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97篇 |
免费 | 262篇 |
国内免费 | 15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3篇 |
儿科学 | 52篇 |
妇产科学 | 22篇 |
基础医学 | 199篇 |
口腔科学 | 49篇 |
临床医学 | 698篇 |
内科学 | 260篇 |
皮肤病学 | 10篇 |
神经病学 | 60篇 |
特种医学 | 128篇 |
外科学 | 374篇 |
综合类 | 1436篇 |
预防医学 | 614篇 |
眼科学 | 42篇 |
药学 | 610篇 |
15篇 | |
中国医学 | 700篇 |
肿瘤学 | 9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6篇 |
2023年 | 104篇 |
2022年 | 118篇 |
2021年 | 187篇 |
2020年 | 124篇 |
2019年 | 121篇 |
2018年 | 118篇 |
2017年 | 92篇 |
2016年 | 103篇 |
2015年 | 99篇 |
2014年 | 262篇 |
2013年 | 239篇 |
2012年 | 280篇 |
2011年 | 278篇 |
2010年 | 251篇 |
2009年 | 250篇 |
2008年 | 272篇 |
2007年 | 239篇 |
2006年 | 273篇 |
2005年 | 204篇 |
2004年 | 168篇 |
2003年 | 174篇 |
2002年 | 130篇 |
2001年 | 162篇 |
2000年 | 150篇 |
1999年 | 135篇 |
1998年 | 105篇 |
1997年 | 111篇 |
1996年 | 91篇 |
1995年 | 84篇 |
1994年 | 76篇 |
1993年 | 73篇 |
1992年 | 55篇 |
1991年 | 44篇 |
1990年 | 38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34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浙江省流动人口血吸虫感染情况抽样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浙江省流动人口血吸虫感染情况,为制订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19个县129个村,各调查县收集流动人口基本信息,调查来自血吸虫病疫情未控制县和疫情回升县人口与流动人口的构成比。各调查村抽取来自上述疫区人群中6~65岁流动人口100人,进行问卷调查和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检查。IHA阳性者再以尼龙绢集卵孵化结合沉渣镜检法检查粪便。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共收集流动人群信息3357420人,其中来自疫情未控制和疫情回升县人数303219人,占9.03%。IHA检查13898人,阳性率为2.06%(286/13898)。对276例血清学阳性者进行粪检,查出病原学阳性者7例,阳性率为2.52%(7/276)。根据来自疫区流动人群构成比及血清学、病原学调查结果推算血吸虫病血清学阳性人数约为3.35万人,病原学阳性人数约为845人。结论浙江省有血吸虫病患者输入,存在m吸虫病重新传播流行威胁。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P物质抑制剂-辣椒素及bFGF抗体单独或联合使用对体外培养的人体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12例增生性瘢痕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辣椒素或/和bFGF抗体,培养24h后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所有不同浓度的辣椒素(2.5,5,20,40,60,80mg/L)均能使细胞皱缩、坏死,抑制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增加。中高浓度bFGF抗体(40,80mg/L)也可促使细胞皱缩、坏死,抑制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也随剂量增大而增加。辣椒素与bFGF抗体联合应用对成纤维细胞抑制作用较单独使用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辣椒素及bFGF抗体可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加,两者联合使用有协调作用,本研究结果可能在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观察肿瘤相关钙信号传导蛋白-2(TROP-2)基因小干扰RNA (siRNA)对乳腺癌细胞黏附和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乳腺癌Bcap-37、LCC1、MCF-7、MDA-MB-231、MDA-MB-435、MDA-MB-468及ZR75-1细胞株,以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TROP-2基因mRNA表达;筛选出TROP-2表达最高者.采用TROP4基因siRNA转染乳腺癌细胞,分别以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免疫荧光方法观察TROP-2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然后以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黏附性,以Transwell方法检测癌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人乳腺癌Bcap-37、LCC1、MCF-7、MDA-MB-231、MDA-MB-35、MDA-MB-468及ZR75-1细胞株TROP-2 mRNA分别是1.362±0.057、2.207±0.056、2.997±0.052、0.136±0.045、0.122±0.025、0.194±0.028和2.706±0.039,以MCF-7细胞最高;以TROP-2 siRNA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后,癌细胞TROP-2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下降,且呈浓度依赖性;黏附实验结果显示,5、10、20 nmol/L siRNA组黏附率分别为(52.9±2.5)%、(25.6±2.3)%、(12.8±2.2)%(P<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5、10和20 mol/L siRNA组穿过滤膜的细胞分别为78±17、39±15、19±16,而对照组分别为136±25、139±21(P<0.01).结论 TROP-2基因在乳腺癌细胞黏附和侵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siRNA转染乳腺癌细胞,可抑制乳腺癌细胞黏附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54.
