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36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8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中风中脏腑痰热内闭心窍证型与血清细胞因子及血高凝状态变化的关系,从宏观与微观辩证阐明该证型的病理病机。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26例中风中脏腑痰热内闭心窍证型及33例非痰热内闭心窍证型患者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并与正常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中脏腑痰热内闭心窍证型组TNF-α、IL-6均显著高于非中脏腑热内闭心窍证型及正常人对照组(P<0.01-0.001)。结论:中风中脏腑痰热内闭心窍证型与TNF-α、IL-6水平关系密切,高TNF-α,IL-6含量变化,可能是其重要的病因病机基础。  相似文献   
32.
目的:对Ⅱ型糖尿病(NIDDM)并发急性脑梗死(ACI)的中风证候特征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N)及其相应脑病理改变进行观察研究,以从宏观与微观辨证阐明该病的发病机理.方法:采用中风辨证量表、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对脑卒中患者始发状态进行评分和放射免疫分析,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与免疫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等,并与正常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本观察中风证型以风火阳亢证型组HPA轴激素及免疫细胞因子失常最为显著,其血中含量与风痰瘀阻证组及气虚血瘀证组相比,均具有非常重要的统计学意义(P<0.01~0.001),后两组证型与正常健康组比较也获同样结果(P<0.05~0.001).结论:Ⅱ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关系密切,深入研究其变化,将有助于阐明该病的发病机理和提高其微观辨证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3.
急性脑梗死HPA轴激素与胰腺内分泌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激素与胰腺内分泌的变化,以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分别对151例ACI患者进行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S(皮质醇)、INS(胰岛素)及GLC(胰高血糖素)入院时始发状态血液检测,并与60例年龄相仿健康人组作对照.结果:ACI者HPA轴激素显著高于健康正常人组(P<0.01~0.001),胰腺内分泌也发生了有重要统计学意义的变化(P<0.05~0.001).结论:CRH、ACTH、CS、INS与GLC参与了ACI的病理发生发展过程,测定其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程度、愈后转归及疗效评定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4.
针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进行针刺前后对比观察 ,并以单纯药物组及正常人组为对照。结果提示 ,急性脑梗塞患者与正常人相比 ,其血浆内皮素显著增高 (P <0 .0 1 )。针刺后血浆内皮素明显下降 (P <0 .0 1 )。针刺组与单纯药物组比较 ,也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相似文献   
35.
对于睡眠障碍现代医学之病因病理十分复杂,至今仍有许多未明,目前主要有睡眠中枢学说、体液学说、昼夜节律周期学说、遗传学说。此外,环境、躯体疾病、精神障碍及药物等也是重中之因^[1]。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脑卒中相关性睡眠障碍与中医证候及病类的关系。方法采用中风辨证量表对417例卒中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评分,以风证证候相关检测数据作统计指标,对研究资料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并就其在卒中过程中出现的相关睡眠障碍发生率作分析。结果①脑梗死338例中,以血瘀证居首(74%),其次分别为风证(52%)、痰湿证(46%)、气虚症(35%)、阴虚阳亢证(21%)及火热证(20%),而脑出血79例者则以风证为第一(78%),其次为火热证(63%)、痰湿证(58%)、血瘀证(49%)、气虚证(34%)及阴虚阳亢证(20%),两组证候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脑梗死者中脏腑组(69例)风证分值13.89分±3.95分显著高于中经络组(197例)的7.74分±2.56分,风证量值与生长激素(GH)水平无变化;③卒中后失眠发生率最高,本组脑出血者为60.8%(48例),脑梗死者为57.1%(193例);其次为卒中后抑郁睡眠失调(PSD)41.2%(172例)。结论脑卒中中医证候及病类,不仅与风证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N)水平显著相关,而且与其在病程中发生的相关性睡眠障碍几率关系也密切。  相似文献   
37.
糖尿病夹湿证与HP感染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的中医诊断与分型历来多有争议,有人从证候辨证角度,根据临床表现,遵循八纲、脏腑、气血分为:①热盛证;②阴虚证;③气虚证;④阳虚证;⑤夹湿证;⑥夹淤证[1]。其中夹湿证主因之一为脾胃不和,湿热内蕴引起。证见脘腹胀痛、纳呆呕恶、或嗳气呃逆,神疲倦怠等,苔厚腻,质淡红,脉滑弱。现代医学诊断将其列为胃或肠之炎症、溃疡、甚至是癌症前兆。为探讨糖尿病夹湿证脾胃不和、湿热内蕴与胃或十二指肠炎症之间的关系,现将本院检测的14C-尿素呼气试验HP测定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病例选择为2003年12月~2004年4月在门诊与住院…  相似文献   
38.
内分泌代谢病的脑卒中系由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所引起或合并的脑血管或颅内其他血管病变,其中有些卒中目前少有文献论及,也易导致临床误诊和漏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医疗质量,现将其临床诊治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9.
统计2006年1月—2010年1月期间,包括中医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医急症等128种医药刊物,475篇文章,丹红注射液所治疗的22 650临床病例相关资料,对其安全性数据进行分析、评价,为如何避免中药注射剂对心脑血管病的不良反应(ADR)提出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40.
统计2006年1月—2010年1月期间,包括中医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医急症等128种医药刊物,475篇文章,丹红注射液所治疗的22 650临床病例相关资料,对其安全性数据进行分析、评价,为如何避免中药注射剂对心脑血管病的不良反应(ADR)提出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