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4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174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75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127篇
口腔科学   59篇
临床医学   571篇
内科学   459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97篇
特种医学   1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309篇
综合类   1254篇
预防医学   508篇
眼科学   134篇
药学   645篇
  9篇
中国医学   611篇
肿瘤学   143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273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62年   4篇
  1960年   8篇
  1959年   10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强化的血糖控制、强化的血脂异常治疗、强化的血压控制能否延缓2型糖尿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程。有研究表明这些系统因素有可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进展有关。方法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0251例患者,所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观察半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方法 慢性CSC患者27例32只眼纳入研究.男性22例,女性5例;年龄31~63岁,平均年龄45.0岁;病程6~32个月,平均病程16.2个月.所有患者均行最小视角对数(logMAR)视力表最佳矫正视力(BCVA)、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IogMAR BCVA 1.6~0.1.局限性神经上皮脱离者28只眼;合并色素上皮脱离(PED)者4只眼.中心视网膜厚度184~465μm,平均视网膜厚度318.6 μm.患者知情并答署同意书后行半剂量维替泊芬PDT治疗.治疗后每3个月复查,观察患眼BCVA、视网膜下液吸收情况及视网膜厚度变化.结果 末次随访时,OCT检查显示.局限性神经上皮脱离者28只眼中,视网膜下液吸收、视网膜完全平伏者25只眼,占89.3%;视网膜下液部分吸收、视网膜未完全平伏者3只眼,占10.7%.合并PED的4只眼中,视网膜下液吸收、视网膜完全平伏者2只眼,占50.0%;视网膜下液部分吸收、视网膜未完伞平伏者2只眼,占50.0%.视网膜完全平伏的27只眼,治疗前平均视网膜厚度为(321.4±88.2)μm,治疗后为(150.4±22.3)μm.治疗前后平均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9,P<0.05);治疗前平均logMAR BCVA为0.68±0.09,治疗后平均logMAR BCVA为0.44±0.07,其中logMAR BCVA低于0.32者12只眼.治疗前后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视网膜完全平伏者治疗后BCVA与视网膜厚度呈显著正相关(t=0.96,P<0.01).末次随访时,视网膜完全平伏者未见病变复发,亦未见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半剂量维替泊芬PDT治疗慢性CSC安全有效,特别是不合并PED者.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half-dose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for chronic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Methods Thirty-two eyes of 27 patients (22 males and 5 females)with chronic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diagnosed by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 of logMAR, direct ophthalmoscope,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 an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were enrolled. The age was ranged from 31 to 63 years old,with a mean of 45 years.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was ranged from 6 to 32 months, with a mean of 16.2months. The logMAR BCVA was 1.6-0.1. The serous neuroepithelium detachment was found in 28 eyes,and serous neuroepithelium detachment combined with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detachment (PED) was found in 4 eyes. The 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 was ranged from 184 to 465 μm, with a mean of 318.6 μm.All of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half dose PDT according to the methods in literatures. The above examinations were performed every 3 months after the treatment to observe the BCVA, subretinal fluid and retinal thickness. Results OCT showed that subretinal fluid were absorbed completely and retina remained attached in 25 of 28 eyes (89.3%) and 2 of 4 eyes (50.0%) with PED, while subretinal fluid were absorbed partly and retina attached incompletely in 3 of 28 eyes (10.7%) and 2 of 4 eyes (50.0%) with PED at the last visit. Twenty-seven eyes with retina remained attached, the mean 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 (CRT)decreased from (321.4±88.2) to (150.4±22.3) μm (t=9.09, P<0.05); the mean logMAR BCVA improved from 0.68±0.09 to 0.44±0.07 0 = 2.65, P<0.05). Among those, logMAR BCVA within 0. 32 were found in 12 eye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CRT and BCVA (r=0. 96, P<0. 01). No recurrence or side effect was observed at the last visit. Conclusion Half-dose PDT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approach for chronic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especially for those without PED.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建立能同时测定饮用水中亚氯酸盐、溴酸盐和氯酸盐的方法。方法采用离子色谱法,选用IonPacAS9分离柱,10.0mmol/LNa2CO3为淋洗液,水样经沉淀脱色后,过滤进样分析。结果方法的相关性好(r0.9992),线性范围广,检出限低(0.0028~0.0087mg/L),RSD2.82%,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2.6%~102.6%。结论该法干扰小,灵敏度高,结果准确、操作简便,适合饮用水中亚氯酸盐、溴酸盐和氯酸盐的同时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994.
