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马蕾  虞伟 《江苏医药》1996,22(12):829-830
用ELISA法测定了丙肝患者血清中肝细胞刺激物质(HSS)的含量和抗HSS自身抗体(HSS-Ab)及HSS特异免疫复合物(HSS-IC)水平。55例丙肝患者中有44例(80.0%)HSS水平显著升高。40例(72.7%)检出HSS-Ab,20例(36.4%)检出HSS-IC。  相似文献   
22.
<正> 甲胎蛋白(AFP)是胎儿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糖蛋白。羊水和母体血清中AFP浓度的升高,对胎儿神经管缺陷和其他遗传缺陷的产前诊断,具有应用价值。在大多数原发性肝细胞癌和内胚窦癌患者血清中测得血清中AFP浓度升高,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也是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疗效的一项指标。目前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清中AFP浓度已在临床广泛开  相似文献   
23.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不同粒径量子点(QDs)标记抗体在抗核抗体(ANA)检测中的成像效果,评价其在临床样本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Hep-2细胞为抗原片,分别以QD655和QD605标记第二抗体(二抗),用间接免疫荧光分析(IIFA)检测114例自身免疫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ANA,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二抗为对照。单特异性ANA用免疫印迹法(IBT)确认。比较和评价各法应用效果。结果经对114例患者血清研究发现,两种QD标记二抗均可见与FITC标记二抗检测ANA结果相同或类似的荧光模式,但ANA滴度略显不同,对核颗粒型与胞浆颗粒型ANA测定灵敏度以QD655为最高,QD605次之,FITC标记二抗相对较弱。而对核均质型、核仁型与核着丝点型ANA测定灵敏度高低依次为FITC、QD655和QD605标记二抗。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种QD与FITC标记物检测ANA滴度结果均呈高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834、0.832(P均<0.01)。两种QD标记二抗对核颗粒型、胞浆颗粒型荧光模式与FITC标记二抗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均为100%;而核均质型与核仁型检测,阳性结果符合率为80.6%~84.4%。30例用FITC标记二抗检测ANA阴性血清中,两种QD标记二抗检测均见1例ANA阳性。两种QD与FITC标记物检测ANA总符合率均超过90.0%,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值均>0.75)。结论 QD655和QD605标记二抗用于ANA检测总体结果稳定、灵敏、可行;QDs粒径越大其标记二抗测定ANA灵敏度越高,但对某些低滴度免疫荧光核型(包括核均质型、核仁型与核着丝点型)ANA有漏检可能。  相似文献   
24.
庚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自身抗体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相似文献   
25.
研究抗U1 RNP Sm抗体与人淋巴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将抗U1 RNP Sm自身抗体与人淋巴细胞共育 ,37℃ 48h后用电镜观察抗体作用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 ;瑞氏 姬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率 ,并与流式细胞术进行比较。结果 :电镜观察发现与抗U1 RNP或抗Sm抗体共育后的淋巴细胞发生典型凋亡形态学改变 ,瑞氏 姬姆萨染色计数凋亡率分别为(9.95± 2 .15 ) %和 (15 .72± 3.2 0 ) %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与形态学方法相符。DNA电泳出现典型梯状条带。结论 :抗U1 RNP Sm抗体具有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的能力。  相似文献   
26.
联合检测血清CA125和HE4用于卵巢癌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血清CA125和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水平在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测定187例女性血清标本,其中卵巢癌92例,卵巢良性疾病39例,健康体检女性56例,用微粒子酶免疫法(MEIA)和ELISA法分别测定血清CA125和HE4含量。结果卵巢癌组CA125和HE4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对照组和良性疾病组HE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卵巢良性疾病作参照,单独检测血清HE4水平对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性为57.6%,低于单独检测CA125的77.2%;但其特异性为97.0%,高于CA125的85.0%。以二者其中之一高于参考值即视为阳性时,联合检测HE4和CA125对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性为94.6%,特异性可达85.0%。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A125和HE4有助于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7.
