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背景:血管平滑肌细胞是构成血管壁组织结构及维持血管张力的主要细胞成分。研究表明从外周血获得的平滑肌祖细胞可分化为血管平滑肌细胞。
目的:课题特点在于选择成人外周血来源的平滑肌祖细胞,并与成熟血管平滑肌细胞进行细胞形态、增殖潜能等方面异同点的比较。
设计、时间及地点:以细胞为培养对象,观察性实验,于2008-10/2009-04在江西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采取6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20 mL,6名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大隐静脉。
方法:分离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纤粘连蛋白、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和EGM培养基诱导培养;同期用胶原酶消化大隐静脉获得平滑肌细胞,用高糖DMEM培养基培养。
主要观察指标:观察细胞形态,用细胞免疫荧光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α-SMA和calponin1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结果:成人外周血中平滑肌祖细胞具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表达α-SMA和calponin1,平滑肌祖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强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能力。
结论:成人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的刺激下可以分化为平滑肌祖细胞,且平滑肌祖细胞较平滑肌细胞增殖旺盛,长时间培养不易老化,具有发展为一种理想的血管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氯化钙浓度对兔腹主动脉瘤模型建立的影响,为腹主动脉瘤的实验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选取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成3组:0.5 mol/L氯化钙组、0.75 mol/L氯化钙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含0.5mol/L氯化钙、0.75 mol/L氯化钙和生理盐水的海绵包绕浸润腹主动脉,制备兔腹主动脉瘤模型。术后6周观察各组兔腹主动脉扩张率及动脉壁组织学变化。结果 0.5 mol/L氯化钙组、0.75 mol/L氯化钙组和对照组的腹主动脉扩张率分别为87.31%、124.12%和12.10%,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0.75 mol/L氯化钙组比0.5 mol/L氯化钙组具有更明显的弹性纤维破坏降解、平滑肌细胞减少、腹主动脉扩张。结论 0.75 mol/L氯化钙浸润法是一种简单可行的兔腹主动脉瘤模型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33.
假性动脉瘤诊断和外科治疗(附1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16例假性动脉瘤临床特点,特殊检查表现和外科治疗方法。结果手术后15例远端血供正常。1例左下肢腿血供较差,后坏死截肢,并对假性动脉瘤形成机理,临床分型、诊断、以及手术时间与方式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索电化学治疗体表海绵状血管瘤方法,总结电化学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经验。方法 2002年元月~2003年6月用电化学疗法治疗颜面至足部体表海绵状血管瘤13例。结果 除1例出现术后手指功能障碍,1例出现皮肤灼伤外,其余11例包块呈不同程度的缩小或消失.疼痛症状消失.治疗后无瘢痕。结论 用电化学治疗体表海绵状血管瘤可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35.
邱结华|周为民|张永梅|周卫|袁庆文|唐新华|熊吉信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6):689-692
目的:探讨自体大隐静脉倒置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5月采用自体大隐静脉倒置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1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股浅动脉-胫后动脉旁路转流术9例,股浅动脉-腓动脉旁路转流术5例,股浅动脉-腘动脉远端旁路转流术4例,腘动脉-胫后动脉旁路转流术3例.结果:1例拟行股浅动脉-胫后动脉旁路转流术患者术中证实远端流出道差而终止手术,20例完成手术,成功率为95.2%.患者术后肢体远端血供均改善、静息疼消失、间隙性跛行距离延长、溃疡愈合;平均踝肱指数(ABI)由术前0.46±0.12上升到术后1.05±0.07 (P<0.001).18例获得随访5~59(30.6±7.5)个月,治疗效果稳定.结论:自体大隐静脉倒置旁路转流术是存在远端流出道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6.
股青肿的手术治疗体会 (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青肿是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一种严重类型,常伴有动脉痉挛,下肢动脉搏动消失,皮温低,全身反应重,易出现休克,下肢坏疽,甚至危及生命。现将10年来收治的10例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例,女8例,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年龄20~70岁,平均45岁,左下肢9例,右下肢1例,左下肢发生率高于右下肢,病程为2~5d。1.2 临床特点本组病例均为急性发病。10例均有患肢疼痛,高度肿胀,皮温低,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消失。其中皮肤大块红紫斑3例,张力性水泡8例,坏疽1例,休克2例。其诱因:6例为腹部及盆腔手术后,产后2例,创伤1例,原… 相似文献
37.
注射毒品致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五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10年来吸毒已成为社会问题。而很多吸毒自行股动脉注射毒品.由于注射器及注射液未经正规消毒,引起注射部位及血管严重感染.致大块组织坏死缺损,引起股动脉感染,形成瘤体,瘤体增大破裂大出血而危及生命。自2000-2006年,我院共收治因注射毒品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患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对家兔动脉缺血后内膜增生的影响. 方法 选用健康家兔40只,每组1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3个缺血组(缺血15 min组、缺血30 min组、缺血60 min组).分别解剖出右侧股动脉,以动脉夹钳夹使股动脉缺血段长2 cm,正常对照组只加解剖,不加阻断,缺血组分别钳夹阻断缺血15、30、及60 min后恢复血流.分别于饲养第7、14、28天后抽取外周静脉血以ELISA法检测家兔血清中的sICAM-1;同时于第28 d以免疫组化S-P法检测缺血段股动脉内皮细胞上粘附的ICAM-1及弹力纤维VG染色法计算缺血段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结果 ①正常对照组股动脉内皮细胞粘附的ICAM-1呈弱阳性表达(2.80±0.35),与缺血15 min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缺血15 min与缺血30 min(26.67±0.75)相比差异显著(P<0.01),缺血30 min组明显低于缺血60 min组(35.38±0.65)(P<0.01).②正常对照组、缺血15 min组股动脉内膜无增生;缺血30 min组见动脉内膜明显增生,与缺血60 min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 结论 动脉缺血后通过测定ICAM-1值判定内膜增生程度与ICAM-1值有关.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 探讨保留脾脏的断流加分流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3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保留脾脏的选择性断流加近端脾肾静脉桥式分流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570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710 mL、术前平均门静脉自由压为2.94 kPa,桥式分流后平均门静脉压力为2.50 kPa;术后无并发症,脾功能亢进缓解.术后胃镜显示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显著减轻;彩色多普勒及腹部CTA显示门静脉主干及脾静脉术后曲张程度减轻,桥式分流通畅.结论 保留脾脏的断流加分流术技术上可行,有较好的安全性,临床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