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6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5篇
临床医学   134篇
内科学   5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40篇
预防医学   47篇
药学   90篇
  2篇
中国医学   16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目的通过监测中专护生不同时期的生活应激水平,探索其变化规律,为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抽签法选取包头市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在校一、二年级各45名和三年级临床实习的40名学生,采用自编调查表和学生应激问卷进行4次调查,每次调查间隔3个月。结果 (1)目前中专护生大多处于中等生活应激水平,一、二、三年级学生处于中等生活应激水平人数的比例分别为70.73%、72.66%和74.17%。(2)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专护生生活应激水平受年级因素的影响最大(P<0.05),年级越高,学生的生活应激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结论加强中专护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可降低其生活应激水平,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2.
目的对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择42例于2012年1月~2013年10月间在本院行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20例对照组患者行泼尼松治疗,对22例治疗组患者行泼尼松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血脂观察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脂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患者行泼尼松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3.
24.
25.
目的探讨超声对下肢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接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下肢交通支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的86例患者(90例患肢)。术前静脉造影和彩超检查均提示患肢深静脉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不全。临床表现典型,且都有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的溃疡形成。临床分级为C5及C6级,在深、浅静脉间有扩大、曲张的交通静脉相通。术后随访15~48个月,观察交通支病变改善,皮肤溃疡及色素的愈合情况。结果 90例肢体经超声证实均存在1~3支交通支病变,手术结扎的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静脉共计162条,均顺利完成。手术结扎的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静脉与造影检查一致,其中148条术前多普勒超声检查一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静脉造影及手术结果符合率为91.36%,超声有14条漏诊。随访发现交通支均已闭合,皮肤溃疡愈合,皮肤色素沉着及湿疹均得到改善。结论与静脉造影吻合度较高,彩色多普色超声可有效诊断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在超声定位下腔内激光闭合交通支静脉可有效治疗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手术并发症少,皮肤溃疡复发率低,且创伤小。  相似文献   
26.
本组49例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4~16岁;病史20天~4年。诊断标准:发作性局部或全头性疼痛,不伴有明显的精神或意识障碍及肢体抽搐,脑电图有痫样放电,抗痫治疗有效。病例收集采用门诊登记、复诊和通信随访。本组全部采用单一药物治疗,用何种药物无故意选择,主要根据当时药源、患者的经济状况及既往治疗效果,符合随机抽样标准。方法与效果见表。最后一次通信或复诊随访:Ⅰ组3例复发,Ⅱ组1例复发、Ⅲ组3例复发。对三组的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是Ⅰ、Ⅱ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Ⅱ、Ⅲ组间比较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解脲型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及混合性支原体感染之间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就诊于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共301名患者,利用杂交捕获二代测序方法对301例患者进行HPV-DNA检测,同时通过荧光定量PCR法对301例患者进行支原体检测。结果:301例患者中,高危型HPV感染者33例,HPV阴性者268例,支原体阳性者163例,总感染率为44.19%,解脲支原体阳性者135例,感染率为44.85%,人型支原体阳性者57例,感染率18.94%,解脲支原体及人型支原体同时感染者29例,感染率为9.63%。解脲支原体感染与高危型HPV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4.664,P0.05),人型支原体感染与高危型HPV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为2.567,P0.05),支原体感染与高危型HPV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6.149,P0.05)。解脲型支原体DNA负荷量与高危型HPV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4.335,P0.05)。结论:解脲型支原体感染,混合型支原体感染与高危型HPV感染具有相关性,解脲型支原体是高危型HPV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阴道微生态失衡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关系,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新的视角。方法:选取2016年06月-2017年06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有阴道微生态检测、HPV-HC2及随访结果的460例患者,其中162例为CIN合并有HR-HPV感染的患者(CIN合并HR-HPV感染组),107例为单HR-HPV感染而无宫颈病变的患者(单HR-HPV感染组),191例同期正常门诊体检的宫颈正常、HPV及宫颈细胞学均阴性的正常妇女(对照组),269例HR-HPV感染患者中,依据HPV-HC2病毒载量进一步分为HPV-HC2≥1组和HPV-HC21组,回顾性比较阴道微生态失衡与HR-HPV感染及CIN的关系。结果:(1)CIN合并HR-HPV感染组、单HR-HPV感染组及对照组患者的阴道微生态失衡率分别为54.9%、35.5%、和29.8%,CIN合并HR-HPV感染组的微生态失衡率明显高于单HR-HPV感染组及对照组(P0.05),单HR-HPV感染组的微生态失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CIN合并HR-HPV感染组患者的阴道微生态指标H_2O_2及PH数值均明显高于单HR-HPV感染组及对照组(P0.05),而单HR-HPV感染组的H_2O_2及PH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HPV-HC2检测的HPV病毒载量,进一步分为HPV-HC2≥1组(205例)和HPV-HC21组(64例),其阴道微生态失衡率为53.2%和29.8%,两组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阴道微生态失调率与HPV-HC2≥1组的患者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HPV-HC21组的患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研究,HPV-HC2≥1组患者的H_2O_2及PH值均明显高于HPV-HC21组及对照组(P0.05);HPV-HC21组患者的H_2O_2及PH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HR-HPV感染机体后,可能HR-HPV病毒高载量与阴道微生态失衡协同参与了CIN的发生,同时,HR-HPV病毒高载量可能与阴道微生态失衡有关,尤其与阴道乳杆菌异常及PH值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9.
患者男,52岁,因"胸闷伴左胸痛半年"入院就诊。体格检查:左侧胸廓饱满,左肺叩诊浊实音,听诊呼吸音消失,右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超声检查:左侧胸腔见一大小为19.6 cm×8.9 cm×11.5 cm不均质稍高回声区,边界清晰,有包膜,形态基本规则,其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图1)。超声提示:左胸腔高回声实性占位。后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提示:脂肪瘤。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宋爱莉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宋教授门诊及住院诊治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服用的中药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其用药频次、药物功效、四气、五味、归经及用药规律。结果 筛选出中药处方145首,共涉及中药161味,用药频次居于前6味的是补骨脂、三七、枸杞子、黄芪、党参、莪术,药物类别以补肾、活血类药使用频率最高,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关联规则网络分析发现补骨脂、枸杞子、三七、白花蛇舌草、莪术、黄芪、党参、甘草、茯苓、当归10味药为宋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核心处方,基于熵聚类药物核心组合挖掘出潜在新方3个。结论 宋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以“补肾活血,益气养血”为核心治法,辅以化痰祛湿、理气、解毒抗癌等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