目的 优化并建立CCP/AST分泌干扰素γ(IFN-γ)与白细胞介素4(IL-4)的ELISpot方法,以探讨CCP/AST细胞在R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临床意义.方法 以CCP抗原肽为特异性刺激物,FLAG肽为对照,用ELISpot检测64例RA患者和64例非RA患者及30名健康人PBMC分泌IFN-γ、IL-4的阳性SFC频数与比值,并评估其在RA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同时对上述3项指标与RA患者的关节症状及其他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RA患者中特异性分泌IFN-γ和IL-4-的SFC分别为39(12~77)个/3×105PBMC和1(1~3)个/3×105PBMC,阳性率分别为81.3%和18.8%;IFN-γ与IL-4的SFC频数比值为15(5~39),阳性率78.1%.其中IFN-γ的SFC和两者频数比值均显著高于非RA疾病(Z分别为-7.458、-7.019,P均<0.01)和健康对照组(Z分别为-6.643、-5.760,P均<0.01),且这2项指标在抗CCP抗体阳性与阴性的RA组中均显著高于系统性红斑狼疮(Z分别为-6.573、-6.098、-4.552、-4.726,P均<0.01)、强直性脊柱炎(Z分别为-3.520、-3.326、-2.950、-2.126,P均<0.01或0.05)、其他自身免疫病(Z分别为-4.838、-4.418、-3.681、-3.839,P均<0.01)和健康对照组(Z分别为-6.553、-5.578、-4.635、-4.163,P均<0.01).用IFN-γ-SFC、IL-4-SFC和IFN-γ-SFC/IL-4-SFC频数比值3项指标联合检测RA的ROC曲线下面积和Youden指数分别为0.910和0.747,其诊断R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和87.2%,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4%和91.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FN-γ-SFC/IL-4-SFC频数比值不仅与抗CCP水平显著相关(r=0.393,P<0.01),而且与患者的关节症状,如肿痛关节数(r=0.429,P<0.01)、破坏关节数(r=0.463,P<0.01)、RF(r=0.166,P<0.01)及ESR(r=0.199,P<0.05)亦显著相关.结论 RA患者体内广泛存在CCP/AST的活化和异常,并呈CCP抗原特异性Th1细胞优势状态,这为客观了解RA瓜氨酸化蛋白介导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状态及细胞因子网络调节功能提供了新的试验依据,并具有潜在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索一种新型的适用于生物分子偶联的固相载体,并对其用于蛋白质与抗原分子微阵列制作的实验条件和检测结果进行评价。方法 于氨基硅烷化的载玻片表面制作琼脂糖凝胶膜,经NaIO4氧化和戊二醛分子偶联后,得到3种不同的凝胶表面,分别考察其固定生物分子的偶联效率、检测敏感度和稳定性能,并用原子力显微术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其表面进行表征和对比研究。结果 未经氧化的琼脂糖凝胶基片固定生物分子的能力和检测敏感度低于经NaIO4氧化与后续醛化处理的基片,其中又以后者的应用效果最佳,温度因素(实验温度分别为37℃、25℃和4℃)对用此法制作的蛋白质与抗原分子微阵列的使用无显著影响。表征结果提供了琼脂糖凝胶表面固定生物分子的直接证据和内在机制。结论 经修饰处理的琼脂糖凝胶基片可有效固定不同的生物分子,用其作为固相表面制作的蛋白质与抗原分子微阵列可取得较为理想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29.
<正> 本文报道了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了11种单克隆抗体。应用这些单克隆抗体固相夹心免疫放射测定法鉴别出甲眙蛋白(AFP)分子上4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将AFP以牛胃蛋白酶进行水解。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获得一分子量为25 000D的片断。用抗血清放射免疫竞争法测出此片断免疫活性为完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方法进行讨论。结果33例行保守治疗,其中5例症状加重、6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中转手术;4例症状较重者直接手术治疗。行单侧钻孔引流手术,1例行积液腔-腹腔分流术。随访3个月,头痛头晕消失或好转26例,恶心呕吐消失16例,轻瘫均好转。经头颅CT复查,行保守治疗的22例积液完全消失6例,减少8例,8例未变化;15例手术患者积液积液完全消失10例,明显减少4例,1例复发。结论老年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形成机制可以用多种学说来解释。根据积液特点可采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