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8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2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心血瘀阻证遗传倾向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性心脏病心血瘀阻证的遗传倾向。方法运用家系分析法对 5 4例心血瘀阻证患者和 5 4例健康人的家族进行了遗传分析 ,检测一级亲属发病率、遗传率 ,及 3种父母婚配类型子女发病的相对危险度 (RR)及其 95 %可信区间 ( 95 %CI)。结果心血瘀阻证患者的一级亲属发病率为 7.62 %,健康对照组为 0 .95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 ) ;心血瘀阻证的遗传率为 ( 67.4±6.89) %;以“双亲均正常”组为对照 ,“亲代一方患病”组的RR值为 3 .46,“亲代双方患病”组的RR值为 5 .84,提示子女患心血瘀阻证与亲代双方患病有因果关系。结论心血瘀阻证可能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多基因证”。  相似文献   
42.
作者通过对121例次温病患者和21例健康人舌尖微循环、舌粘膜脱落细胞学和舌面干湿度检测分析,研究总结了郭振球教授关于温病微观舌诊的学术经验,表明温病卫、气、营、血四类证型在舌微观上都存在着一定的与各类证型病理本质相应的时相性特征;舌微观指标异常程度呈现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的递增趋势,反映了温病病情演变的连续性特征。作者认为,微观舌诊为温病临床辨证提供了客观有效的舌微观指征。  相似文献   
43.
袁肇凯教授辨证治疗心病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规律及遣方用药特色等几个方面介绍袁肇凯教授治疗心病(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的经验,疗效显著.袁教授认为冠心病的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责之于心气阴两虚、阳气不足为主,标实责之于寒凝、气滞、痰阻、血瘀,且诸邪每多夹杂,主张补通二法作为本病防治的重要原则.心律失常辨证的关键在于分清寒热属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辨证多为心气阴两虚证治以益气养阳,镇静安神;缓慢性心律失常辨证多为心阳气亏虚证,或心脾两虚证治以温阳养心,复脉安神;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机为心肾阳气虚衰,血瘀水停,临证以强心扶阳、温肾利水为法治疗.  相似文献   
44.
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医学在党和国家的关怀、重视下,取得一系列成绩.中医药作为国之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所做出了贡献,同时指出:中医药为原始科学,创新开始,需继承发掘,并整理提高,建国后中医药事业得以振兴和发展,特别是中医药大学教育和谐发展;天津中医药大学50春秋创伟业,培养了上万名轩岐使人,遍布海内外,已成为中医学的栋梁之才,肩负着历史的责任和使命,要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和作用,锐意进取深化改革,严谨治学,抓住机遇快速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作统领,实现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医、理、文、管多科协调发展,在国际上有较高声誉,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对外开放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特作此文誌庆。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apr-YTF)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归巢梗死心肌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随机分成apr-YTF注射液、rhG-CSF注射液和PBS缓冲液3组,测量各组大鼠干预后在体心功能、心室肌瘢痕面积、瘢痕毛细血管数、心肌CD34+细胞、Brdu与cTn I双染阳性细胞数、Ⅷ因子、VEGF、bFGF、Flk-1、外周血CD34+细胞数,分析组间差异。结果:①与PBS组比较,apr-YTF组和rhG-CSF组的LVSP、LVEDP、+dp/dtmax、-dp/dtmax均有显著改善,心室肌瘢痕面积显著减小,心室肌毛细血管数、心肌边缘区和外周血液CD34+染色阳性细胞数、心肌梗死边缘区中Brdu与cTn I双染阳性细胞数及Ⅷ因子、Flk-1、VEGF、bFGF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P0.05);②与rhG-CSF组比较,apr-YTF组的LVSP显著升高,心肌组织CD34+染色阳性细胞数、心肌梗死边缘区中Brdu与cTn I双染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apr-YTF能促使BMSCs动员入血、定向归巢并转化为心肌细胞,且优于rhG-CSF。  相似文献   
46.
证的特异性指标研究在累积了大量数据之后,并未取得广为认同的所谓“金标准”。一些学者对证本质研究的思路进行了反思:一是认为研究证的现代科技手段还不够发达;一是重新审视证研究的方向。许多学者提出将系统生物学引入证本质研究,认为系统生物学可以避免还原分析的弊端,更能体现中医的整体观念。  相似文献   
47.
有关中医证本质的研究尽管已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累积了大量的结果,但迄今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笔者现围绕证本质的研究现状进行反思与分析,力图在重新梳理过程中寻找新的研究切入点。  相似文献   
48.
茵陈五苓散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茵陈五苓散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茵陈五苓散组、胶股蓝组。采用高脂饲料喂饲法复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1个月后抽样检测大鼠主动脉,以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造模成功指标。治疗1个月后分别检测血脂、血液流变学,用HE染色观察主动脉组织学变化,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主动脉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主动脉VSMC肌动蛋白的变化。结果茵陈五苓散对动AS模型大鼠有明显的降脂作用,能改善血液流变性、消退斑块、维持主动脉组织结构及功能,使细胞肌动蛋白表达趋于正常。结论茵陈五苓散具有良好的抗AS作用,它可能是通过调整细胞肌动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9.
基于代谢组学的心血瘀阻证动态演变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心血瘀阻证形成过程的代谢产物组学的变化。方法采用高脂饲料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结合的方法,制备大鼠心血瘀阻证形成的3个阶段。以血脂增高为血瘀证前期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为亚血瘀证期组,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之上结扎冠状动脉为心血瘀阻证组,每组8只。另取24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每个阶段8只。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对不同组之间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偏最小二乘法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method,PLS)。结果 (1)在鉴定出的32中代谢产物中与心血瘀阻证形成过程密切相关依次是柠檬酸、胆固醇、肌醇、鸟氨酸、脯氨酸、异亮氨酸、硬脂酸、乳酸、尿素、亮氨酸、亚油酸、甘露糖。(2)3个阶段代谢标志物,血瘀证前期:硬脂酸、乳酸(正相关),甘露糖(负相关);亚血瘀证期:鸟氨酸、脯氨酸、肌醇(正相关),异亮氨酸(负相关);心血瘀阻证:亮氨酸、异亮氨酸、柠檬酸(正相关)、乳酸(负相关)。结论血瘀证前期高脂饮食引起体内脂质代谢紊乱,机体启动抗炎;亚血瘀证期持续高脂饮食所导致的尿素循环紊乱、肠道菌群失调、血管形态改变、肝脏功能障碍;心血瘀阻期急性心肌缺血后引起的糖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50.
国外脉诊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