ePub3这一被视为出版变革的重要技术的发布,对生物医学期刊出版产生着重要影响。ePub3这一新兴的数字化出版标准,已经得到了国际上多家大型出版机构及互联网公司的支持,在生物医学领域,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下属PubMed Central (PMC)、BioMed Central(BMC)等也纷纷加入尝试。本文对ePub3可能对生物医学期刊的数字化出版产生的影响作一展望,并呼吁我国的生物医学期刊应尽快完成基于结构化排版的生产流程再造,以适应这一数字化出版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目的 了解青岛地区孕妇弓形虫感染情况。方法 方法 2011年6月-2013年7月, 对山东省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自愿接受弓形虫检测及就诊的不孕症、 流产、 死胎等异常妊娠孕妇, 采用抗体捕获ELISA法进行弓形虫IgM、 IgG抗体以及弓形虫DNA检测。结果 结果 异常妊娠与正常孕妇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2.39%和6.2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0.60, P<0.05)。20~29岁与30岁以上人群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21.9, P<0.05)。家中饲养与未饲养宠物孕妇弓形虫感染率分别为26.63%和8.7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0.93, P<0.05)。无业人员阳性率最高, 为 10.94% (22/201), 农民3.98% (8/201) 次之, 其他为职工3.98% (8/201)、 工人3.48% (7/201)。结论 结论 青岛市异常妊娠孕妇的弓形虫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孕妇, 应加强孕妇的健康教育以降低弓形虫感染的风险, 对于特定年龄以及职业人群更要加强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996.
现行的科技期刊评价指标如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均属被引指标,因而可通过提高自引人为操纵,致使其作为期刊评价指标的公正性受到质疑。为寻求更为客观的期刊评价方法,本文探讨了应用作者机构分布情况评价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可行性。根据国内4种眼科学核心期刊论文的机构分布情况,以发文量、论文被引量和下载量为评价指标,确定各机构学术影响力分值,并以此对各机构进行排序(总体机构排序)。然后对我国2010年11种眼科学期刊各机构发文量进行统计,并与确定的各机构学术影响力排序做等级相关检验,根据各期刊作者机构排序与总体机构排序的相关度最终确定各期刊影响力排序。将此期刊排序、影响因子排序和总被引频次排序分别与问卷调查的该11种眼科学期刊排序进行相关检验,结果表明,用作者机构分布情况评价科技期刊影响力优于影响因子及总被引频次,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灵芝多糖对荷膀胱癌T24细胞小鼠化疗后腹腔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2年5月-2014年10月建立荷膀胱癌T24细胞小鼠模型1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0.9%氯化钠溶液组、顺铂组、顺铂+灵芝多糖组,每组5只。分别以0.9%氯化钠溶液、0.9%氯化钠溶液、灵芝多糖灌胃18 d,以0.9%氯化钠溶液、顺铂、顺铂腹腔注射5 d。收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腹腔巨噬细胞对异硫氰酸荧光素-右旋糖酐(FITC-dextran)的吞噬能力,以FITC-dexran阳性率表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腹腔巨噬细胞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腹腔巨噬细胞IL-1 mRNA和TNF-α mRNA表达水平。结果 顺铂+灵芝多糖组小鼠FITC-dextran阳性率较顺铂组升高4.5%;顺铂+灵芝多糖组小鼠CD11b-FITC阳性率和CD68-FITC阳性率分别较顺铂组升高11.5%和13.4%,但均未能达到0.9%氯化钠溶液组巨噬细胞中阳性率。3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TNF-α表达水平及IL-1 mRNA、TNF-α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顺铂组和顺铂+灵芝多糖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TNF-α表达水平及IL-1 mRNA、TNF-α mRNA表达水平较0.9%氯化钠溶液组降低(P<0.05);顺铂+灵芝多糖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TNF-α表达水平及IL-1 mRNA、TNF-α mRNA表达水平较顺铂组升高(P<0.05)。结论 灵芝多糖能够提高荷膀胱癌T24细胞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增强IL-1和TNF-α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98.
程序性细胞死亡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是近年来发现的与细胞凋亡相关的新肿瘤抑制基因。研究发现PDCD4在多种肿瘤中存在缺失或下调,并影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本文从该基因的发现、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退银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对外周血CCL20、CCR6、MCP-4的干预作用。方法:8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给予退银汤内服,对照组给予消银颗粒内服,疗程均为12周,健康对照组为30例健康体检者。在药物治疗前和治疗后2、4、8、12周记录PASI评分,疗程完成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估。运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健康对照组以及二组患者治疗前后CCL20、CCR6、MCP-4的水平。结果:治疗后,二组患者PASI评分以及治疗组CCL20、CCR6、MCP-4和对照组CCL20、MCP-4表达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并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治疗组有效率86. 05%高于对照组74. 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退银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有一定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CCL20、CCR6、MCP-4表达水平、减轻免疫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以补血益气、补肾凉血的中药治疗狼疮性脱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脱发的病例按病情、性别、年龄均衡后分为西药组(23例)、中药组(27例),分别采用硫酸羟氯喹+泼尼松、中药+硫酸羟氯喹+泼尼松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1、2、3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中药组治疗第1、2、3个月脱发面积积分、狼疮活动指数、血沉、补体C3、补体C4、泼尼松用量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分别是81.5%、85.2%、85.2%。西药组治疗1个月后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为56.5%;治疗2个月后脱发面积、狼疮活动指数、泼尼松用量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为65.2%;治疗3个月后脱发面积、狼疮活动指数、血沉、补体C3、补体C4、泼尼松用量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为78.3%。两组组间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治疗1个月后脱发面积有显著性差异(P0.05),χ~2=1.972,P=0.160;治疗2个月后脱发面积、狼疮活动指数、补体C3有显著性差异(P0.05),χ~2=1.653,P=0.199;治疗3个月后所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效率χ~2=0.279,P=0.5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