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1.
烟酰胺对光老化皮肤真皮羟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初步探讨烟酰胺对紫外线(UV)所致光老化皮肤真皮羟脯氨酸(HP)含量是否有影响。方法 利用无毛昆明种小鼠动物模型模拟慢性工期紫外线照射所致的皮肤光老化,采用UVB和UVA混合光源,经17周剂量由1MED渐增至3MED的紫外线照射背部皮肤,然后观察15周,测定真皮HP含量。分组方法:非紫外线照射组(不施加任何处理因素);烟酰胺组(照射紫外线结束30min后,0.2mol/L烟酰胺丙酮溶液200μl涂抹于小鼠背部皮肤,每周2次);丙酮对照组(照射紫外线30min后,90%丙酮溶液200μl涂抹小鼠背部皮肤,每周2次);紫外线照射组(仅照射紫外线)。结果 小鼠背部皮肤HP含量烟酰胺组明显高于紫外线照射和丙酮对照组(P<0.01)。各组腹部真皮HP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非紫外线照射组,烟酰胺组背,腹真皮HP含量自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而紫外线照射组,丙酮对照组 ,腹真皮HP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1),腹部明显高于背部。结论 皮肤涂抹烟酰胺可抵抗由皮肤光老化引起真皮HP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2.
托吡酯对遗传性癫痫大鼠脑内GAT-1和GAT-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托吡酯对TRM大鼠脑内GAT-1和GAT-3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实时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Wistar正常组、TRM组、TPM40组和TPM80组脑内GAT-1和GAT-3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GAT-1、GAT-3和β-actin标准曲线相关性良好,基因特异性强。GAT-1 mRNA在TRM组的海马高于正常组(P<0.01);与TRM组比较,TPM80组海马中GAT-1 mRNA明显降低(P<0.05);GAT-3 mRNA在TRM组海马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GAT-1蛋白表达在TRM组的海马高于正常组(P<0.01);与TRM组比较,TPM80组海马中GAT-1蛋白明显降低(P<0.01);GAT-3蛋白在TRM组海马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TRM组海马内GAT-1及GAT-3的表达增加可能促进了癫痫的发生。托吡酯的抗癫痫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海马内GAT-1的表达来实现的,这种调节存在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埃索关拉唑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胃上皮细胞的体外抗炎效应。方法体外培养胃上皮细胞系AGS,加入不同浓度埃索美拉唑和培养的Hp感染8或24h。Westernblot检测和实时定量PCR分别检测AGS细胞中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8的产生。同时采用RNA干扰HO-1表达后,观察其对Hp诱导IL-1β和IL-8产生的影响。结果埃索美拉唑孵育8h后,能显著抑制Hp诱导的IL—1β和IL-8表达。同时,埃索美拉唑能在转录翻译水平分别调控HO-1mRNA和蛋白表达。HO-1siRNA沉默HO-1表达后,与Hp组相比,IL-1β和IL-6分泌进一步增高。结论埃索美拉唑可能通过上调HO-1的表达而发挥对胃上皮细胞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深圳市男男性行为者(MSM)安全套使用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09年8-11月招募深圳市同性恋聚集地的同性接触人群作为访谈对象,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的273名MSM进行人口学和行为特征分析;以近6个月发生性行为时不能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的行为为应变量,而各类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来自全国各地,绝大部分为青壮年,平均年龄27.9岁,以未婚居多,文化程度较高,但对艾滋病知识缺乏;安全套使用率低,过去1年每次性行为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20.5%;与同性发生性行为不使用安全套的原因主要是对方为"稳定的性伴和爱人"、"年轻,看起来没病"、"没有滥交".结论 深圳市MSM危险性行为普遍存在,安全套使用情况和影响因素各不相同,艾滋病极有可能在该人群中流行.
