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3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6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20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10篇
内科学   133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81篇
外科学   124篇
综合类   550篇
预防医学   283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18篇
  1篇
中国医学   251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目的:探讨小儿腮腺炎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小儿腮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运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分析不同治疗后患者症状消退时间、治疗疗效情况。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7.5%,显著多于对照组85%,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腮腺肿胀消除时间、退热时间等情况上,观察组各项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腮腺炎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治疗疗效,加快疾病症状改善速度,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93.
本文通过对一位56岁女性患者的绝经后三年,阴道出现10天不规则出现,经检查发现其为子宫肌瘤,对其进行子宫及双侧附件进行手术切除,因其为良性病变,未进行扩大手术。对该病例进行分析得出,女性围绝经期与绝经期后发生子宫肌瘤机率显著增加,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除去人体自身细胞代谢,还与其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有着直接关系,这就要求绝经后或者围绝经期的女性应当定期进行检查,一旦发现病变及时进行治疗,将伤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超声及X射线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期间对50个乳腺病灶进行动态增强MRI、超声及X射线检查的影像资料,基于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别判定病变的良、恶性,以病理诊断为标准,采用Z检验比较三者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对比分析三者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 44例患者50个乳腺病灶,26个恶性病灶,24个良性病灶。基于BI-RADS,X射线对26个乳腺恶性病灶判定结果为5类5个,4类7个,3类6个,2类3个,1类1个,0类4个;24个良性病灶判定结果为4类1个,3类3个,2类4个,1类13个,0类3个。超声对26个乳腺恶性病灶的诊断结果为5类17个,4类4个,3类1个,2类1个,1类3个;24个良性病灶的诊断结果为5类1个,4类2个,3类4个,2类14个,1类2个,0类1个。MRI对26个乳腺恶性病灶的诊断结果为5类6个,4类18个,3类1个,1类1个;24个良性病灶的诊断结果为1类20个,2类3个,3类1个。MRI、超声、X射线对乳腺肿瘤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7、0.835、0.764,MRI与超声、X射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21、P=0.025),超声与X射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0)。结论动态增强MRI是鉴别乳腺病变良、恶性的一种准确检查方法,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优于超声和X射线。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腘动脉逆行穿刺在股浅动脉长段闭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本院2013年8月至2017年11月应用超声引导下腘动脉逆行穿刺后行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AFARI)或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治疗的25例患者资料。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逆行穿刺腘动脉,然后介入引导下行SAFARI或SIA,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症状及踝肱指数(ABI)的变化。结果 25例患者穿刺均获得成功,其中18例行SAFARI,7例行SIA,无严重并发症发生,7例患者腘动脉穿刺鞘未使用。ABI由术前平均0.37±0.19提高至术后1周的0.78±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为60~175分钟,平均(126±15)分钟,超声引导下腘动脉逆行穿刺时间为3~11分钟,平均(6±2)分钟。术中造影剂用量为40~125 ml,平均(75±15)ml。结论超声引导下腘动脉逆行穿刺后行SAFARI或SIA是股浅动脉长段闭塞介入治疗的一种新思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造影剂用量、降低射线接触量;但带来的收益与腘动脉穿刺点并发症带来的风险之间的利弊权衡,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支气管扩张患者BMI与肺功能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85例支气管扩张住院患者分为低BMI组(BMI<18.5kg/m2,n=14)、正常BMI组(18.5kg/m2≤BMI≤25kg/m2,n=47)和高BMI组(BMI>25kg/m2,n=24)。