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1.
探讨广藿香醇对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脲酶活性的抑制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广藿香醇对幽门螺杆菌定植感染的影响奠定基础。培养幽门螺杆菌并采用革兰染色、快速尿素酶及PCR的方法鉴定后,在酸性条件(pH 5.3)和中性条件(pH 7.0)培养液中给予不同浓度的广藿香醇干预1 h,应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细菌的存活率;Berthelot显色法检测细菌的脲酶活性;RT-qPCR法检测细菌中ureA,ureB,ureE,ureH,ureI和nix A相关脲酶基因的表达变化。经过鉴定生长良好幽门螺杆菌在不同浓度的广藿香醇干预后,细菌存活率没有明显变化;其脲酶活性出现了显著的下降;同时脲酶的相关基因ureA,ureB,ureE,ureH,ureI和nix A的表达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广藿香醇在酸性条件和中性条件下均可以抑制幽门螺杆菌脲酶的活性,可能与降低细菌脲酶相关的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肠上皮化生(IM)是指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常伴发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既往研究认为IM是一种胃癌前病变,IM、假幽门腺化生、表达解痉多肽的化生可以直接转化为胃癌细胞。然而在最近动物模型的研究中提供了胃癌细胞起源事件的新观念,与既往研究结果相矛盾。文章将从IM起源、IM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幽门螺旋杆菌(HP)和胃微生物群与胃癌发生的关系、胃癌细胞起源、IM模型、IM中医证型与胃癌发生的关系等角度展开论述,为IM与胃癌发生的关系作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背景 反流性食管炎(RE)的治疗主要为抑制胃酸分泌,缓解反流症状及预防并发症。沃诺拉赞为一种新型的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具有高速、高效抑酸特点,近年来用于RE的治疗。目的 评价沃诺拉赞对比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RE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收集沃诺拉赞(试验组)与PPI(对照组)对比治疗RE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限定为2015年1月-2020年4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的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篇文献,均为英文文献,共1 41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第8周治愈率、第4周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RR)=1.02,95%CI(0.99,1.04),P=0.15;RR=1.03,95%CI(0.99,1.06),P=0.18〕;试验组第2周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09,95%CI(1.03,1.15),P=0.002〕。试验组和对照组洛杉矶(LA)分级系统为A/B级患者第2、4、8周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2周:RR=1.04,95%CI(0.98,1.10),P=0.21;第4周:RR=0.98,95%CI(0.95,1.02),P=0.33;第8周:RR=1.00,95%CI(0.97,1.02),P=0.74〕;试验组LA分级系统为C/D级患者第2、4、8周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第2周:RR=1.26,95%CI(1.11,1.42),P=0.000 3;第4周:RR=1.15,95%CI(1.05,1.25),P=0.003;第8周:RR=1.09,95%CI(1.02,1.16),P=0.01〕。试验组和对照率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TEAEs)发生率和严重不良事件(SAEs)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EAEs:RR=1.04,95%CI(0.89,1.22),P=0.59;SAEs:RR=0.82,95%CI(0.29,2.35),P=0.71〕。结论 沃诺拉赞在RE黏膜愈合阶段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与PPI相似,具有起效迅速的特点,短期疗效优于PPI,对重度RE患者具有更高的临床效益,但本Meta分析纳入文献数量较少,仍需更多相关的多中心、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胃疡宁丸在体内、体外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液体稀释法测定胃疡宁丸和阿莫西林对HP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阿莫西林组(0.4 mg·g-1)及胃疡宁丸低、中、高剂量组(0.79, 1.58,3.16 g·kg-1·d-1)。采用抗生素加HP的方法,连续灌胃7 d,建立HP感染动物模型。从第11天开始,连续灌胃给药8周后处死小鼠,取胃黏膜和血清进行快速尿素酶测试、血清HP抗体检测以及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液体稀释法测得胃疡宁丸最小MIC值为0.0416 g·mL-1;阿莫西林最小MIC值为0.00012 g·mL-1。快速尿素酶测试、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小鼠胃黏膜病理切片结果均提示HP感染动物模型复制成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P< 0.01)。阿莫西林、胃疡宁丸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有效抑制体内HP的生长,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P< 0.01)。结论 胃疡宁丸在体内和体外均能有效地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流行病学特点、生存特性、致病机制及其中医药干预途径。H.pylori的感染率在世界范围内差异较大,经济条件、卫生条件、饮食习惯、年龄等都会对其造成影响。H.pylori借助自身脲酶、鞭毛、粘附素等系列因子定植于宿主,并通过T4SS注入系统、机体自噬系统以及毒力因子破坏,共同诱导机体产生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中医药对H.pylori感染过程的干预主要体现在对生存因子、运动力及趋向、粘附能力及H.pylori诱导自噬的干扰。中药在治疗H.pylori感染等慢性病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传统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抗H.pylori作用的开发利用,是今后新药研制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藿香安胃散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毛蕊花糖苷、橙皮苷、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6-姜酚、广藿香酮、丁香酚的含量。方法 指纹图谱建立采用Athena 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流动相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10 nm。UPLC-MS法测定各成分含量,分析采用Waters Aca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 1.7μm);流动相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柱温40℃;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结果 12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35个共有峰,相似度0.945~1.000,经对照品比对鉴定出8个。8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97.51%~99.66%,RSD 1.22%~2.65%。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藿香安胃散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