Abstract:
Objective To learn the condom-use and it's associated factors amo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in Shenzhen,so 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gram.Methods Cross-sectional survey was conducted with standardized questionnaire used on individual case.Associated factors with behavior of not persistent condom use were analyzed,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method as dependent variable and associated factors with behaviors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Results Most of the MSM were young,with average age as 27.9.coming from 26 provinces of China.Only 20.5 percent of the participants were persistently using condoms every time with their sex partners in the past year. The main reasons of not constantly using condom with their male sex partners were having fixed partners,being young,healthy and being faithful.Conclusion High risk sexual behaviors and the low rate of condom-use among MSM might serve as potential risks for HIV epidemics.Data on the rate of condom use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MSM varied for different sexual partners,suggested that targeted prevention measures should be conduct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肿瘤基因组图谱计划(TCGA)基因表达谱和microRNA测序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乳腺癌预后相关的关键分子事件。方法:收集并整理TCGA数据库中乳腺癌基因表达谱和microRNA测序数据,通过线性模型和经验贝叶斯方法结合传统t检验筛选乳腺癌中异常表达的基因和microRNA,利用R语言包microRNA-mRNA预测microRNA潜在靶向调控的基因。另外通过基因集富集算法(GAGE)分析预测microRNA及其潜在靶基因在乳腺癌中参与的异常信号调控通路;Cox回归风险模型探讨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分子事件。结果:共发现17 533个基因中有344个基因在乳腺癌中异常表达,同时鉴定了135个异常表达的microRNA;通过预测分析发现8个microRNA及31个潜在调控的靶基因参与了139条乳腺癌中异常变化的分子信号通路;Cox回归风险模型结果显示SFRP1表达升高提示预后良好(HR=0.9,P=0.015),has-miR-342-5p单独作用对乳腺癌预后无明显影响(HR=0.99,P=0.144),然而,交互作用研究显示,has-miR-342-5p抑制SFRP1表达时提示乳腺癌病人预后不良(HR=1.88,P=0.016)。结论:通过对TCGA乳腺癌基因表达谱和microRNA测序数据深入挖掘发现了乳腺癌中表达异常的microRNA及其靶基因,进一步分析了它们所参与的关键信号通路,并揭示has-miR-342-5p抑制SFRP1表达的分子事件发生时,乳腺癌病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梧州地区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传染病防护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血源性暴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2年6月对梧州市3家医院的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传染病防护知识的知晓情况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传染病防护知识知晓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手术室医护人员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301份,收回有效问卷284份,有效率94.35%;血源性防护知识答对7题及以上者共有196名医护人员,知晓率69.01%;其中“血源性传染病传播途径”条目答对人数最多共278名,知晓率97.89%;“个人防护原则”条目知晓人数最少共185名,知晓率65.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生(OR=3.216)、护士(OR=4.282)、有带教任务(OR=3.535)、每年参加职业安全防护培训≥2次(OR=5.719)、有血源性职业暴露经历(OR=2.774)是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传染病防护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结论 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传染病防护知识知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传染病防护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 对体内人类巨细胞病毒-立即早期基因1(human cytomegalovirus immediate-early gene 1,HCMV-IE1)表达的沉默作用,为靶向HCMV-IE1的基因治疗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方法:选取6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并分为3组,分别为实验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病毒感染组(注射HCMVAD169株病毒液)和RNA干扰组(染毒后第2天注射转染了表达RNAi载体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液);采用PCR法检测小鼠体内HCMV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检测动物血清中HCMV-IgM的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免疫印迹技术分别测定小鼠体内HCMV-IE1的蛋白水平.结果:PCR结果表明干扰组比病毒感染组的HCMV的基因表达下调20%;ELISA结果表明RNAi能使动物血清中HCMV的含量降低为19%;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免疫印迹结果证实,干扰组和病毒感染组的HCMV-IE1蛋白水平分别降低为17.6%和18.5%.结论:RNAi技术能有效地抑制目的基因在体内的表达,有可能用于靶向HCMV-IE的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对米托蒽醌(Mit)耐药的乳腺癌MCF-7细胞系,并探讨乳腺癌细胞产生耐药与其基因组甲基化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用0.005、0.010和0.020 μmol/L浓度的米托蒽醌染毒乳腺癌MCF-7细胞,建立对米托蒽醌不同耐药程度的MCF-7耐药细胞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染毒组MCF-7细胞内药物荧光强度D(755)值,确定Mit耐药细胞系的建立;提取各组细胞的DNA, 利用毛细管电泳法检测野生型对照组及各染毒组细胞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结果:野生型对照组、0.005、0.010和0.020 μmol/L米托蒽醌染毒组的D(755)值依次为16.1±0.04、14.3±0.12、13.3±0.07和9.7±0.08,与野生型对照组相比,随着药物染毒浓度的增加,MCF-7细胞内药物的D(755)值逐渐减少,其中0.020 μmol/L染毒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细胞耐药性增强;而上述各组DNA甲基化水平依次为42.25%±0.64%、37.97%±1.18%、34.27%±0.14%、31.16%±0.80%,与野生型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逐渐降低 (P<0.05),且各染毒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成功建立了对Mit耐药的MCF-7细胞系;确定了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电泳分离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烟酰胺拮抗紫外线诱导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用单克隆抗体免疫法,中性红比色法,MTT法检测郎格罕细胞,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脾脏T细胞增殖功能。结果:阳性组的迟发性过敏反应受到抑制,其耳,背部郎格罕细胞数,脾脏T细胞增殖功能低于单纯诱导组和烟酰胺组(P<0.01),烟酰胺组出现了迟发性过敏反应,耳,背部郎 格罕细胞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脾脏T细胞增殖功能皆高于阳性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显性差异(P<0.01),结论:烟酰胺具有拮抗紫外线诱导的细胞免疫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丁羟甲苯对紫外线致皮肤光老化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丁羟甲苯(BHT)是否对紫外线(UV)所致皮肤光老化有保护作用。方法:利用无毛鼠动物模型模拟长期UV照射所致的皮肤光老化,采用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地衣红染色方法,40倍光镜观察真皮弹力纤维增生情况及生化分析方法测定真皮羟脯氨酸含量。结果:UV照射组大部分小鼠背侧表皮有皮肤光老化的明显特征,而BHT组小鼠皮肤状态无明显改变,对背部真皮弹力纤维增生的影响,BHT组与UV照射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与非UV照射线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腹部真皮弹力纤维增生状况各组无差别,背部羟脯氨酸(HP)含量BHT组明显高于UV照射组,而腹部真皮羟脯氨酸含量各组均无差别,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口服BHT对UV所致的无毛小鼠轻度皮肤光老化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