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70例过敏性紫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0例中,男44例,女26例,年龄2-14岁,一年四季均有发病,春冬季节为发病高峰季节,本组70例患儿,春冬季节发病例数为59例,占全年发病的84.3%.发病前有呼吸道感染者35例,食物过敏者4例,服药后发病11例,疫苗接种1例,蛔虫症1例,发病前房屋装修者2例,原因不明者16例.患儿均先后出现皮肤紫癜、消化道症状、关节肿痛、有的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出现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12例.经抗炎、抗过敏、解痉、止痛、激素及积极对症治疗,治愈60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95.7%.结论 过敏性紫癜好发于学龄儿童,男孩发病多于女孩,冬春季节发病多,感染为主要诱因,只要早期诊断,早期综合规范治疗可得到满意疗效,极少数可导致严重的肾损害.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究对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使用术中体温保护措施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88例做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法,观察组采用37℃进行加温。对治疗后的效果及相关指标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术后平均体温、出血量、麻醉恢复时间、总尿量分别为(35.90±0.53)、(445.35±41.64)、(10.23±4.86)、(1055.32±421.43);对照组依次为(36.67±0.82)、(518.28±48.79)、(17.35±5.78)、(795.41±408.75);观察组术后平均体温、手术出血量、麻醉恢复时间、肾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寒战良好率(90.9%)显著优于对照组(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6%与对照组11.4%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体温保护能有效改善关节置换手术情况,减少术后低温、寒战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3.
患儿,男,13岁,因“双下肢疼痛10 d、呕吐6 d、尿少及头痛2 d”入我院PICU。10 d前患儿做100次深蹲运动后双下肢肌肉剧烈疼痛,无发热、关节肿痛、皮疹、水肿、尿色异常等,未告知家属,症状逐渐加重至不能行走;6d前出现纳差、呕吐,无腹泻,当地查腹部彩超未见明显异常;2d前出现尿少、头痛、精神差,无意识障碍、抽搐等,服用头孢类抗生素效差,症状逐渐加重,遂急诊至我院。平素体健,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54.
袁文华 《北方药学》2016,13(4):17-18
目的:观察在儿科哮喘治疗中应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50例。单一组应用常规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临床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每周日间和夜间哮喘症状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每周日间哮喘症状评分及夜间哮喘症状评分均明显优于单一组,联合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哮喘患儿应用孟鲁司特钠结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哮喘症状,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5.
邢红沈燕  袁文华 《现代护理》2006,12(27):2628-2629
目的建立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培训和管理机制。方法从2002年起尝试建立完整的培训和管理机制,内容包括:建立PICC操作准入制度;建立PICC护理常规和操作流程;建立护理专家对PICC护理质量监控制度;实施全面的健康教育与指导。结果PICC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并培养了一大批PICC操作与护理人才。结论建立PICC培训和管理机制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6.
目的:通过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相关基因芯片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阐明继发性SCI的分子机制提供新思路.方法:首先从GEO数据库下载大鼠SCI的mRNA表达谱数据集GSE464和GSE45006,利用R语言limma包筛选损伤和正常脊髓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ion genes,DEGs)并取交集.然后进行GO、KEGG及GSEA分析.随后使用STRING在线工具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并将其进行可视化,利用cytoHub-ba插件选择hub基因.最后使用GOSemSim包预测hub基因编码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共筛选出226个DEGs.功能注释及通路富集分析显示,DEGs主要涉及细胞对炎症的反应、离子的调节、再生及修复等生物学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主要参与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神经元投射终点站等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CC);介导ATP磷酸化、细胞骨架的结构组成、与钙依赖蛋白结合等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富集的通路主要有TNF、AGE-RAGE、NF-κB和Toll样受体等信号通路.