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11篇 |
免费 | 114篇 |
国内免费 | 6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篇 |
儿科学 | 3篇 |
妇产科学 | 17篇 |
基础医学 | 201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310篇 |
内科学 | 134篇 |
皮肤病学 | 29篇 |
神经病学 | 33篇 |
特种医学 | 81篇 |
外科学 | 124篇 |
综合类 | 550篇 |
预防医学 | 284篇 |
眼科学 | 10篇 |
药学 | 218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255篇 |
肿瘤学 | 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56篇 |
2022年 | 67篇 |
2021年 | 92篇 |
2020年 | 55篇 |
2019年 | 67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48篇 |
2014年 | 94篇 |
2013年 | 73篇 |
2012年 | 105篇 |
2011年 | 113篇 |
2010年 | 98篇 |
2009年 | 103篇 |
2008年 | 110篇 |
2007年 | 97篇 |
2006年 | 80篇 |
2005年 | 83篇 |
2004年 | 89篇 |
2003年 | 73篇 |
2002年 | 76篇 |
2001年 | 80篇 |
2000年 | 67篇 |
1999年 | 53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45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3篇 |
1965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比较椎体造影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与单纯PKP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6—2019-06诊治的52例Kümmell病,26例采用椎体造影联合PKP治疗(观察组),26例单纯采用PKP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以及术后2 d、6个月、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两组术后2 d、12个月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伤椎Cobb角。结果 两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5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骨水泥渗漏率较对照组低,骨水泥注入量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 d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与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d、12个月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较对照组低,伤椎Cobb角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行人工和信息技术综合干预策略,提升预约诊疗自助签到率,减少病人排队等待。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5月在山东省立医院预约签到就诊病人,截取3个时间段样本,分3组进行比对分析。对照组无干预,预约病人自主选择签到/取号方式;护理人工干预组引导、分流预约病人到自助机取预约号;护理信息技术干预组采用自助机+手机签到相结合模式,主要引导病人学会手机签到,固化形成习惯。结果:经过人工和信息技术干预,分诊处签到率显著下降,手机签到率显著上升,自助机签到率经过持续干预由39.80%上升至50.74%,并维持在这一水平。3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分析,手机签到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分诊处取号者(P<0.05)。结论:通过人工干预和信息技术干预可有效提升预约病人自助签到率,提升门诊服务效能,提升病人就医体验。 相似文献
13.
利培酮辅助治疗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抑郁剂联合小剂量利培酮治疗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增效作用。方法将50例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氟西汀治疗组和氟西汀联合利培酮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第1、2、6w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副作用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起效快.效显率高.治疗后同期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副作用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抑郁剂联合小剂量利培酮治疗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金银花水提物(LJFWE)的成分,并研究金银花水提物改善脓毒症的相关机制,利用RAW 264.7小鼠巨噬细胞在体外验证其对败血症的影响。方法 (1)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技术(UPLC-QE Orbitrap MS)测定金银花水提物的主要成分;(2)使用多个疾病数据库收集脓毒症靶点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金银花水提物改善脓毒症潜在靶点;(3)建立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脓毒症模型,利用RT-qPCR研究金银花水提物对脓毒症核心靶点基因及炎性因子的调控作用。结果 用UPLC-QE Orbitrap MS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的结果与本地库及文献对比得到23个活性成分。预测出木犀草素、山奈酚、槲皮素、马钱子苷和咖啡酸可能为金银花改善脓毒症的主要活性成分,MAPK8、TP53、RELA、MAPK1及MYC可能为金银花改善脓毒症的关键靶点。RT-qPCR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较,金银花给药组中5个关键靶点基因(MAPK8、TP53、RELA、MAPK1、MYC)及炎性因子(IL-1β、IL-6、IL-10、iNOS、TNF-α)表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5.
16.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的生命健康,并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负担。筛查发现早期结直肠癌或腺瘤(癌前病变)可有效降低CRC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在CRC的防治中,筛查的作用和意义重大。CRC和结直肠腺瘤的筛查技术包括以下4种类型。(1)基于粪便的检查:粪便隐血试验(fecal occult based test,FOBT)、粪便DNA检测、粪便菌群标志物检测和粪便M2型丙酮酸激酶(M2 pruvate kinase,M2-PK)检测。(2)影像学检查:计算机断层结肠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colonography,CTC)、双对比钡灌肠(double-contrast barium enema,DCBE)和结肠胶囊内镜检查(colon capsule endoscopy,CCE)。(3)内窥镜检查:柔性乙状结肠镜(flexible sigmoidoscopy,FS)和结肠镜(colonoscopy,CS)。(4)液体活检: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 (circulating tumor...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认知功能评估量表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身体约束中的应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设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根据患者意识、肢体活动情况结合工作经验判断是否进行身体约束,试验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使用约束,或使用约束替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在提高医院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及防控细菌耐药方面的作用。 方法根据是否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对照组和干预组的患者住院期间抗菌药物治疗前的标本送检、病原菌检出、多重耐药菌检出以及医源性感染多重耐药菌情况。 结果 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原学标本送检率干预组是 85. 27%,对照组是 58. 79%,两组送检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6. 678,P<0. 001);两组的病原学标本类型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 610,P = 0. 006);两组的医源性感染的菌株数占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 786,P= 0. 018);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干预组是 52. 63%,对照组是 33. 9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 967,P<0. 001)。 结论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微生物送检率,降低多重耐药菌的医院内传播,有效遏制和延缓病原菌耐药性的... 相似文献
19.
肝血流图检查能间接反映肝脏瞬间血流状态,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我科应用该方法观察各种肝脏疾病和正常人的目的,在于认识其变化的规律性,探讨临床意义;分析其优缺点,寻求改进措施。材料和方法一、病例系本院住院部和门诊确诊肝脏疾病患者,共156例,其中急性病毒性肝炎13例,迁延性肝炎85例,慢性肝炎15例,肝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1例由BRAF基因突变所致Noonan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点,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获取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血液DNA样本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以检测可疑致病基因变异,通过Sanger DNA测序,在患儿及其父母中进行突变位点的验证分析,并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预测基因突变的有害性。结果 患儿为12岁2个月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特殊面容、癫痫发作、隐睾症、智力发育障碍,双手指关节增粗等。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显示患儿携带BRAF基因(NM 004333)c.722C>G(p.Thr241Arg)杂合错义变异。Sanger DNA测序结果显示患儿父亲及母亲均未携带该突变,表明该突变为新发变异,且为致病性变异(PS2+PS4+PM1+PM2+PP3)。结论 BRAF基因c.722C>G(p.Thr241Arg)杂合错义变异为该患儿Noonan综合征的致病原因,本研究提供了BRAF基因变异导致的Noonan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型数据,丰富了Noonan综合征的基因突变谱和临床表型谱,为该病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