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31.
目的:观察中医心理治疗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精神症状方面的改善作用。方法:研究采用随机配对双盲设计。将研究对象随机配对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60例,所有受试对象均给予常规抗病毒西药治疗,而其中一组患者安排每周接受一次中医心理治疗,疗程共12w。甲乙两组在治疗前统计年平均复发次数;治疗前后2w进行24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治疗后所有受试对象随访1年,统计治疗后1年的年平均复发次数。结果:中医心理治疗组治疗后HAMD、HAMA评分及年平均复发次数明显低于单纯西药治疗组(P〈0.01),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医心理治疗能明显改善RGH患者精神抑郁及焦虑症状,降低RGH的年复发次数。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基于临床状态医学理论治疗前循环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心理状态的变化。方法将74例符合研究标准患者随机分入临床状态医学治疗组、对照组,进行12周治疗,治疗组予以常规脑血管病二级预防药物联合中药辨证治疗及中医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仅予以脑血管二级预防用药,观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Rankin量表(mRS)、中风病中医症状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宗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宗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值变化等变化。结果 (1)治疗组总有效率87.5%,优于对照组66.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减分率临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临床治疗组治疗后SCL-90、SDS、SAS分值差别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临床状态医学理论的身心兼顾疗法能较好的改善前循环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增加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33.
中医药超早期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优势与设想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缺血性中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仍是超早期治疗的难点,尽管有人认为溶栓治疗是超早期治疗首选的重要治法,但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倾向于在早期必须进行综合性治疗。近年来,中医药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研究已从经验医学进入到实验医学的领域。大量的研究证实,许多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尤其是活血化淤药物有明显的改善其病理生理过程(如脑缺血后再灌注继发脑损害等)的作用,此外,还对模型脑的含水量、细胞离子浓度、神经递质及超微结构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证实以上很多中药对缺血性损害有保护或逆转作用,为中医药超早期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科学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4.
目的通过总结虢周科教授治疗疑难杂病的经验,探讨疑难杂病的治疗。方法选取虢周科教授临床案例详述临证经过,总结其精华。结果虢周科教授从医30余载,潜心研究,善于思考,总结了一套自己的临证诊疗体系,并以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为基础,提出了从状态医学角度治疗疑难杂病,临床疗效非常显著。结论虢教授治疗疑难杂病疗效确切,为同道治疗疑难杂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运用中药三期五脏十候辩证法治疗抑郁症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对比治疗8 W前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检测基线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8 W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RSD-17)因子分均优于基线水平(P<0.05),总有效率相当(P>0.05),其中焦虑/躯体化、体重、睡眠障碍三个因子分两组患者改善程度接近,但西药组在改善认知障碍及迟滞两因子分方面优于中药组(P<0.01);两种治疗起效时点相近;两组患者中医症状量表减分率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两组对表情、睡眠、食欲、心烦、自卑、疲乏、平静、周身不适及性欲的改善程度接近,在改善兴趣、活动、愉快感、言语、自杀、自信心方面,西药组优于中药组(P<0.01);西药组较中药组不良反应多。结论通过三期五脏十候辨证法运用中药治疗抑郁症具有不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高的优势,其临床疗效及起效时间与抗抑郁西药疗效想当,但两者改善临床症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6.
虢周科教授经过多年临证实践,针对血管性痴呆"虚、痰、瘀"的病机特点,在健脾益肾,化痰通络的基础上,制定了脑髓康治疗血管性痴呆,取得了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清脑益智方含药脑脊液对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神经元存活率、凋亡及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清脑益智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部分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将神经元细胞(CNC)按照1×106的浓度接种于细胞培养板,将CNC分为正常组(简称NC组)、缺氧复氧组(简称MC组)、正常脑脊液组(简称N-CSF组)、清脑益智方含药脑脊液高剂量组(简称QN-H组)、清脑益智方含药脑脊液低剂量组(简称QN-L组)、恩必普组(简称NBP组)。除NC组外,其余各组均在添加相应干预措施后进行缺氧24 h复氧24 h处理。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PI3K及磷酸化Akt蛋白表达;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PI3K、Akt、mTOR基因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MC组CNC活力(OD值)下降 (P<0.01)。CNC凋亡数目明显增多(P<0.01)。PI3K、Akt、mTOR基因表达均显著降低,p-PI3K、p-Akt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MC组比较,QN-H组OD值升高明显(P<0.01);QN-H、QN-L、NBP组神经元凋亡数目明显减少(P<0.01),其中QN-H组神经元凋亡数目较NBP组更少(P<0.01);QN-H组PI3K、Akt、mTOR基因表达水平均提高(P<0.05, P<0.01),QN-L组PI3K、Akt基因表达水平亦升高 (P<0.01);QN-H、QN-L、NBP组的p-PI3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清脑益智方能提高缺氧复氧致皮层神经细胞活力,减少缺氧复氧引起的皮层神经元的凋亡数目,此作用可能与清脑益智方对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滋阴清热法对抑郁模型大鼠的影响,揭示知母的抗抑郁作用机理。方法:分别从分子水平及病理改变对比3组间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酪氨酸激酶B(TrkB)在抑郁症大鼠模型脑内表达情况。结果:光镜结果提示滋阴清热治疗可使大脑外层皮质区神经元细胞、锥体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细胞核核仁明显未见病理性变化,锥体细胞层毛细血管未见出血;免疫组化结果提示生理盐水组及滋阴清热组大鼠5-HT、NE、BDNF、TrkB的表达较正常组差(P〈0.05),但生理盐水组和滋阴清热组的5-HT表达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清热中药知母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但其具体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观察通脉消斑膏贴敷人迎穴联合针刺治疗痰瘀互结型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痰瘀互结型颈动脉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治疗组给予通脉消斑膏贴敷人迎穴联合针刺风池、人迎、血海、丰隆、足三里、太冲穴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改善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颈动脉IMT改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研究过程中,2组各脱落3例,最终各有30例患者完成试验。(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组为60.00%(18/30),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总体疗效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3)颈动脉IMT改善疗效: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56.67%(17/30),对照组为26.67%(8/30),组间比较,治疗组颈动脉IMT改善疗效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颈动脉IMT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对中医证候积分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2组颈动脉IM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2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均无明显异常。【结论】 通脉消斑膏贴敷人迎穴联合针刺治疗对痰瘀互结型颈动脉斑块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减少颈动脉IMT,改善血脂水平,降低中医证候积分。  相似文献   
40.
本文旨在归纳和总结虢周科教授治疗失眠伴焦虑状态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虢周科教授为广东省名中医,他认为失眠伴焦虑状态以肝经郁热,阴血不足为核心病机,在治疗上当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提出以“解郁安神、滋阴清热”为基本治疗原则。虢教授经过数十年临床经验的积累,凝练出郁乐冲剂作为底方,并兼顾个体症状差异,加减化裁,精准用药,同时注重心理疏导和临床状态的改善,在失眠伴焦虑状态治疗上取得良好疗效。现通过介绍失眠伴焦虑状态的定义、病因病机、遣方用药以及临床医案,总结虢周科教授治疗失眠伴焦虑状态的经验,将名医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为临床上治疗该病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