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观察针刺对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内质网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加低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按血糖分层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二甲双胍组,另设空白组。干预4周后检测随机血糖、大鼠胰腺组织CHOP、Bcl-2、Bax蛋白含量,观察胰腺细胞超微结构。 结果 模型复制后,模型复制组随机血糖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针刺组和二甲双胍组随机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随机血糖水平呈降低趋势(P>0.05)。模型组CHOP、Bax蛋白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Bcl-2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模型组、针刺组和二甲双胍组CHOP、Bax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和二甲双胍组Bcl-2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和二甲双胍组胰腺细胞线粒体排列整齐,在空泡变性,线粒体嵴断裂,粗面内质网变形,糖原颗粒减少方面,其异常变化较模型组明显减轻。 结论 针刺可通过改善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内质网应激,良性调节Bcl-2、Bax蛋白含量,从而保护胰腺细胞。  相似文献   
22.
背景:脂肪细胞因子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尚未明确;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早中期具有良好的疗效,那么针刺对脂肪细胞因子是否也有影响呢? 目的:验证脂肪细胞因子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以及针刺对2型糖尿病机体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8/2007-01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刚断乳的SD雄性大鼠100只,平均体质量50 g左右,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20只,高脂饲料组80只,高脂饲料组大鼠体质量高于普通饲料组平均体质量20%为食源性肥胖大鼠。 方法:给40只食源性肥胖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霉素,成功造成2型糖尿病模型27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针刺后三里、内庭和胰俞,1次/d)及优降糖组[格列本脲片1.6 mg/kg给药,1次/d],每组各9只,处理4周,与随机抽取的9只正常饲料大鼠做对照。 主要观察指标:以快速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放免法检测空腹胰岛素、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抵抗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质量浓度。 结果:模型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肿瘤坏死因子α明显高于正常组(P < 0.05或0.01);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肿瘤坏死因子α明显下降(P < 0.05或0.01),接近正常组水平;优降糖组与模型组比较,空腹血糖明显下降(P < 0.01),接近正常组水平,空腹胰岛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有所下降,和正常组仍有差异;模型组、正常组、针刺组、优降糖组血清脂联素和抵抗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血清脂联素和抵抗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无明显关系,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针刺和优降糖均具有明显的降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作用,针刺作用优于优降糖。  相似文献   
23.
患儿,男,11岁,2010年8月13日来诊。病史:2010年6月1日,以"右上眼睑发红"在外院就诊,查肌酸激酶(CK)9514IU/L,肌电图示肌源性改变,诊断为皮肌炎。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1个月后,出现四肢痿软无力,赴京诊治(具体不详),病情稳定出院。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科就诊。  相似文献   
24.
针刺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组织IRS-1基因表达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基因表达与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关系,以及针刺对T2DM大鼠肝组织IRS-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食源性肥胖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25 mg/kg)造模成T2DM大鼠,随机分为针刺组、格列本脲组和模型组,处理4 w后,用快速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FPG)、用放免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用实时RT-PCR法检测肝组织IRS-1 mRNA表达,并与正常组大鼠进行对照.结果 模型组FPG、FINS明显高于正常组;针刺组FPG、FINS明显下降,接近正常组水平;格列本脲组FPG明显下降,接近正常组水平,FINS有所下降,和模型组有差异;模型组IRS-1 mRNA相对含量是正常组的1/4,针刺组为正常组的2.83倍,格列本脲组为正常组的1.23倍.结论 T2DM大鼠存在肝组织IRS-1 mRNA表达低下,针刺和格列本脲均可上调T2DM大鼠肝组织的IRS-1 mRNA表达,针刺对T2DM大鼠肝组织IRS-1 mRNA表达的上调作用优于格列本脲.  相似文献   
25.
针刺对2型糖尿病大鼠弓状核瘦素受体基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瘦素与弓状核瘦素受体(OB-R)基因表达和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以及针刺对T2DM机体瘦素水平和弓状核OB-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给食源性肥胖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造成T2DM模型,随机分为针刺组、优降糖组和模型组.处理4周后,用快速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FBS),用放免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用ELISA法检测空腹瘦素(FLP),用原位杂交检测弓状核OB-R mRNA表达,测量治疗前后大鼠的身长、体重,计算Leers指数,并且与正常组比较.结果 模型组FBS、FINS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针刺组FBS、FINS明显下降(P<0.01),接近正常组水平}优降糖组FBS明显下降(P<0.01),FINS有所下降(P<0.05).模型组FLP低于正常组(P<0.05)和优降糖组(P<0.01);优降糖组FLP高于正常组和针刺组(P<0.05).模型组体重和Leers指数下降明显,针刺组、优降糖组体重和Leers指数有所下降,接近正常组水平.模型组弓状核OB-R基因表达与正常组、针刺组、优降糖组无显著差异(均P>0.05),优降糖组弓状核OB-R基因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针刺组弓状核OB-R基因表达和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2DM大鼠模型明显消瘦后出现血清瘦素水平下降,优降糖组存在明显的瘦索抵抗,针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弓状核OB-R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26.
