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51.
高压氧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疗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一氧化碳(CO)中毒是世界各国因中毒导致损伤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北方每年冬季因取暖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死亡、致残患者数量之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对CO的相关研究约100多年,但对机体的损伤机制及对迟发性脑病的特效治疗方法尚未完全阐明。  相似文献   
52.
高压氧治疗正常压力脑积水的探讨易治,刘秋芹,傅桂英,谢小梅我们应用高压氮(HBO)治疗了10例不同病因引起的轻度正常压力性脑积水(NPH)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7~...  相似文献   
53.
柠檬醛、肉桂醛抗曲霉菌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研究中药活性成分柠檬醛和肉桂醛的抗曲霉菌活性 ,探讨其作用机制 ,为抗真菌中药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柠檬醛、肉桂醛对黄曲霉菌和烟曲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运用同位素掺入技术测定在柠檬醛、肉桂醛作用下 ,黄曲霉菌和烟曲霉菌对3 H TdR ,3 H UdR和3 H 亮氨酸掺入的抑制率。结果 柠檬醛对黄曲霉菌、烟曲霉菌的MIC分别为 :2 .5 90 μg/ml、0 .6 4 8μg/ml,肉桂醛对黄曲霉菌、烟曲霉菌的MIC分别为 :0 .10 9μg/ml、0 .0 5 5 μg/ml;柠檬醛和肉桂醛能明显抑制三种同位素前体的掺入 (P <0 .0 1)。结论 柠檬醛和肉桂醛在体外有较高的抗曲霉菌活性。推测其抗真菌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曲霉菌的DNA、RNA、蛋白质的合成而表现杀菌效应。  相似文献   
54.
目的检测淡豆豉炮制过程中各样本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并研究其抗抑郁作用。方法应用柱前在线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原料黑大豆(H)、发酵第6天(F6)、再闷6 d(Z6)、再闷15 d(Z15)样本水煎液中GABA含量;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盐酸氟西汀(阳性对照,0.01 g/kg)组、GABA(0.012 8 g/kg)组、H(1.52 g/kg)组、F6(1.52 g/kg)组、Z6(1.52 g/kg)组和Z15低、中、高剂量(0.76、1.52、3.04 g/kg)组,采用单笼饲养加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CUMS)制备小鼠抑郁模型,各组在造模同时开始ig给药,每日应激前1 h给药,连续28 d。检测各组小鼠体质量、糖水偏好、敞箱、悬尾、强迫游泳等行为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H和F6样本水煎液未检出GABA,Z6、Z15样本的GABA质量分数分别为5.559、8.421 mg/g。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体质量、糖水偏好、跨格数和直立数均显著减少(P<0.01),悬尾及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5、0.01),表明CUMS抑郁模型制备成功。与模型组比较,盐酸氟西汀组、GABA组、Z6组和Z15高剂量组糖水偏爱度、敞箱实验跨格数和直立数均显著增加(P<0.05、0.01),Z15中剂量组糖水偏爱度和敞箱实验直立数显著增加(P<0.05、0.01);盐酸氟西汀组、GABA组、Z6组及Z15高、中剂量组悬尾实验的不动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0.01);各组小鼠强迫游泳实验的不动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0.01)。结论发现淡豆豉炮制后期出现高含量GABA;淡豆豉显著改善小鼠的快感缺失、行为绝望等抑郁症状,具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并与GABA含量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55.
目的 研究小鼠侵袭性肺曲霉病(IPA)发生过程中TLRs/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和不同功能细胞因子的产生情况,探讨IPA的发病机制.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接种烟曲霉菌组(正常接菌组)和免疫抑制+接种烟曲霉菌组(IPA模型组),经鼻吸入烟曲霉孢子后在不同时相点处死小鼠,无菌取肺组织分别进行病理切片,烟曲霉菌落计数,RT-PCR法、Western blot法动态检测小鼠感染烟曲霉菌过程中肺组织TLR2、TLR4 mRNA表达、NF-κB p65蛋白、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及抗炎细胞凶子IL-10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 (1)鼻吸入烟曲霉菌后72 h,IPA模型组肺组织出现严重炎症反应,并有大昔的菌丝生成,同时各时相点的烟曲霉菌负倚均高于正常接菌组;(2)与正常接菌组比较,IPA组TLR2 mRNA感染早期(24 h)低表达,感染后期(120 h、144 h)高表达;而TLR4mRNA则在感染过程中一直处于低表达状态;NF-κB p65感染早期(24 h)骤然升高后持续下降.(3)正常小鼠感染烟曲霉菌后,肺组织巾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在感染早期皆呈高表达,且最高表达量均出现在48 h或72 h,随后下降并恢复至正常水平.同时感染后期抗炎细胞因子IL-10表达水平升高;而IPA小鼠在感染甲.期抗炎症细胞因子IL-10大量释放,后期显著降低,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缓慢且低水平释放.结论 TLRs/NF-κB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引起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之间失去动态平衡,可能是导致侵袭性肺曲霉病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ctivation of TLRs/NF-κB signal pathway and production of different functional cytokines during 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IPA) , in order to probe the pathogene-sis of IPA. Methods Mou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normal + inoculated with Aspergillus fumigatus( normal inoculation group), and immune suppression + inoculation with Aspergillus fumigatus (IPAmodel group) , the mouse were kill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inhaling Aspergillus fumigatus spores by nose. Removing the lung tissue in a sterile manner and making pathological section respectively, counting Aspergillus fumigatus colony, dynamiclly detecting the expression of TLR2, TLR4 mRNA, variation of NF-κB p65 protein,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TNF-α, IL-1β and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IL-10 levels in the lung tissue by RT-PCR and Western blot method during