝消炎癣湿药膏治疗疥疮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7.
 面部最为突出的器官就是鼻子,这是鼻部易于受伤的主要原因之一。鼻骨上部厚而窄,下部薄而宽,当外力作用时,容易发生鼻骨骨折。武警官兵在军事管理及训练过程中易发生意外事件,引起鼻骨骨折,导致非战斗减员。笔者通过对2002-01至2011-01我科收治的武警某部官兵鼻骨骨折5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预防及减少鼻骨骨折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分析影响超重直肠癌患者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可行性的临床因素.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将上海市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成功行NOSES手术和未成功行NOSES手术的超重(BMI=24~28 kg/m2)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并收集年龄、性别、BMI、肿瘤大小...  相似文献   
59.
目的:众多研究已证实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是有效的,但移植时间点的选择尚无定论。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进行骨髓基质细胞移植,通过对其远期行为学及组织学检测,探讨最佳的移植时间窗。 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06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动物:选取清洁级7 d龄SD大鼠5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24 h,72 h,7 d细胞移植组,10只/组。另取4周龄SD大鼠10只用于骨髓基质细胞的培养。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大鼠均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在脑立体定位仪下,24 h,72 h,7 d细胞移植组分别于造模后对应时间点,将体外培养3~5代且经Hochest33324标记24 h的鼠骨髓基质细胞2 μL脑内移植于左侧海马,约105个细胞。③实验评估:各组大鼠40 d日龄时进行迷宫觅水测试,记录觅水时间、错误次数、重复次数。行为学测试后取脑组织片行尼氏染色,计数左侧海马CA1区神经元数。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骨髓基质细胞的存活、增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骨髓基质细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阳性率。 结果:5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放射臂迷宫实验检测:模型对照组觅水时间、错误次数、重复次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各细胞移植组(P < 0.01),24 h细胞移植组上述3项指标均低于72 h,7 d细胞移植组(P < 0.05)。②左侧海马CA1区神经元尼氏染色结果:模型对照组神经元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 < 0.01),且排列紊乱,丢失明显;24 h,72 h,7 d细胞移植组神经元数均较模型对照组显著增加(P < 0.01),排列整齐;24 h细胞移植组神经元数较72 h,7 d细胞移植组明显增多(P < 0.05)。③骨髓基质细胞体内增殖和神经分化情况: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后30~40 d仍可在移植部位及左侧皮质区存活、增殖。24 h细胞移植组左脑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72 h,7 d细胞移植组(P < 0.01)。 结论: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24 h接受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可最大程度改善脑损伤所导致的远期行为学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早期移植可有效减轻神经元的坏死、凋亡,且有利于骨髓基质细胞的迁移、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60.
目的 了解广东省结核分枝杆菌(MTB)随时间、地区的动态流行分布特点.方法 应用24位点MTB散在分布重复单位(MIRU)分析广东省2013年455例MTB,筛选适合广东省分型的最佳MIRU组合,然后应用该最佳MIRU组合分析广东省2009年的173例、 2013年的455例及2015年的225例MTB,此外,结合RD105缺失基因法鉴定这些菌株中的北京家族菌株,比例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DST),聚类分析采用BioNumerics(7.6).结果 2015年北京家族菌株比率(70.2%)高于2009年(59.5%)和2013年(59.3%),其中,中部地区比率最高(71.3%),东部地区最低(55.0%).MIRU-24位点的多态性存在差异, MIRU-12(HGI=0.999 1)能达到MIRU-15(HGI=0.999 2)相近的分辨率,MIRU-8分辨率较好(HGI=0.998 5).853例MTB的系统发生树(MST)主要包括1个北京家族和2个非北京家族复合群,可分为Ⅰ、Ⅱ两群,广东省MTB的主要流行群是Ⅱ群,Ⅰ群中2009、2013年菌株比率高于2015年,东部地区菌株比率高(43.069%),中部地区低(27.206%),Ⅱ群则与之相反,北京家族菌株的MST主要包括1个复合群,包含407个独特型和46个簇.非北京家族菌株的MST主要包括2个复合群,包含309个独特型和6个簇.另外,广东省不同年份多药耐药(MDR)(X2=2.176,P=0.337)和广泛耐药(XDR)(X2=1.468,P=0.480)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北京家族菌株是广东省的主要流行株,且随时间存在上升趋势,中部地区比率最高,该省MDR和XDR耐药趋势相对稳定,MIRU分型用于广东省MTB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可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