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24篇 |
免费 | 183篇 |
国内免费 | 16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篇 |
儿科学 | 27篇 |
妇产科学 | 28篇 |
基础医学 | 288篇 |
口腔科学 | 69篇 |
临床医学 | 791篇 |
内科学 | 379篇 |
皮肤病学 | 27篇 |
神经病学 | 106篇 |
特种医学 | 15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160篇 |
综合类 | 1523篇 |
预防医学 | 658篇 |
眼科学 | 74篇 |
药学 | 563篇 |
12篇 | |
中国医学 | 514篇 |
肿瘤学 | 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102篇 |
2022年 | 127篇 |
2021年 | 104篇 |
2020年 | 108篇 |
2019年 | 114篇 |
2018年 | 118篇 |
2017年 | 59篇 |
2016年 | 84篇 |
2015年 | 64篇 |
2014年 | 233篇 |
2013年 | 169篇 |
2012年 | 264篇 |
2011年 | 271篇 |
2010年 | 267篇 |
2009年 | 233篇 |
2008年 | 234篇 |
2007年 | 250篇 |
2006年 | 298篇 |
2005年 | 268篇 |
2004年 | 212篇 |
2003年 | 181篇 |
2002年 | 132篇 |
2001年 | 145篇 |
2000年 | 139篇 |
1999年 | 138篇 |
1998年 | 110篇 |
1997年 | 119篇 |
1996年 | 114篇 |
1995年 | 114篇 |
1994年 | 115篇 |
1993年 | 81篇 |
1992年 | 66篇 |
1991年 | 72篇 |
1990年 | 59篇 |
1989年 | 53篇 |
1988年 | 39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25篇 |
1984年 | 27篇 |
1983年 | 24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19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4篇 |
1966年 | 2篇 |
1964年 | 4篇 |
1963年 | 2篇 |
1960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及流行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 医疗器械相关性皮肤损伤主要发生于危重患者和矫形患者,一直是全球住院患者安全管理和专科护理的研究热点,但尚缺乏关于医护人员的报道。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大量医护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长时间穿戴防护装备容易引起皮肤损伤,严重危害了医护人员的健康,也增加了其被感染的风险,如何保护医护人员免受伤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及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护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由本课题组研制调研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医护人员的基本情况、防护装备佩戴情况、皮肤损伤情况、针对皮肤损伤的防护措施及损伤后处理情况。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站发布,于2020-02-08至2020-02-15通过微信向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进行推送,采用自愿参与、手机“问卷星”在线填写的方法完成调研。1周内完成调研数据收集,建立数据库,并对医护人员的皮肤损伤发生率、损伤类型及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 901份,来源于我国19个省、3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的145家医院。其中,男214例(7.38%)、女2 687例(92.62%),医生147例(5.07%)、护士2 754例(94.93%)。825例(28.44%)医护人员因佩戴防护装备发生皮肤损伤,合计皮肤损伤数量为2 794处。主要皮肤损伤类型为压力性损伤〔771例(26.58%),人均2.53处〕、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256例(8.83%),人均2.77处〕、皮肤撕裂伤〔42例(1.45%),人均3.12处〕。在发生皮肤损伤的825例医护人员中,存在≥2类皮肤损伤者221例(26.79%)。单因素分析显示:对于防护装备所致皮肤损伤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31~45岁者高于≤30岁者(P<0.016 7),工龄>10年者高于工龄<5年者(P<0.016 7),医生高于护士(P<0.05),武汉防疫定点医院高于其他医院(P<0.003 3)、其他医院中传染科高于其他科室(P<0.003 3),三级防护高于二级防护、二级防护高于一级防护(P<0.016 7),而不同连续佩戴时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发生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抗疫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并有多种类型、多个部位损伤并存现象,建议采取减压、减轻摩擦力、吸湿、护肤的综合预防措施减少医护人员皮肤损伤,同时关注性别、年龄、工作岗位等人力资源管理因素。 相似文献
83.
84.
85.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可导致一系列胃肠道损害。相关研究报道了SARS-CoV-2感染可导致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和进展,可能与SARS-CoV-2感染引发的细胞因子风暴有关。近日,我们还关注了感染SARS-CoV-2是否会加重接受生物免疫治疗UC患者的病情以及接种SARS-CoV-2疫苗对这些患者是否安全有效等问题。目前,有关SARS-CoV-2、SARS-CoV-2疫苗和溃疡性结肠炎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需要更多的研究进一步明确其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86.
目的 了解中青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处于长期康复期患者的恐动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02例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处于长期康复期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中文版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TSK-Heart-C)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患者恐动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02例患者TSK-Heart-C得分为(29.94±7.62)分,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性别、工作状态、婚姻状况、经济收入、文化程度、体质指数、居住地、高血压病史情况的患者TSK-Heart-C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高血压病史、文化程度是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恐动症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处于长期康复期患者的恐动症程度处于中等水平,性别、高血压病史、文化程度是其恐动症程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7.
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水平检测在妊娠期缺铁性贫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健康成年非妊娠妇女、妊娠不伴有缺铁性贫血(IDA)和妊娠伴有IDA的血清sTIR水平,探讨sTIR检测在妊娠期ID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69例健康成年非妊娠女性、42例妊娠不伴有IDA者及44例妊娠伴有IDA者的血清sTIR水平和其他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成年非妊娠女性组血清sTIR水平(2.73±1.89)mg/L与妊娠不伴有IDA组(4.60±2.33)mg/L(P〈0.05)和妊娠伴有IDA组(11.4±4.71)mg/L(P〈0.01)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妊娠不伴有IDA组与妊娠伴有IDA组之间血清sTIR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女性妊娠期血清sTIR水平均显著增高,但伴有IDA的妊娠女性血清sTIR水平比不伴有IDA者增高更明显,提示血清sTIR水平是诊断和鉴别诊断妊娠期IDA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8.
目的:总结输尿管结石体外震波碎石(ESWL)失败后改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2001年1月~2006年8月共83例体外震波碎石术失败的输尿管结石改用输尿管镜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无手术切口,无泌尿系感染,一次性取净结石72例,占90%。结论:输尿管结石并息肉包裹或狭窄,不适用行体外震波碎石,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效果满意,应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9.
从《难经》看《内经》《难经》对针刺"得气""气至"认识的不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难经>是我国古代医学著作之一,它继承了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并对汉以后的医学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难经>以阐明<内经>要旨为主,其中对于针刺得气、气至、补泻手法等提出了相应的见解,对于后世针刺手法的理论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基层医院常见的急症 ,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如抢救不及时、护理措施不当 ,病人常可因气管痉挛、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近年来 ,我科成功抢救了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 10 8例 ,现将其抢救措施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0 8例均为 1999年 1~ 12月住院治疗的经口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 ,男 32例 ,女 76例 ;年龄 2~ 70岁 ,平均2 9 .8岁。服有机磷农药种类 :甲拌磷 2 2例 ,甲胺磷 2 0例 ,敌敌畏 31例 ,氧化乐果 13例 ,对硫磷 12例 ,辛硫磷 10例。服毒剂量 2~ 40 0mL .服毒至就诊时间为 0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