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71篇
  免费   955篇
  国内免费   623篇
耳鼻咽喉   161篇
儿科学   176篇
妇产科学   97篇
基础医学   706篇
口腔科学   206篇
临床医学   2487篇
内科学   1130篇
皮肤病学   190篇
神经病学   266篇
特种医学   6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1213篇
综合类   4830篇
预防医学   2182篇
眼科学   280篇
药学   2044篇
  24篇
中国医学   1918篇
肿瘤学   458篇
  2024年   129篇
  2023年   427篇
  2022年   505篇
  2021年   419篇
  2020年   389篇
  2019年   428篇
  2018年   446篇
  2017年   282篇
  2016年   333篇
  2015年   339篇
  2014年   823篇
  2013年   821篇
  2012年   945篇
  2011年   1078篇
  2010年   976篇
  2009年   913篇
  2008年   889篇
  2007年   828篇
  2006年   810篇
  2005年   791篇
  2004年   637篇
  2003年   596篇
  2002年   562篇
  2001年   540篇
  2000年   563篇
  1999年   418篇
  1998年   368篇
  1997年   380篇
  1996年   343篇
  1995年   288篇
  1994年   236篇
  1993年   159篇
  1992年   188篇
  1991年   157篇
  1990年   139篇
  1989年   128篇
  1988年   112篇
  1987年   100篇
  1986年   91篇
  1985年   101篇
  1984年   80篇
  1983年   63篇
  1982年   73篇
  1981年   40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7篇
  1975年   8篇
  1960年   8篇
  195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目的:探讨胰周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诊治.方法 回顾3例胰周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诊治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胰周动脉瘤破裂出血并失血性休克,其中1例术前经CT检查获得诊断,2例术前未能诊断.2例经手术止血治愈,分别随访1年和1年2个月,未见复发及相关并发症;1例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胰周动脉瘤破裂出血病情发展迅速,术前诊断困难,尽快液体复苏及积极手术探查止血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942.
胆道探查术后T管合理安放16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胆总管探查术后T管放置与胆道镜检查、残余结石取出及并发症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胆道术后残余结石162例患者行胆道镜诊治及放置T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管与胆总管的角度影响胆道镜取石;T管的腹内段过长、盘旋、扭曲都增加胆道镜操作难度及拔管时出血、撕裂胆总管或窦道而致胆汁性腹膜炎,以11±1cm长为妥。细T管窦道易水肿,镜检困难,宜安置22~24FT管。结论 胆道术后T管的合理安放,对窦道的形成,避免并发症以及胆道镜取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43.
目的研究菱形切口外剥内扎注射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每组100例,菱形切口外剥内扎注射术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外剥内扎术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在术后继发出血,术后尿潴留及疗效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疼痛、术后肛门功能影响、伤口愈合时间、复发等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菱形切口外剥内扎注射术治疗混合痔在术后疼痛情况、术后肛门功能影响、伤口愈合时间以及复发等方面优于外剥内扎术。  相似文献   
944.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1例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3%为45岁以下患者,绝大部分无临床症状。10例为单发病壮,1例为多发病灶;肿瘤直径2.0~13.4cm,肿瘤标记物AFP、CEA、CA19-9均正常,术前MRI检查诊断准确率为75%(6/8)。均经手术切除病灶,随访4~7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MRI对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有临床症状或诊断不明确的病例应行手术探查,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45.
目的 研究重度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的应用价值。方法 接受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41例重度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血清总胆红素>350umol/L)进行回顾分析。按术前是否行PTCD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21例,术前在超声引导下行PTCD,引流2~3周,待血清总胆红素降至100umol/L左右即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B组20例,术前未行PTCD而直接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比研究两组病人术后的临床结果。结果 术后1、3、7、14天APACHE Ⅱ评分系统的 APS分值,A组明显低于B组(P<0.01)。A组术后发生并发症 12例次,B组 33例次(P<0.01)。A组无手术死亡,B组死亡4例(P<0.01)。结论 对于重度恶性梗阻黄疸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人,术前PTCD能明显减少术后应激反应的程度和期限,降低并发症发生和手术死亡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46.
对于甲状腺癌与甲状腺机能亢进相并发曾有不同报道,其发生率为0.76~8.7%,特别是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其合并甲状腺癌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宜首选手术治疗.作者总结了1986~1991年因甲状腺机能亢进行甲状腺切除的138例患者,其中80例(58%)为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33例(23.9%)为弥漫性甲状腺肿伴机能亢进,25例(18.1%)为高功能腺瘤.全部病例中合并甲状腺癌共8例(5.8%),其在各组发生率分别为:高功能腺瘤组2例(8%),突眼性甲状腺肿组2例(6%),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组4例(5%).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947.
