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157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目的:探究合并2型糖尿病与否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椎管内相应参数是否产生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3年(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来所有腰椎管狭窄住院患者。在隐藏病史情况下行单盲测量,对比合并2型糖尿病组(DM+)与非合并2型糖尿病组(DM-)在黄韧带厚度、下关节突间距及椎管有效腔隙矢状径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通过测量与对比研究发现,合并2型糖尿病组与非合并2型糖尿病组黄韧带厚度分别为(5.23±0.71)mm和(4.42±0.60)mm,下关节突间距为(11.32±1.23)mm和(12.09±1.57)mm,椎管有效腔隙矢状径为(7.57±1.87)mm和(8.24±1.74)mm;两组在此三种参数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椎管内相应参数产生一定影响,其可能对腰椎管狭窄的发生有诱发作用。  相似文献   
62.
颈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颈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效果.方法 24例齿状突骨折病人,在X线监测下施行颈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并分析结果.结果 随访6~40个月,全部病人获得骨性愈合,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齿状突骨折应用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可获得良好结果,能保留寰枢椎间的运动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3.
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提供临床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0对中国成人干燥寰枢椎配对标本上,对与临床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相关的数据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冠状面上螺钉植入最小外偏角(5.5±2.0)°(0°~13.0°),最大外偏角(23.6±2.1)°(17.5°~32.5°),矢状面上螺钉植入最小后倾角(14.9±2.6)°(9.0°~27.0°),最大后倾角(25.6±2.5)°(17.5°~33.5°),内侧钉道距离(16.58±1.49)mm(13.78~21.86mm),外侧钉道距离(26.44±1.75)mm(21.81~33.78mm)。结论: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16~26mm长度的螺钉,外倾5°~23°、后倾15°~26°方向拧入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究聚d,L-乳酸,神经生长因子(PDLLA/NGF)可吸收性复合导管桥接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再生修复的促进作用,为临床上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修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4组:自体神经移植(A组),单纯PDLLA导管(B组),PDLLA加一次性给NGF(C组),复合导管(D组)。制作坐骨神经10 mm缺损,按上述分组桥接,手术后1、2、3月每组各取5只修复处组织。行大体观察、三头肌湿重、光镜观察与图像处理、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同时间段组间比较,三头肌恢复率A组高,D组次之,C组较差,B组最差(P<0.05)。组织学观察及图像分析显示,D组再生神经的数、质量都显著优于B、C组(P<0.05),接近A组。电镜观察显示A、D组中段神经纤维密度大、直径大、髓鞘厚,内有发育良好的神经丝和微管。B、C组神经稀、直径小、髓鞘薄、无髓神经相对多。结论PDLLA/NGF复合导管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用该管桥接修复大鼠受损的坐骨神经,能有效地促进其再生。  相似文献   
65.
脊髓型颈椎病术中体感诱发电位变化与手术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EP)检测结果与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采用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8例,男45例,女23例;年龄36~68岁,平均47.5岁。病程1 ̄6年,平均3.6年。单节段椎间盘突出24例:C3-42例,C4-54例,C5-614例,C6-74例;多节段椎间盘突出44例:C4-5、C5-621例,C5-6、C6-723例。根据术中SEP值改善情况分为两组,A组20例(术中SEP值改善超过50%),B组48例(术中SEP值改善低于50%)。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4、12、24周JOA分值,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推断JOA分值与SEP之间关系。结果两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JOA分值分别为9.25±1.18、9.48±0.93(P>0.05),术后1、2、4周时A组患者JOA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SEP检测结果与临床症状改善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SEP检测有助于了解脊髓功能,预测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6.
手部关节位置对指伸肌腱止点断离裂隙的影响时宏富徐永年蔡贤华对指伸肌腱止点断离(锤状指)治疗的传统方法是将远侧指间关节(DIP)固定于背伸5°,近侧指间关节(PIP)屈曲60°,6~8周,而腕关节(Wrist)和掌指关节(MP)不固定,多数患者可取得满...  相似文献   
67.
髋关节脱位伴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髋关节脱位伴髋臼骨折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34例髋关节脱位伴髋臼骨折,对髋关节前或后脱位者急诊行髋关节复位,25例复位成功者5-7天后行髋臼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4例复位不良者即刻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术;4例中心性脱位者先行骨牵引,1周后行手术治疗;1例合并股骨头粉碎性骨折性10天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31例获得随访,优23例,良3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3.9%。结论 髋关节脱位伴髋臼骨折应尽早诊断,必要时行CT检查。治疗上,应尽快行髋关节复位,对骨块复位不良者应尽早开放复位内固定。其预后与骨折类型、部位、治疗时机、骨折复位是否良好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8.
目的比较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武汉总医院骨科2013年12月—2016年9月治疗5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chatzker V型骨折33例,Ⅵ型18例。根据术前是否行3D打印骨折模型分为3D打印辅助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3D打印辅助手术组19例,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21~65岁,平均44.7岁。传统手术组32例,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19~62岁,平均47.1岁。记录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及术后6个月膝关节Rasmussen评分和HSS膝关节功能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结果术后5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3D打印辅助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97.7±13.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07.4±41.7)m L,术中透视次数(4.6±1.5)次;术后6个月影像学Rasmussen评分(16.8±1.8)分,HSS评分(90.1±5.9)分。传统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110.5±17.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91.1±5.2)m L,术中透视次数(6.4±1.7)次;术后6个月Rasmussen评分(16.5±2.6)分,HSS评分(88.3±6.3)分。3D打印辅助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传统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Rasmussen及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以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透视次数,但对术后6个月时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未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9.
[目的] 为国人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50套中国成人配套干燥寰枢椎标本上,对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的相关解剖学数据进行测量.[结果]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以枢椎前弓下缘与枢椎椎体侧缘交界点上方4mm处为进钉点,在矢状面上螺钉植入的最小外偏角为(10.80±2.10)°,最大外偏角为(25.13 ±3.12)°,冠状面上最小后偏角为(8.85±2.12)°,最大后偏角为(26.96 3.09)°,枢椎正中至枢椎横突孔内侧缘距离为(14.12±1.28)mm,内、外侧钉道长度分别为(17.48±2.10)mm和(25.41±2.59)mm.[结论] 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中,两侧置入螺钉的理想的钉道角度为外偏10°-25°,后倾9°-27°、理想的螺钉长度为17~25 mm,由枢椎前缘正中向外分离显露不宜超过14 mm.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肩峰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自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5例肩峰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2例;患者年龄范围18 ~ 60岁,平均年龄(34.67±15.53)岁;致伤原因:交通伤8例,摔伤2例,坠落伤3例,运动伤2例。肩峰骨折分型,OgawaⅠ型5例,OgawaⅡ型10例;肩锁关节脱位分型,TossyⅡ型7例,TossyⅢ型8例。治疗方案均为肩峰骨折采用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采用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1年根据患者患侧肩关节活动范围及肩关节Constant-Murely评分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价。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至少1年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60±9.83)个月,术后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伤口感染、骨折愈合不良、骨折脱位复位丢失、肩峰下撞击、钢板螺钉松动等情况。术后1年肩关节活动范围:外展90° ~ 145°,平均(114.00±19.29)°;上举100°~180°,平均(136.67±27.10)°;后伸30° ~ 60°,平均(42.00±10.66)°;外旋30° ~ 45°,平均(38.00±6.76)°。术后1年Constant-Murely评分70 ~ 96分,平均(85.73±7.26)分,优5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80%。 结论锁骨钩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肩峰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操作安全、简单、疗效确切,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满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