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66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生死一言     
许敬生 《河南中医》2012,32(12):1577
何元长医生,身材高大魁伟,颔部长满红色的髭须,两目炯炯有神,光如电闪,但他天性和蔼,平易近人.病人从远方来求医的,如果脉见绝象,危不能治,必用婉转的话语安慰病人.等病人走开后,就暗地把实情告诉伴随来的人,并且退回诊费.说:"你们从远方来求诊,生死全听我一句话,如果对病人实说病情,必然给以精神压力,那就会促使病人死亡."而贫穷病人来诊病,何元长惟恐患者无钱支付药费,总是奉送药品.像这样的事例还多得很.  相似文献   
22.
对宋元时期北方医学由盛到衰、南方医学逐渐兴盛直至成为全国医药文化中心加以详细论述,分析了医药文化中心南移的社会背景、历史现状、客观因素以及南移对整个医学发展的影响,揭示了医学盛衰的原因及医学发展的规律,为研究医学发展的规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3.
古代煎药用水漫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敬生 《中医研究》2004,17(2):51-51
北宋著名思想家、科学家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记载:"孙思邈<千金方>人参汤,言须用流水(即活水)煮,用止水(即死水)则不验.人多疑流水、止水无异.余尝见丞相荆公喜放生,每日就市买活鱼,纵之江中,莫不洋然;唯(鱼酋)(鱼旦)(即:泥鳅、黄鳝)入江中辄死.乃知(鱼酋)(鱼旦)但可居止水,则流水与止水果不同,不可不知.又鲫鱼生流水中,则背鳞自而味美;生止水中,则背鳞黑而味恶;此亦一验.  相似文献   
24.
(上接《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 0 0 3年第 3期第 2 4页 )3.2 以朱丹溪为标志的医学文化中心南移的完成3.2 .1 朱丹溪医学思想的形成 朱震亨 (公元12 81~1358年 ) ,字彦修 ,元·浙江义乌县人。朱震亨早年并非学医 ,而是师从许文懿学习理学 ,《丹溪翁传》中对此有详细记载 :“翁自幼好学 ,日记千言。稍长 ,从乡先生治经 ,为举子业。后闻许文懿公得朱子四传之学 ,讲道八华山 ,复往拜焉……遂为专门。”可以说 ,朱丹溪在理学上已取得比较大的成就 ,传记中亦详细地记载了他学医的原因及经过 :“一日 ,文懿谓曰 :‘吾卧病久 ,非精于医者 ,不能以…  相似文献   
25.
敬告作者     
许敬生 《河南中医》2004,24(6):80-80
朱新仲借居在桐城时,亲戚的熟人中有一妇人妊娠将要生产,待产七日而子不下。家人请医生用药物治疗,又请道士画符喷水.无所不用,可是均无效果,只有等死而已。  相似文献   
26.
瘿者自美     
许敬生 《河南中医》2006,26(2):33-33
南岐在陕西、四川交界的山谷中,那里的水甜但质不好,凡是饮这种水的就患大脖子病。所以当地居民没有不是大脖子的。外地人到了这个地方,成群的小孩和妇女就都围着观看并嘲笑说:“真奇怪啊!这人的脖子那么枯瘦,一点不像我们。”外地人说:“你们的脖子肉瘤堆叠鼓出,这是瘿危害的结果。你们不去寻求良药除病,怎么反而说我的脖子枯瘦呢?”讥笑他的人说:“我们这地方的人都是如此,怎么能除掉它呢?”最终没有人知道大脖子是丑的。[原文]南岐在秦蜀山谷中①,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②。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  相似文献   
27.
辑伕是整理古代文献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国有许多古籍,在流传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天灾、战乱以及其他人为的因素而散失了。从已见于目录学著作中的医书来看,古医书的已佚情况是十分严重的。比如,《汉书·艺文志》中所记的医书近九百卷,而现存世的只有《黄帝内经》十八卷。至于历代所失之医书,更是更仆难数。然这些亡佚古书的部分内容常被通过抄录,引证等方式在其它书中保存下来,正如明代《澹生堂书约》中说:“如书有著于三代而亡于汉者,然汉人之引经多据之;书有著于汉而亡于唐  相似文献   
28.
许敬生 《河南中医》2007,27(4):82-82
郭玉为人,有仁爱之心,不骄傲自大。即便是贫贱的老百姓或是受役使的奴仆,他也一定尽心尽力予以治疗。但是,治疗那些达官贵人的病,却往往不能收效。因而,汉和帝就令贵人穿上破旧的衣服,改变住处,象老百姓一样,再请郭玉治疗。这样,一针就会见效。于是,汉和帝召来郭玉,追问这是什么原因。郭玉回答说:“‘医’这个字,就是‘意’的意忠。人的皮肤肌肉之间的功能是极其微妙的,针刺时要随着经气的运行来运用针刺技巧,用针治疗的时候,如果有丝毫的误差,就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病人气血的情况,掌握在医生的心和手之中,医生可以用心领悟,但是无法用语言说明。那些贵人处在尊贵的地位,从上面监视着我,我怀着惶恐畏惧的心情奉承他们。给这些贵人治病,有四个难处:他们自作主张,却不听从我的治疗,这是第一个难处;保养身体不小心谨慎.这是第二个难处;筋骨脆弱,不能接受药物治疗,这是第三个难处;贪图安逸,厌恶劳动,这是第四个难处。  相似文献   
29.
药祖桐君     
许敬生 《河南中医》2014,(7):1222-1222
南朝梁·陶弘景说:“上古神农著《神农本草》。……其后雷公、桐君又增演《本草》,二家药对,扩大其主治范围,增繁其类别”。又:“依据《神农本经》及《桐君采药录》,上、中、下三品之药,总共三百六十五味,来对应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春夏秋冬四季八节之气。”  相似文献   
30.
岐黄论医     
许敬生 《河南中医》2014,(12):2296-2296
据南宋罗泌的《路史》记载:古代有岐伯,原来居住在岐山之下。当年黄帝西巡访贤,至岐山见到岐伯,把岐伯引载到自己的部落有熊氏所在地,拜为医学之师,向他访求治病之道。又据北宋真宗天禧年间张君房编辑的《云笈七签·纪·轩辕本纪》所载:古时有位仙人出于岐山下,号岐伯,善于讲草本之药性,是位大医。黄帝请他主管医学,……后来作《黄帝内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