Aspergillus fumigatus infection in mouse. Results (1) When it's 72 h after inhaling Aspergillus fumigatus by nose, IPA model emerged severe lung tissue inflammation, and generated a large number of hyphae, meanwhile, burthen of Aspergillus fumigatus was higher than normal inoculation group at each time point. (2)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inoculation group, IPA group whose TLR2 mRNA was low expression at early stage of infection (24 h), and emerged high expression at late stage of infection (120 h, 144 h); and TLR4 mRNA has been at a state of low expression in the infection process; NF-κB p65 suddenly increased at early stage of infection(24 h) and then continued to decline. (3) After infected by Aspergillus fumigatus in normal mouse,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TNF-α, IL-1β in lung exhibited high expression at the early stages of infection, and the highest expression levels appeared at 48 h or 72 h, then decreased and recovered to normal level.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 IL-10 rised at late stage of infection; The IP A mouse released a lot of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 IL-10 at early stage of infection, which significantly reduced at late stage, and release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TNF-α, IL-1β at slow and low level. Conclusion The abnormal activation of TLRs/NF-β signaling pathway caused the loss of dynamic balance between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leading to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IPA.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肉桂醛抗烟曲霉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固体插片培养法培养烟曲霉,定时取样品于光学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烟曲霉生长情况,以RT-PCR检测在肉桂醛作用下烟曲霉FKS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以肉桂醛0.025 μg/mL作用后,烟曲霉生长显著迟缓,分生孢子头稀疏;烟曲霉FKS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但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该抑制作用减弱.结论肉桂醛通过抑制细胞壁主要多糖合成的关键基因FKS表达,使烟曲霉细胞壁失去正常生理结构,细胞生长、繁殖被抑制,从而达到抗烟曲霉的目的.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佛山地区肠球菌属感染的流行状况,动态观察肠球菌属耐药特性变迁特点,指导临床医生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临床送检标本进行常规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2006—2008年共检出肠球菌属细菌558株,菌株以粪肠球菌为主,其次为屎肠球菌;肠球菌属在各标本中的分布以分泌物为主,痰液标本中肠球菌属的比例逐年增加;肠球菌属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喹奴普汀-达福普汀有较高耐药性,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仍有较高敏感性。结论3年来在细菌种类和耐药方面肠球菌属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不同种类的细菌其耐药性差异很大,因此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以提高疗效,减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初步分析侵袭性肺曲霉病(IPA)小鼠肺组织蛋白质的表达变化。方法运用双向电泳(2-DE)技术对正常组、正常感染组和IPA组小鼠肺组织总蛋白质进行分离,获得蛋白质表达谱;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结合生物信息学进行蛋白质鉴定。结果初步鉴定出4个蛋白质点分别为过氧化物还原酶(peroxiredoxin-6,Prx6)、黄素还原酶(flavin reductase,FR)、Rho因子鸟苷酸解离抑制蛋白2(rho GDP-dissociation inhibitor 2,RhoGDI2)、肌球蛋白轻链2(myosin regulatory light chain 2,MLC2),它们与氧化还原平衡、信号转导通路、细胞骨架等功能有关。结论鉴定的差异表达蛋白可能与IPA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对灵芝双向固体发酵雷公藤所得菌质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初步研究,针对性地分离并鉴定出发酵过程中有明显变化规律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雷公藤药材及灵芝双向固体发酵雷公藤所得到的不同时间点灵雷菌质的醋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溶剂法、柱色谱法、高效液相制备法、核磁共振等对HPLC色谱图中部分具有明显变化规律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结构鉴定。结果 与雷公藤生药相比,发酵所得菌质的液相色谱图具有明显规律性的改变;针对性地分离并鉴定出4个化合物,分别为12-甲氧基雷酚萜(1)、雷酚萜(2)、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4);其中菌质中化合物DIBP、DBP的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结论 灵芝双向固体发酵雷公藤的过程中,菌质中DIBP、DB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毒化合物的量降低。  相似文献   
60.
淡豆豉提取物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淡豆豉提取物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抑制能力。方法:单因素考察淡豆豉在不同乙醇浓度,不同固液比,不同浸提时间和不同浸提温度下提取物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能力,采用Ellman法测定不同条件下的提取物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率。结果:淡豆豉提取物的提取工艺为浸提时间60min,乙醇浓度100%,温度70℃,固液比1∶20时,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效果最佳,且古法炮制淡豆豉提取物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抑制率比市购淡豆豉高。结论:古法炮制淡豆豉提取物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