目的:为了观察高脂饮食对SD大鼠空腹血脂和主动脉NOS系统的影响以及针刺对高脂饮食大鼠主动脉NOS系统的效应。方法:17只SD大鼠喂以高脂饮食12周后检测空腹血脂、NO和MPO,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和针刺组(9只),干预4周后检测主动脉NO、tNOS、iNOS和cNOS,并设普食对照组(9只)。结果:喂以高脂饮食12周后,高脂饮食大鼠空腹TG、TC和MPO明显高于普通饲料组,LDL-C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NO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4周后,3组之间tNOS未见明显差异;模型组主动脉NO和cNOS明显低于对照组,iNOS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针刺组NO和cNOS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高脂饮食造成了SD大鼠的高脂血症,增加了机体氧化应激水平;针刺对高脂饮食大鼠主动脉NOS系统具有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7.
天津市红桥区2001年度小学生蠕虫便检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蠕虫感染是当前危害我国学生建康的常见病之一 ,此次通过对本区 3万多名在校小学生进行便检 ,摸清了本区蠕虫的感染情况 ,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 :天津市红桥区 43所全日制小学一至六年级 3万多名在校小学生中实际验便 2 7852人 ,占应检学生总数的 87 0 %。检验方法采用改良加藤法。结果 :蠕虫感染率为 1 3 % ,男生组感染率 (1 4% )高于女生组 (1 2 % )。三年级与五年级男生组感染率最高(1 8% ) ,最低为二年级男生组与女生组 ,均为 0 6 %。各学校学生人数不同 ,最少的为 1 64人 ,最多的为 2 62 2人。各学校蠕虫的感染率最少为 0 ,最多…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针刺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下丘脑GLUT3基因表达和蛋白含量的影响,从分子水平进一步探讨GLUTs家族在针刺在T2DM大鼠下丘脑胰岛素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和可能效应机制。方法①选择SD雄性大鼠60只,平均体重220g左右。电脑随机数字法产生9只为空白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4周。其余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周后造模,并筛选合格T2DM大鼠保留18只,电脑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2组,分别为针灸组和模型组,各连续干预2周。针刺组(Z):针刺胰俞、足三里、内庭,每次15 min,每日1次。模型组(M):与针刺组同样固定,但不作其他任何治疗。空白组(N):与针刺组同样固定,但不作其他任何治疗。②分组干预后,空腹过夜,于次日上午8时,各组SD大鼠用10%水合氯醛(0.35mL/100g)腹腔注射麻醉。实时取材:断头处死,置冰碟上,快速分离下丘脑,0.9%生理盐水冲洗表面血液,纱布吸干,液氮中保存。实时荧光PCR和Western blot测定下丘脑GLUT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下丘脑GLUT3 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1),针刺组大鼠下丘脑GLUT3 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针刺能有效增加T2DM大鼠下丘脑GLUT3 mRNA和蛋白表达,可改善中枢胰岛素抵抗转导机制的受体后缺陷,增加下丘脑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含量,增强下丘脑葡萄糖转运能力。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和对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使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照组只采用阿司匹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动脉斑块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3%,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颈动脉斑块面积均减少,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更好。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提高脑血栓疗效,缩小动脉斑块面积。  相似文献   
30.
目的:介绍全国名老中医杨骏教授运用益气养血通络法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经验。方法:通过对杨骏教授临床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病案的学习与思考,并结合《内经》《针灸甲乙经》《诸病源候论》《脾胃论》《金匮要略》《景岳全书》等相关论著综合分析,总结杨骏教授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辨治特色。结果:杨骏教授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是在中医学经典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并结合自身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形成以"益气养血通络"为治疗原则的临床诊疗思路。结论:杨教授临床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有其独特的思路和很好的疗效,其诊治方法值得我们学习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