比较3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CRP水平、降钙素原(procalcitionin,PCT)及常规肺功能检测结果;分析患者BMI与FVC、IVC、DLCO的相关性。结果低BMI组的体质量、PaO2、DLCO、FVC、FEV1%pred、IRV低于正常BMI组(P<0.05)。低BMI组的体质量、PaO2、DLCO、FVC、IRV、IVC低于高BMI组(P<0.05)。低BMI组的PCT高于正常BMI组和高BMI组(P<0.05)。将85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的BMI与FVC、IVC、DLCO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并进行显著性检验,提示BMI与FVC、IVC、DLCO呈正相关。结论低BMI组的DLCO和FEV1%pred减低更显著,炎症反应更严重。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了解膀胱移行细胞癌中H—ras基因突变与P16抑癌基因缺失两者的关联。方法:应用PCR—SSCP银染和双重PCR对3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分别进行缺失和突变检测。结果:H—ras基因突变发生率为38.7%,P16抑癌基因缺失率为22.6%,7例P16抑癌基因的缺失中同时存在3例H—ras基因突变,两者的相关性为42.9%。结论:H—ras基因突变与P16抑癌基因缺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中是否有密切相关性,还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条件培养基(BMSC-CM)局部移植对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Allen 装置制作大鼠 T9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脊髓损伤后局部微量注射生理盐水10μl)和实验组(脊髓损伤后局部注射 BMSC-CM 10μl),两组均采用 BBB 评分、斜板实验法观察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处血管生长及空洞体积的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大鼠的 BBB 后肢功能评分、斜板倾斜角度优于对照组(P <0.05),脊髓损伤处空洞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血管直径大于对照组。结论 BMSC-CM 能够减小脊髓损伤处的空洞体积和促进血管生长,从而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以国人尸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尸体解剖探寻国人膝关节前外侧韧带的出现率、解剖学特点及周围组织毗邻关系,为指导临床实践工作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将取自30具不同截肢尸体的膝关节标本进行分层次解剖,以膝关节关节囊层为解剖终点,寻找前外侧韧带纤维,解剖游离后拍照,观察并描述前外侧韧带的起止点、与周围组织毗邻关系、长度、宽度、形态及出现频率.结果 30例膝关节标本中,膝关节前外侧韧带出现率为10%,2例韧带起自股骨外上髁、外侧副韧带起点前下方,1例起自外侧副韧带起点后上方,3例韧带均与外侧副韧带共用部分纤维束作为起点.此韧带自起点处向前下方走行,紧密连接外侧半月板体部中1/3,止于Gerdy's最高点与腓骨头尖端连线的中点附近胫骨平台边缘.3例标本中,止点距Gerdy's结节最高点平均19.6 mm(18~21 mm),韧带止点宽度约4.2~6.3 mm,韧带长度平均28.6 mm(24.3~30.8 mm),其长度与胫骨平台宽度大体呈正相关.前外侧韧带走行过程中与关节囊等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无法测量其韧带宽度.27例未发现前外侧韧带标本中,前外侧方向的关节囊较周围关节囊增厚约0.8~1 mm.结论 前外侧韧带在国人膝关节内发现概率较低,但其走行方向上的关节囊均有增厚,提示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对维持膝关节稳定性存在一定作用.前外侧韧带的走行与解剖特点对临床重建前外侧软组织结构损伤的病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调控型数量性状位点(regQTL)理论可以帮助研究者从三维角度评估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对重要生物信号的调控作用。本研究拟探讨regQTL-SNPs对肺癌易感性的影响。方法 基于regQTL理论,利用已知的肺癌regQTL-SNPs数据库,筛选出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报道的肺癌易感区域中发挥regQTL功能的SNPs。并通过两阶段病例-对照研究(初筛阶段:2 331例肺癌病例和3 077例健康对照;验证阶段:626例肺癌病例和667例健康对照),进一步明确上述regQTL-SNPs与肺癌易感性的关联。结果 在肺癌GWAS已报道的易感区域中,共筛选出8个regQTL-SNPs。人群易感性分析的初筛阶段,研究结果显示3个regQTL-SNPs与肺癌的发病风险存在统计学关联(P<0.05),验证阶段结果显示,位于ADRA1A基因上的rs6998591突变等位基因T可以显著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相加模型:OR=1.33,95%CI:1.01~1.74,P=0.040),而位于ACTA2基因上的rs11202916突变等位基因G可以明显降低肺癌的发病风险(隐性模型:OR=0.71,95%CI:0.52~0.96,P=0.026)。分层分析结果显示,rs6998591的突变等位基因T显著增加肺鳞癌的发病风险(相加模型:OR=1.53,95%CI:1.01~2.32,P=0.043),而rs11202916的突变等位基因G显著降低肺腺癌的发病风险(相加模型:OR=0.83,95%CI:0.69~0.98,P=0.031)。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分析显示携带rs6998591突变等位基因T且吸烟的个体与不携带rs6998591突变等位基因T且不吸烟的个体相比,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235%(OR=3.35,95%CI:2.10~5.34,P<0.001)。结论 肺癌GWAS已报道的易感区域中存在2个发挥regQTL功能的SNPs,并且可以显著影响肺癌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