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123篇
预防医学   5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2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应用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行肾上腺切除术、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无功能肾切除术、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精索静脉高位结扎及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其中肾上腺切除7例,左侧4例,右侧3例;肾囊肿切除24例,左侧12例,右侧9例,双侧3例;无功能肾切除9例,左侧5例,右侧4例;输尿管切开取石7例,左侧3例,右侧4例;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3例,均为左侧;前列腺根治性切除2例。分别记录各种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拔引流管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情况、是否增加辅助孔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5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5~275min;估计术中出血量20~300ml,均无输血。术后24~48小时均下床活动。术后住院天数3~15d,术后拔引流管时间2~7d。4例术后24小时内应用镇痛药,5例术中增加1~2个5mm辅助孔,3例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5例术后低热,经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术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安全有效,且术后脐部几乎无瘢痕,美容效果佳,术后患者恢复快。随着手术实践的增加,经脐单孔腹腔镜术必将在泌尿外科微创手术中得以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地佐辛超前镇痛在明胶海绵(GS)微粒介入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0例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包括盐酸布桂秦、吗啡等常用止痛药物镇痛,观察组采用地佐辛超前镇痛。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同时间的视觉模拟评分分法(VAS)、舒适度评分(BCS)、镇静评分(Ramsay)评分。结果观察组恶心呕吐、头晕嗜睡、腹泻、呼吸抑制、躁动发生率分别为7.5%、10.0%、25.0%、7.5%、12.5%,与对照组的12.5%、7.5%、20.0%、20.0%、17.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1、3、6 h,观察组VAS评分分别为(1.67±0.43)、(1.83±0.39)、(2.01±0.67)、(2.39±0.3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23±0.57)、(4.39±0.57)、(4.75±0.78)、(5.03±0.84)分,BCS评分分别为(2.61±0.13)、(2.41±0.83)、(2.35±0.54)、(2.18±0.6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17±0.63)、(1.08±0.63)、(1.07±0.41)、(0.95±0.59)分,Ramsay评分(3.53±0.09)、(2.84±0.90)、(2.93±0.35)、(2.02±0.7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59±0.64)、(1.38±0.56)、(1.21±0.41)、(1.13±0.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两组VAS、BCS、Ramsa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介入栓塞大肝癌止痛效果肯定,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笔者分析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收治恶性肿瘤患者38例,均于化疗后转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心理干预。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22~67岁。1.2方法(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讲解肿瘤的知识及肿瘤化疗新进展,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消除悲观、恐惧情绪;(3)讲解化疗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化疗期间的个人防护措施及合理饮食可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等[1];  相似文献   
14.
杨新  袁琳  胡雪梅 《国际免疫学杂志》2011,34(2):136-138,142
自然杀伤(NK)细胞是体内重要的免疫细胞,而其表面的活化性受体在其发挥相应生物学功能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其中Ly49s3是广泛表达在多种品系大鼠NK细胞上的杀伤凝集素样受体(KLR)家族的成员,由大鼠4号染色体NKC编码,可通过识别相应的MHC Ⅰ类分子,向NK细胞传导活化性信号,激活NK细胞发挥相应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5.
正牙周炎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高达90%,已成为了成年人牙缺失的最主要原因。目前,种植修复是牙缺失患者极为重要的修复方法之一。牙周炎虽然不是口腔种植修复的绝对禁忌症,但种植失败风险较高,尤其即刻种植。因此,如何提高牙周炎患者拔牙后即刻种植的成功率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神经生长因子(NGF)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能力~([1,2])。NGF能促进血管生成,且在不同钛表面能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经尿道途径辅助下经脐单孔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其优势。方法 :2014年10~12月,2例男性膀胱癌患者采用多通道套管,在经尿道途径辅助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及单乳头双输尿管一侧腹壁造口术。操作全部在单孔腹腔镜下进行。收集围手术期及术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常规腹腔镜或开放手术。单孔平均手术时间为4.15 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0 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5 d。围手术期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示2例手术标本切缘均为阴性,平均清扫淋巴结16.5个,前者3/15阳性,后者0/18阳性。结论:经尿道辅助的经脐单孔腹腔镜行全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安全可行。该术式减少了腹腔镜与操作器械之间的相互干扰,降低了手术难度和风险,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研究者选择合适的牛磺胆酸钠浓度来制备大鼠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SAP模型提供依据。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5%浓度组、3.5%浓度组和5%浓度组, 造模各组分别用1.5%、3.5%和5%牛磺胆酸钠按逆行胆胰管注射法制备SAP模型。术后统计各组大鼠的死亡率;检测血清淀粉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观测各组大鼠胰腺组织HE染色病理评分。结果 5%浓度组死亡率较1.5%浓度组显著升高, 血淀粉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出血和腺泡组织坏死的病理评分较1.5%浓度组和3.5%浓度组均有显著升高。结论 5%的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法能更好的制备SAP模型, 且更符合SAP的生理、病理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配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6年8月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收治的NSCLC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病理分期、术后分期、疗效、术后1年、2年、3年的生存患者例数、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毒性情况及治疗前后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及中位生存期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重度毒性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SGF、CYFRA21-1和SCC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配合放化疗治疗NSCLC可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安全性高,且能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内外联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本院接诊的7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35例设为对照组,另35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单纯服用秋水仙碱,观察组给予内服痛风泰颗粒剂和外敷双柏散,比较两组患者血尿酸、疼痛指数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治疗后血尿酸和疼痛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外联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护理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睡眠状态间歇出现的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原因与临床意义。方法对22例在非睡眠状态间歇性出现Ⅰ度或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Ⅰ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15例,其中5例晚上睡眠加重,大多数于站立或活动(婴儿在哭闹后)或予阿托品或山莨菪碱口服后减轻。结论非睡眠状态下出现AVB原因较复杂,可以是迷走神经功能亢进或交感神经兴奋性低下等自主神经系统紊乱所致,可以是非心脏病变引起的迷走神经损伤,还可以是感染性心肌炎、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等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