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1篇
  4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背景:很多临床报道认为双钢板方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是较为理想的方法,但对于放置方式一直存在争议。目的:比较肱骨髁间骨折应用双钢板固定时,3种不同放置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18具防腐肱骨标本,制成肱骨远端T型髁间骨折模型,在髁间骨折线两侧各贴2个(共4个)应变片。随机予以背侧双钢板固定、垂直双钢板固定、平行双钢板固定,在压缩载荷下,对3种内固定方式进行应变、位移、刚度的测试。结果与结论:①从载荷-位移数据中可以看到:当载荷低于500N时,3种内固定方式位移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500N时,平行双钢板压缩位移小于背侧双钢板固定、垂直双钢板固定(P<0.05)。②3种内固定应变较小的是平行双钢板固定,另两种钢板固定方式应变较大,前者与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内外髁的应变大于髁间应变,外髁的应变最大。当载荷低于300N时,3种内固定方式的刚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300~500N外力的载荷下轴向压缩刚度以平行双钢板内固定最高,背侧双钢板和垂直双钢板较低,前者与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由此可见,同等载荷下,平行钢板固定效果最佳,垂直钢板固定和背侧钢板固定之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62.
蔡浩  李波  肖勇  李云峰 《吉林医学》2013,34(18):3636-3636
目的:进一步探讨引发老年癫痫的病因,以及临床特点和预后治疗。方法:选择81例老年性癫痫患者,进行心电图、脑电图以及头颅CT扫描。结果:其中有77例患者明确病因,大约占到患者人数的95.20%。所有患者都经过3 d头部MRI或24 h头颅CT检测,52例脑卒中患者,占患者人数的64.20%,结论:对于老年癫痫病的发作,应该及早的发行,并且针对病因及时的采取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与血浆渗透压水平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急性脑卒中提供一定指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住院时的血浆渗透压进行检测,并分析与血浆渗透压的相关因素和血浆渗透压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合并各类疾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渗透压升高发生率明显,其中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血浆渗透压升高发生率明显高于合并其它疾病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渗透压升高组预后与正常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死亡患者血浆渗透压明显高于存活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浆渗透压水平与急性脑卒中死亡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渗透压升高是导致急性脑卒中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渗透压的测定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4.
目的:设计股骨转子间骨折双头自动加压新型外固定支架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在单侧成角外固定器和Ilizarov技术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研制双头自动加压新型外固定支架。2006年10月至2010年12月,用此新型外固定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20例,男67例,女53例;年龄60~93岁,平均76.7岁。按Evans标准:Ⅰ型65例,Ⅱ型41例,Ⅲa型10例,Ⅲb型2例,Ⅳ型2例。手术时间为伤后0~11d,平均5d。按照Sanders评分标准对术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116例获得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0~13周,平均12周。术后针孔感染5例,无深部感染发生,无骨折不愈合及髋内翻,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根据Sanders评分标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疼痛(9.07±0.41)分,行走(9.23±1.00)分,功能(9.42±1.10)分,运动肌力量(9.31±1.06)分,日常活动(9.22±1.03)分,X线评估(10.00±0.00)分,总平均分(56.27±4.16)分,其中优106例,良6例,差4例。结论:双头自动加压外固定器使用方便,兼有加压和微创双重功能,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5.
胆囊癌扩散较快且较广泛,癌细胞可直接浸润到邻近的肝、十二指肠、横结肠等组织。美国死于胆囊癌的患者约占癌症死亡人数的1%:占消化道癌的死亡数的3%。国内报道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七位。原发性胆囊癌侵及横结肠较为少见,现报告一例。患者女性,54岁,农民,住院号:46330,有右上腹反复疼痛病史40年,近3个月来呈持续性隐痛并向右腰背部放射。伴有右上腹肿块。B超提示“胆囊癌”,于1987年11月26日入院。  相似文献   
66.
居民病伤死亡原因调查是研究居民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能够反映各种疾病对人群生命威胁的严重程度,同时亦可反映当地的经济、文化教育和卫生水平,并为制订卫生工作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70年代中期,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全国8亿5千万人群的全死因回顾调查,曾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它不仅为全面评价我国居民健康水平,评价和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有  相似文献   
67.
蔡浩 《中国肿瘤》1992,1(12):40-40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和浙南制药厂研制生产的抗癌新药——盐酸米托蒽醌获得国家医药管理局1991年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内29家医院临床单用米托蒽醌治疗恶性肿瘤164例,有效率为25.6%,联合化疗267例有效率为62.9%。对乳腺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疗效肯定,对肝、胃、肠等消化道癌有效,对肺癌、胆管癌、蕈样霉菌病亦有治疗作用。米托蒽醌与多种抗癌药有协同作用,与其它蒽环类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对采用标准化疗方案治疗失败或复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滚痰丸在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效果。方法:使用随机双盲法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滚痰丸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等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高于对照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滚痰丸在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提高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表达,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表达。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究对卧床排尿困难患者实施艾灸盒温灸联合耳穴埋豆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将2016年2月~2018年6月我院50例卧床排尿困难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应用艾灸盒温灸联合耳穴埋豆治疗)、对照组(25例,应用常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导尿率、尿路感染发生率、排尿困难评分、舒适度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72.00%),P0.05;观察组导尿率(4.00%)、尿路感染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28.00%、16.00%),P0.05;观察组干预后排尿困难评分[(0.23±0.02)分]低于对照组的[(0.87±0.10)分],且舒适度评分[(96.16±3.02)分]高于对照组的[(83.97±3.10)分],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89.21±5.21)分]高于对照组的[(80.42±5.12)分],P0.05。结论:对卧床排尿困难实施艾灸盒温灸联合耳穴埋豆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排尿困难症状,增加舒适度。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评价“创面床准备”理论的实施对慢性创面的治疗效果,从而得出一个系统、规范、科学的慢性创面治疗原则.方法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万方,中国期刊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和PubMed等电子数据库,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创面床准备”理论实施的研究文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65个研究、3989例各种慢性创面疾病患者.干预措施包括不同时期选择合适新型敷料、各种生长因子,清创及封闭式负压引流.按测量指标和干预措施进行亚组分析,得出结果:实施“创面床准备”理论,其创面的愈合率[0R=2.12,95% CI( 1.79,2.52)]、愈合时间[WMD =-12.38,95% CI(-15.14,-9.62)]、换药次数[WMD=-15.56,95%CI(-20.57,-10.56)]、需要植皮手术的例数[ 0R=0.26,95% CI (0.10,0.66)]、缩小创面面积[WMD=8.97, 95% CI( 1.04,16.91)]、植皮手术成功率[0R=5.69,95%CI(2.19,14.82)]均优于对照组,治疗费用[WMD=- 1.53,95%CI(-10.38,7.33)]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创面床准备”理论指导治疗,可以提高创面的愈合率,减少创面愈合时间,加速缩小创面面积,减少换药次数,减少需要植皮手术率,提高植皮手术成功率,并且不增加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