经舟状骨一月骨周围脱位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1999年9月~2006年12月共收治8例,均为经舟状骨一月骨周围脱位(背侧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例中男7例,女1例;年龄18~38岁,平均29岁。其中左侧3例,右侧5例,合并桡骨茎突骨折1例。致伤原因:坠落伤4例,车祸伤3例,摔伤1例。早期诊断2例,误漏诊6例,其中外院误诊4例,6例误诊时间8~22d,误诊为单纯舟状骨骨折4例,桡骨茎突骨折1例,腕部挫伤1例。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微创性。方法:随机将60例肝切除患者分为两组,30例行手助腹腔镜肝切除术,30例行开腹肝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第1、4、7天C反应蛋白(CRP)及中性粒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手助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平均手术时间(114.3minvs.105.8min)和切缘距肿瘤边缘(3.22cmvs.3.33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助腹腔镜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212mlvs.376.5ml,P〈0.05),切口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95cmvs.22cm,P〈0.01)。手助腹腔镜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开腹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34dvs.3.48d,P〈0.05)。手助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8.35dvs.10.8d,P〈0.01)。手助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术后第7天CRP值比较有显著差异(23.23vs.63.35,P〈0.05)。两组于术后第4天中性粒细胞值比较有显著差异(6.45vs.9.51,P〈0.05)。结论:手助腹腔镜肝切除安全可行,并且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等特点,是值得选择的微创肝切除方式。 相似文献
56.
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1998年11月发现右胸壁肿块,伴疼痛。肿块进行性增大,患者于2000年1月入院,胸部CT示"右侧胸壁软组织肿块并侵犯第6、第7肋骨"。1月17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右胸壁肿块切除术,术中发现右胸壁腋中线至腋后线第4~7肋骨范围巨大肿块,约10 cm×8 cm×5 cm,与第6肋骨融合,破坏肋骨,并突入胸腔内生长,与肺无粘连。遂将右侧第6肋骨部分连同肿块整块切除。 相似文献
57.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腰椎椎骨错缝模型不同时间点全血黏度的变化,研究石氏伤科气血理论及骨错缝、筋出槽学说,揭示慢性脊柱病损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方法:将36只350~450 g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旋转固定组(RF组)、单纯固定组(SF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每组12只.RF组和SF组大鼠腰椎L4-L6节段植入椎体外部连接固定装置,RF组大鼠使Ls棘突向右侧旋转,造成L5棘突与L4和Ls棘突的不共线;SF组大鼠单纯植入椎体外部连接固定装置不进行旋转.分别于固定后1、4、8和12周时,检测各组大鼠的全血黏度变化.结果:固定4、8周之后,RF组和SF组大鼠在高切(150/s)、中切(60/s)和低切变速率(10/s)下的全血黏度皆高于Sham组大鼠(P<0.05).固定1、12周后各组大鼠全血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骨错缝、筋出槽可导致大鼠全血黏度升高,增加血脉瘀阻的程度,从而进一步诱发或加重脊柱病损的发生.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探讨褪黑素(MT)能否通过抑制铁死亡缓解布比卡因脊髓神经毒性。方法:将36只成年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N组)、布比卡因组(B组)、褪黑素与布比卡因共处理组(BM组),各组于0 d、1 d、2 d、3 d测定最大抗伤害效应百分比(%MPE)、BBB评分进行行为学评估,并于给药后3 d取材,取腰膨大处脊髓组织进行HE、尼氏染色观察各组脊髓组织神经元病理损伤情况和神经元存活数量,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多重免疫荧光检测活性氧(ROS)表达水平,ELISA检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铁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脊髓组织GPX4、4HNE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N组比较,B组%MPE升高,BBB评分降低,脊髓组织空泡增多,存活神经元数量减少,脊髓组织损伤程度较重,线粒体缩小,双层膜密度增加,线粒体嵴消失或断裂,ROS、MDA、铁含量增多,GSH降低,4HNE蛋白表达升高,GPX4蛋白表达降低(均P<0.05)。与B组比较,BM组%MPE降低,BBB评分升高,脊髓组织损伤较轻,脊髓组织空泡减少,存活神经元增多,线粒体损伤改善... 相似文献
60.
小剂量骶麻用于肛门直肠手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剂量骶麻用于肛门直肠手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 :两个阶段肛门直肠手术分别采用常规骶麻方法2 %利多卡因 1 5 2 0mL ,和小剂量骶麻 2 %利多卡因 5 1 0mL。观察麻醉中和术后恢复期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小剂量组一过性神经症状 (TNS)发生率为 4 9% ,较常规剂量组 1 6 7%明显降低 (P <0 0 5 )。术后卧床时间小剂量组为 2h ,常规剂量组为 4 6h。尿潴留发生率小剂量组为 7 3% ,常规剂量组为 1 4 4 % (P <0 0 5 )。而术后疼痛无明显差异。结论 :小剂量骶麻用于肛门直肠手术安全、有效 ,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