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7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60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8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11篇
内科学   9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276篇
预防医学   1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90篇
  4篇
中国医学   90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目的改进茴拉西坦的有关物质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C18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35∶65),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茴拉西坦与其降解产物在该色谱条件下能够有效分离。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测定茴拉西坦的有关物质测定。  相似文献   
162.
目的 :探讨血管肾张素 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 5 mg/kg,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将 3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 (A组 )、糖尿病非干预治疗组 (B组 )及缬沙坦干预治疗组 (C组 )。1 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体重、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血糖、2 4 h尿蛋白定量及肾脏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肾组织中的纤维粘连蛋白、IV型胶原的沉积 ,以逆转录—巢式 PCR(RT- nested- PCR)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 -β(TGF-β1 )的表达。结果 :C组血肌酐、尿蛋白明显低于 B组 (P <0 .0 5 ) ,病理改变轻于 B组且未见有肾小球硬化。免疫组化示 C组肾组织中纤维粘连蛋白、IV型胶原的沉积明显少于 B组。 RT- nested- PCR法检测 C组 TGF-β1 m RNA的表达明显少于 B组。结论 :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尿蛋白 ,抑制 TGF- β1在肾脏的表达而减少纤维粘连蛋白在肾脏的沉积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63.
影响急进4010m高原大鼠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诸因素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平原Wistar大鼠急进高原后以及急进高原返回平原后,影响其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的诸因素变化。方法:将21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在平原地区(上海55 m)、急进高原(甘肃玛曲4010 m)和急进高原返回平原后,于大鼠眼眶采血分析其主要生化指标,腹主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完整摘取脑、肺、肾后进行病理改变的研究。结果:急进高原组与平原组比较pH值、缓冲碱、碱剩余、总二氧化碳含量、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血清钠离子浓度、乳酸脱氢酶以及总蛋白显著降低(均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清氯离子浓度、总胆红素以及碱性磷酸酶显著升高(均P<0.05);急进高原返回平原组与平原组相比较pH值、缓冲碱、碱剩余、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血红蛋白、血清钠离子浓度、乳酸脱氢酶以及总蛋白显著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清氯离子浓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以及尿素显著升高(均P<0.05);急进高原返回平原组与急进高原组比较血红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显著降低(均P<0.05),总蛋白、总胆红素及尿素显著升高(均P<0.05)。病理结果可见急进高原组与急进高原返回平原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肺泡壁增厚、充血、水肿,肺泡上皮增生,肺泡间隔增宽,中性粒细胞浸润;大脑神经元细胞水肿并血管周围间隙形成,海马神经元变性,核固缩;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结论:急进高原与急进高原返回平原组大鼠血气指标、生化指标以及心、肝、肾功能均发生明显改变,脑、肺、肾均可见明显病理改变,严重影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64.
[目的]探讨α1-6-岩藻糖基转移酶(α1-6-fucosyltransferase,FUT8)所催化的核心岩藻糖基化对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2(LRP-2,meglain)内吞白蛋白功能和对白蛋白超负荷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的影响.[方法]用10 mg/mL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孵育HK-2细胞4 h建立白蛋...  相似文献   
165.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5例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皮下注射rhTPO(15 000U/d),B组皮下注射白细胞素-Ⅱ(1.5mg/d),动态监测注射后血小板生长情况。结果 A组血小板计数的最低值明显高于B组(P〈0.01);A组血小板开始恢复时间为较B组明显缩短(P〈0.01);血小板恢复至100×109/L以上所需时间A组也较B组明显缩短,分别为:(6.18±4.20)d和(10.46±4.54)d(P〈0.05);血小板恢复的最高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2例患者化疗后需要输注外源性血小板,而A组无1例患者需要输注血小板;与B组比较,A组较少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后出现的血小板减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6.
例1,女,43岁,左侧乳房疼痛肿块3年余。当地医院诊断为:左侧乳房外上象限纤维腺瘤。2009-09接诊,查体:左侧乳房外上象限肿块,触痛,椭圆形,1.0cmX2.5cm大小,边界清楚,质地坚韧,活动度好。彩超(GE公司LOGIQ-9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中心频率7.5MHz)扫描示:左侧外上象限乳腺中层0.9cmX2.3cm异常低回声区,类圆形,边界清,壁薄,表面光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示无明显血流(0级),阻力指数(RI)〈0.7。  相似文献   
167.
168.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 (哮喘 )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肥大细胞的功能特性。方法 :2 9例轻度哮喘患者BALF中的细胞经冲洗后 ,加入含抗IgE抗体、腺苷、缓冲液或腺苷 +抗IgE抗体的LP4试管中进行激发试验。检测BALF肥大细胞中的组胺释放量。结果 :腺苷浓度达 10 0 μmol/L时 ,仍无明显刺激组胺释放的作用 ,仅在浓度高达 10 0 0 μmol/L时 ,方可诱导哮喘患者BALF中肥大细胞释放约 17%的组胺。抗IgE抗体的浓度大于 1× 10 -4g/L时对哮喘患者BALF中肥大细胞的释放组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仅 3× 10 -5g/L的抗IgE抗体与腺苷联合应用的实测值 ,明显高于对应的单独作用组的相加值。结论 :哮喘患者BALF中的肥大细胞对腺苷的刺激反应较差 ,但对抗IgE抗体刺激的反应性明显增强。仅低浓度的抗IgE抗体和腺苷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9.
哮喘与非哮喘中肥大细胞脱颗粒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谢华  何韶衡  陈萍  于润江 《免疫学杂志》2003,19(1):53-55,58
目的:研究哮喘与非哮喘中肥大细胞脱颗粒。方法:29名轻度哮喘患者参加了本项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细胞经冲洗后,加入抗IgE抗体或CI或缓冲液的试管中进行激发试验。组织中肥大细胞的悬浮过程由Ⅰ型胶原酶和Ⅰ型透明质酸酶在37℃水浴箱中完成。BALF中的组胺采用酶联免疫反应试剂盒测定,而组织中的组胺则采用以玻璃纤维为基础的荧光方法来测定。结果:哮喘患者BALF中的肥大细胞对抗IgE抗体的敏感性要比非哮喘者至少敏感100倍;对CI刺激的敏感性与非哮喘者的相似。结论:哮喘患者BALF中肥大细胞对IgE依赖性刺激的敏感度增强。  相似文献   
170.
一起疑为杯状病毒腹泻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四川省广安市感染性腹泻暴发的流行情况 ,分析发病原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安区机关单位、居委会和农村进行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所采粪便标本进行常规检测和肠道致病菌培养 ,用PAGE、ELISA和RT PCR方法进行腹泻病毒病原检测。结果 在调查的 4 5 6 7人中 ,发病 94 2例 ,罹患率为 2 0 .6 3% ,无死亡病例。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区 (χ2 =2 2 .2 9,P <0 .0 0 5 ) ,5月 10~ 2 5日为发病高峰。 2 6份标本中 ,ELISA方法检出 4份杯状病毒阳性 ,RT PCR方法确认 1例。结论 本次感染性腹泻暴发流行的病原可能为杯状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