共获得10个hub基因,分别为Tubb5、Prkcd、Anxa2、Gns、Fabp5、Ctsc、Lyz2、Gusb、Vat1和Grn,并且与SCI密切相关,其中Prkcd、Ctsc、Vat1、Gns和Lyz2基因在SCI中缺乏相关研究,值得进一步研究.结论:本研究鉴定了可能参与继发性SCI的hub基因和信号通路,为继发性SCI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电针对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发的炎性疼痛模型大鼠痛阈及其脊髓背角神经肽Y(NPY)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足三里(ST36)+阳陵泉(GB34)”治疗慢性炎症疼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正常痛阈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Saline组)、模型组(CFA组)、假电针组(CFA+sham EA组)、电针组(CFA+EA组),每组6只,实验大鼠后足底注射CFA建立慢性炎性疼痛模型,在造模成功后第6天,开始电针“ST36+GB34”频率2 Hz、幅度1 mA、时间20 min、连续波,每天1次,连续治疗5 d,用热板试验、von Frey测试检测实验大鼠热痛阈和机械痛阈的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脊髓背角NPY表达变化。结果:电针治疗慢性炎性疼痛模型大鼠可以逆转CFA引起的热痛觉过敏(P<0.01)和触觉超敏(P<0.05),脊髓背角Ⅰ-Ⅱ层NPY表达增加,参与CFA诱发慢性炎性疼痛的形成(P<0.01),电针进一步诱导模型大鼠脊髓背角Ⅰ-Ⅱ层NPY表达增加(P<0.001)。结论:NPY是一种抗伤害感受的神经肽,电针治疗可以缓解CFA模型大鼠的疼痛和进一步诱发脊髓背角中NPY表达增加发挥抗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维生素D3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沙丁胺醇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永城市人民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86例CVA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43例、参照组4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抗感染治疗,参照组接受丙酸氟替卡松、沙丁胺醇治疗,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维生素D...  相似文献   
59.
总胆红素检测低限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配合临床冠心病研究,建立总胆红素(TBil)可报告的检测低限(LLD).方法 对系列胆红素(Bil)低浓度的血清和Bil空白血清作天间重现性实验.按照LLD和功能灵敏度的要求,计算限值. 结果 本实验室现有的Bil检测方法的定性LLD为0.6 μmol/L;功能灵敏度(可报告定量LLD)为2.0 μmol/L. 结论 在临床研究中,以TBil结果对冠心病作可靠估计时,只有TBil结果高于功能灵敏度才具有定量意义.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脂蛋白残粒胆固醇(RLP-C)与心血管疾病(CVD)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关联和差异及其在血脂管理中的价值。方法检测437名体检者的血糖(Glu)、RLP-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载脂蛋白(apo)A1、apo B、脂蛋白(a)[Lp(a)]、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C反应蛋白(CRP),将直接测得的RLP-C记为RLP-C-m,将计算得到的RLP-C记为RLP-C-calc,同时计算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分层比较探讨RLP-C与其他脂类风险因子的关联和差异以及不同方法对测得的RLP-C水平的影响。结果男性与女性比较,除年龄、Glu、LDL-C、sd-LDL-C和Lp-PLA2外,其他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LP-C与年龄、Glu、HDL-C、apo A1、Lp(a)、Lp-PLA2和CRP的r值均较小,呈弱相关(P0.05)。RLP-C-m、RLP-C-calc与non-HDL-C、TC、TG、LDL-C、apo B和sd-LDL-C均呈正相关(P0.001)。RLP-C-m与TG呈强正相关(r=0.899,P0.001)。RLP-C-calc与non-HDL-C和TC呈强正相关(P0.001)。RLP-C-m与RLP-C-calc、non-HDL-C均呈强正相关(P0.001)。RLP-C-m结果随RLP-C-calc结果的升高而升高,但总体结果低于RLP-C-calc。将437名研究对象按TG水平(1.00、1.00~1.99、2.00~2.99、≥3.00 mmol/L)进行分组。结果显示,RLP-C-m、RLP-C-calc、non-HDL-C、TC、sd-LDL-C水平以及RLP-C-m占RLP-C-calc的百分比均随TG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TG水平各组间RLP-C-m和RLP-C-ca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RLP-C与TG呈强正相关,是较为恒定的生物标志物。不同方法学测得的RLP-C值互不相同,但有关联性。检测RLP-C水平或可为CVD患者的血脂管理和风险控制提供帮助,但是否能作为独立的CVD风险预测因子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