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33篇 |
免费 | 446篇 |
国内免费 | 26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3篇 |
儿科学 | 72篇 |
妇产科学 | 82篇 |
基础医学 | 327篇 |
口腔科学 | 120篇 |
临床医学 | 1683篇 |
内科学 | 530篇 |
皮肤病学 | 62篇 |
神经病学 | 152篇 |
特种医学 | 23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318篇 |
综合类 | 2500篇 |
预防医学 | 841篇 |
眼科学 | 53篇 |
药学 | 1339篇 |
16篇 | |
中国医学 | 850篇 |
肿瘤学 | 18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07篇 |
2023年 | 227篇 |
2022年 | 226篇 |
2021年 | 297篇 |
2020年 | 248篇 |
2019年 | 215篇 |
2018年 | 204篇 |
2017年 | 117篇 |
2016年 | 176篇 |
2015年 | 204篇 |
2014年 | 417篇 |
2013年 | 391篇 |
2012年 | 490篇 |
2011年 | 553篇 |
2010年 | 522篇 |
2009年 | 531篇 |
2008年 | 462篇 |
2007年 | 465篇 |
2006年 | 388篇 |
2005年 | 370篇 |
2004年 | 352篇 |
2003年 | 371篇 |
2002年 | 331篇 |
2001年 | 309篇 |
2000年 | 230篇 |
1999年 | 187篇 |
1998年 | 155篇 |
1997年 | 112篇 |
1996年 | 165篇 |
1995年 | 98篇 |
1994年 | 102篇 |
1993年 | 79篇 |
1992年 | 66篇 |
1991年 | 65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37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对31例眼底病变病人行激光治疗,加强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用药及复查指导。结果40眼激光治疗后视力提高11眼(27.5%),视力下降6眼(15%),视力不变23眼(57.5%)。提示做好围术期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 分析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尿常规检验与C-反应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68例急性阑尾炎患儿作为此次观察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方式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各34例.常规组实施尿常规检验,实验组实施C-反应蛋白检验,并对两组患者的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以及坏疽性阑尾炎的检出率进行观察,另外对两组患者的检验时间和临床检验满意度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常规组的检出率为73.53%,实验组的检出率为88.24%,常规组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的检验时间短于实验组,且常规组的临床检验满意度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急性阑尾炎患儿进行检查时,C-反应蛋白检测的检出率较高且敏感度较佳,但该检测时间长于尿常规检验时间,临床可根据实际的检验情况来选择检验的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0.1%DMSO组,白藜芦醇组(50、100、200 μmol/L).MTT法检测白藜芦醇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变化;Transwell侵袭小室检测白藜芦醇对细胞侵袭的影响;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白藜芦醇对细胞Bax、Bcl-2、MMP-2、MMP-9表达的影响.数据以-x±s表示,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1)空白对照组抑制率为0;0.1%DMSO组细胞抑制率为3.25%±0.42%;白藜芦醇50 μmol/L组细胞抑制率为13.23%±1.68%;白藜芦醇100μmol/L组细胞抑制率为42.25%±3.20%;白藜芦醇200μmol/L组细胞抑制率为56.94%±5.31%.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0.10,P<0.05).(2)空白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0.05%±0.03%;0.1%DMSO组细胞为凋亡率为3.39%±1.77%;白藜芦醇50 μmol/L组细胞凋亡率为6.92%±1.85%;白藜芦醇100 μmol/L组细胞凋亡率为19.05%±2.01%;白藜芦醇200 μmol/L组细胞凋亡率为27.17%±6.43%.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84,P<0.05).(3)0.1%DMSO组对细胞周期无显著影响.白藜芦醇引起PANC-1细胞G0/G1期和S期阻滞,G2/M期细胞减少.(4)空白对照组平均穿膜细胞数为61±13;0.1%DMSO组为54±13;白藜芦醇50 μmol/L组为48±15;白藜芦醇100 μmol/L组为23±6;白藜芦醇200 μmol/L组为18±7.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08,P<0.05).(5)白藜芦醇可使PANC-1细胞Bax表达升高,Bcl-2表达下调.MMP-2、MMP-9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一致.结论 白藜芦醇可明显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其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65.
目的:100%O2常规用于麻醉前预先吸氧和麻醉诱导.吸高氧浓度更快地发生肺不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全麻期间损害肺气体交换.我们用气管插管后0.5 FiO2混合空气和100%O2的通气效果,评价损害气体交换的发展过程.方法:102名年龄1月~15岁,先天性心脏病(非紫绀型)手术病人,均100%O2麻醉前预先吸氧3min和(麻醉诱导时)面罩通气2min,接下来气管插管.这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49例0.5FIO2和空气混合通气,Ⅱ组53例100%O2通气.分别于预先吸氧前和气管插管后30min、入ICU、拔管后30min、术后前三天做动脉血气分析,做记录接着计算PaO2/FiO2比值.结果用t检验和单相方差分析.P值<或=0.05结果相差显著.结果:PCO2值入ICU(C)时CO2交换Ⅰ组明显优于Ⅱ组,PaO2术后在入ICU(C)60%FiO2、拔管后30min(D)1.5L/min FIO2面罩吸氧两个时间点动脉血氧Ⅰ组明显高于Ⅱ组,PaO2/FiO2值在插管后30min(B)、入ICU(C)60%FiO2、拔管后30min(D)Ⅰ组明显高于Ⅱ组(P值<0.03).结论:先天性心脏病(非紫绀型)手术患儿全麻时,0.5 FiO2混合空气通气较100%O2通气能够显著的改善肺的气体交换功能.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研究阿胶强骨口服液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BMD)、生物力学、25-(OH)D3和1,25-(OH)2D3,的影响,探讨阿胶强骨口服液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机制。方法:4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为模型组,假手术组,阿胶强骨口服液治疗组。除假手术组外所有大鼠手术摘除双侧卵巢后导致雌激素缺失从而诱导骨质疏松症模型,分别在实验的第4、8、12周采用DEXA法分析股骨头及粗隆部的骨密度,生物力学技术分析股骨头生物力学参数,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25-(OH)D3和1,25-(OH)2D3的含量。结果:阿胶强骨口服液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股骨头及粗隆部骨密度明显提高(P〈0.05);最大载荷(ML)及最大压应变(MS)等指标明显增强(P〈0.05);血液、肝脏和肾脏组织中25-(OH)D3和1,25-(OH)2D3的含量明显提高,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胶强骨口服液治疗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胶强骨口服液在雌激素缺失早期即可在蛋白水平上调节25-(OH)D3和1,25-(OH)2D3的表达,激活骨代谢,提高骨密度,增强骨质量,起到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总结18例经口鼻蝶入路脑垂体瘤切除术后临床护理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8例脑垂体瘤患者经口鼻蝶入路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情况。结果术后并发症轻度脑脊液鼻漏2例,尿崩5例,垂体功能低下4例,发生窒息3例。均通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所有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精心对经口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与护理,能有效促进者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初期疗效。方法从2005年5月~2007年10月,应用LCP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15例,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最终采用Jakim功能评分判定功能:优9例,良4例,优良率为86.7%。结论LCP内固定是一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早期输血质量控制方法,确保HSCT顺利进行。方法对23例HSCT患者进行早期输血治疗,做好输血前、中、后期输血管理及血液保存的质量控制。结果23例ABO血型不合的HSCT后均获得了造血重建,血型分别于移植后24~150d转为供者血型;无1例发生溶血反应。结论严格输血管理,可以帮助HSCT患者顺利实现造血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