氨肽酶N与胆石形成关系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APN活性在胆石病人及致石饮食组动物胆汁中的变化并探索它在成石过程中可能起的作用.方法测定胆石病人和喂成石饮食动物(兔)的胆囊、胆管胆汁APN活性和酯质成分,探讨APN活性与胆汁CSI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胆石病人和结石形成前兔的胆囊、胆管胆汁APN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与自身CSI呈显著的直线正相关.胆固醇结石病人胆囊胆汁的APN活性[(66.0±24.1)?U/ml]较自身胆管胆汁[(38.4±9.4)?U/ml]显著升高(P<0.05);且2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胆囊胆汁[(23.0±7.7)?U/ml](2者P均<0.05).致石饮食组动物和对照组胆囊胆汁的APN活性均显著高于自身胆管胆汁(2者P均<0.05);致石饮食组胆囊胆汁[(14.50±4.08)?U/ml]和胆管胆汁[(9.13±1.67)?U/ml]的APN活性同样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应的胆囊胆汁[(6.05±0.95)?U/ml]和胆管胆汁[(3.09±0.92)?U/ml](P值均<0.05).结论根据胆汁APN具有促成核活性与自身CSI呈显著正相关,提示APN可能参与胆石形成的早期阶段,而检测胆汁中APN的活性可能具有预测胆结石形成危险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8.
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106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腔内激光治疗(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 EVLT)下肢静脉曲张疗效. 方法 2004年3月~2006年3月对106例118条下肢静脉曲张,单纯采用EVLT 72例78条患肢、EVLT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19例21条患肢、EVLT联合点式切口剥脱严重曲张浅静脉15例19条患肢. 结果 7条患肢小腿皮肤轻度灼伤,10条患肢有明显血栓性浅静脉炎样表现,26条肢体沿大隐静脉行程皮下小片淤斑,5条患肢出现大腿内侧大片皮下淤斑.74例80条患肢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1例隐神经损伤,1例术后1个月复发,余73例症状均消失,多普勒超声检查大隐静脉主干闭塞,无血管再通,深静脉无血栓形成. 结论 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损伤小,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49.
目的:利用多光谱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动态观察和评价大鼠骨性关节炎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取3月龄SD雄性大鼠15只(180±20)g,利用碘乙酸关节腔注射法建立骨性关节炎模型:左膝关节腔注射碘乙酸50μl建立OA模型组,右膝关节腔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做为正常对照。分别于建模2、4周时进行X-ray活体成像观察,测算骨密度。4周后处死大鼠,取双侧关节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X线和组织病理学参考Kellgren-Lawrence和Collins进行分级。结果:OA模型造模成功,活体成像观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出现关节面不平整、骨赘形成、关节变形、软骨缺损等典型骨性关节炎表型,并伴有股骨远端骨密度下降明显(P〈0.01),胫骨近端骨密度下降不明显(P〉0.05),病理学结果一致;2周后模型组膝关节接近Collins 1级、Kellgren-Lawrence 2级,4周后模型组膝关节接近Collins 4级、Kellgren-Lawrence 3级;对照组关节面平整,关节间隙正常,软骨未见明显缺损,Collins及KellgrenLawrence 0级,股骨远段及胫骨近端骨密度正常。结论:多光谱小动物成像技术可用于骨性关节炎模型的影像学活体动态观察及骨密度检测,对骨性关节炎模型评价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0.
目的观察白茅苷治疗去卵巢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功能和骨量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双侧去卵巢建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随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组(OVX)以及白茅苷组(BMG),每组10只;其中BMG组去卵巢大鼠每天给予白茅苷(20 mg/kg)灌胃治疗;待12周治疗结束后分离培养各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使用碱性磷酸酶(ALP)和茜素红(ARS)染色并使用蛋白质印迹检测BMP-2、Runx2、OPN、OCN、ALP和Col1蛋白表达;进一步使用Micro-CT和骨生物力学检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OVX组大鼠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后ALP和ARS染色阳性面积以及BMP-2、Runx2、OPN、OCN、ALP和Col1表达较Sham组明显降低(P0.05);而经过BMG治疗,BMG组大鼠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后ALP和ARS染色阳性面积以及BMP-2、Runx2、OPN、OCN、ALP和Col1表达较OVX组明显增加(P0.05)。OVX组股骨最大载荷和弹性模量、BMD、BV/TV、Tb.N和Tb.Th较Sham组明显降低,而Tb.Sp则明显升高(P0.05)。BMG组左侧股骨最大载荷和弹性模量、BMD、BV/TV、Tb.N和Tb.Th均明显高于OVX组(P0.05),而Tb.Sp明显低于OVX组(P0.05)。结论白茅苷通过促进BMSCs诱导成骨分化来减少去卵巢大鼠骨骨密度、骨量和骨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