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47篇 |
免费 | 715篇 |
国内免费 | 20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0篇 |
儿科学 | 90篇 |
妇产科学 | 69篇 |
基础医学 | 374篇 |
口腔科学 | 53篇 |
临床医学 | 1301篇 |
内科学 | 532篇 |
皮肤病学 | 41篇 |
神经病学 | 133篇 |
特种医学 | 313篇 |
外科学 | 304篇 |
综合类 | 2357篇 |
预防医学 | 879篇 |
眼科学 | 107篇 |
药学 | 851篇 |
45篇 | |
中国医学 | 900篇 |
肿瘤学 | 23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273篇 |
2023年 | 432篇 |
2022年 | 481篇 |
2021年 | 628篇 |
2020年 | 545篇 |
2019年 | 435篇 |
2018年 | 363篇 |
2017年 | 227篇 |
2016年 | 248篇 |
2015年 | 213篇 |
2014年 | 503篇 |
2013年 | 455篇 |
2012年 | 502篇 |
2011年 | 458篇 |
2010年 | 410篇 |
2009年 | 370篇 |
2008年 | 358篇 |
2007年 | 264篇 |
2006年 | 303篇 |
2005年 | 218篇 |
2004年 | 152篇 |
2003年 | 135篇 |
2002年 | 73篇 |
2001年 | 99篇 |
2000年 | 94篇 |
1999年 | 81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39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00例SAP患者,待患者恢复自主意识后1周,评估患者自我效能感、创伤后成长水平[创伤后成长问卷(PTGI)]、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及应对方式[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询问患者家属并记录患者相关资料,比较不同资料特征患者自我效能感评分,分析SAP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的100例SAP患者,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24±0.22)分。在业、积极应对患者自我效能感得分高于无业、消极应对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00例SAP患者PTGI评分为(66.42±4.25)分,SPBS评分为(36.52±3.85)分。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无业(X1)、SCSQ评分(X2)、PTGI评分降低(X3)、SPBS评分(X4)升高是SAP患者自我效能感降低的影响因素(P <0.05)。得到线性方程:Y=3.218+0.050X1-0.128X2-0.018X3+0.010X4。结论 无业、SCSQ评分、... 相似文献
23.
刘莹莹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1,43(10):1747-1748
目的:评价三级质控体系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9年5月~12月常规质控管理阶段设管理前;以本院CSSD 2020年1月~7月实施三级质控体系管理阶段设为管理后.比较两组消毒供应工作质量、阶段末期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室满意度评分、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管理后抽检医疗用品在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合格方面显著优于管理前(P<0.05),在物品发放准确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管理后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室人员仪容仪表、工作流程、环境设施布局、工作效率满意度评分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管理后,无院内感染事件发生,感染事件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管理前的2.04%(P<0.05).结论:三级质控体系应用于医院CSSD护理管理可以显著提高工作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4.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大青叶治疗呼吸道感染RTI的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生物碱。方法:通过TCMSP检索获得的大青叶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rugbank数据库预测作用靶点;应用Hiplot平台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运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和“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采用单因素以及正交试验考察大青叶生物碱提取和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大青叶中的6种生物碱成分,通过作用于PTGS2、ESR1、HSP90AA1、AR、PPARG等靶点,调控IL-17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Th17分化细胞、PI3K-Akt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病毒、抗炎、免疫调节作用,对呼吸道感染产生治疗作用;采用二氯甲烷提取大青叶中总生物碱;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大青叶总生物碱含量,最优条件为:缓冲液pH=3.6、用量为6mL、指示剂用量为4mL、有机溶剂用量为6mL。结论:大青叶中生物碱类成分对RTI相关靶点有潜在作用,能够通过抗病毒、抗炎等改善RTI症状,为后续研究大青叶对RTI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存时间,也是可以改变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而大量研究发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综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并梳理其中发病机制,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 观察调神疏肝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收治的80例P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进行基础疾病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调神疏肝针刺法治疗,对照组内服抗抑郁药物盐酸氟西汀胶囊。经过8周干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结果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均低于治疗前,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神疏肝针刺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脑卒中后抑郁。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亚低温康复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3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干预;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3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亚低温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前后的NIHS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P <0.05)。结论 亚低温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活血通脉方溻渍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周围血管科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除糖尿病基础治疗及口服甲钴胺外,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溻渍治疗,治疗组给予活血通脉方溻渍治疗,疗程为28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腓总神经和胫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运动传导速度(MNCV);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腓总神经和胫神经SNCV、MNCV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血清BDN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MB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 <0.05);治疗组血清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MBP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活血通脉方溻渍能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BDNF含量,降低MB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肌力训练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抽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158例骨性关节炎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训练组和冲击波联合组, 每组79例。训练组予以肌力训练治疗, 冲击波联合组予以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肌力训练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骨代谢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统计Lysholm膝关节评分(Lysholm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量表评分;记录并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训练组比较, 冲击波联合组骨钙素、碱性磷酸酶、Ⅰ型前胶原羧端肽原、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WOMAC评分均降低, Lysholm评分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肌力训练的效果较优, 可调节患者骨代谢水平, 减轻炎症反应, 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