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贝他根滴眼对幼兔视轴发育及屈光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Batagan降低眼压对幼兔眼轴发育和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 1月龄新西兰大白兔30只,1眼滴Batagan每日1次,另眼滴生理盐水每日1次作对照。Schiotz眼压计测量眼压。6个月后用托吡卡胺扩瞳检影。处死动物取眼球测量其前后径。取眼球标本作普通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 Batagan滴眼能有效降低兔眼眼压4h以上。经持续用药6个月后,其远视度数下降程度小于对照眼,且眼球前后径平衡值小于对照眼。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等组织,未发现异常病理改变。结论 发育期眼轴受到眼压影响,降低眼压确能起到抑制眼轴过度发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MMP-9、TIMP-1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高眼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etina ischemia-reperfusion,RIR)损伤时大鼠视网膜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1,TIMP-1)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利用前房高压灌注法造成大鼠视网膜缺血1h,再恢复其供血,并于再灌注0h、3h、12h、24h、48h和72h后处死,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视网膜MMP-9和TIMP-1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RIR 0h视网膜MMP-9表达极弱,MMP-9阳性染色于RIR3h出现,12h迅速增加,24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72h接近正常。RIR各时段TIMP-1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 MMP-9是参与RIR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3.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即早基因C-FOS、C-JUN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琴  蔡小军 《眼视光学杂志》2005,7(2):128-130,134
目的观察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etinal ischemia reperfusion,RIR)后,凋亡即早基因c-los、e—jun及白介素1β(IL-1β)多肽在视网膜各层细胞中的表达变化,进一步明确凋亡即早基因和白介素1β与RIR损伤发生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前房灌注生理盐水,形成130mmHg(17.3kPa)高眼压,诱导大鼠视网膜缺血60min,解除高眼压,建立RIR模型。缺血60min,再灌注1h、3h.6h、12h、24h后作视网膜石蜡切片,观察c—fos、c-jun及IL-1β的免疫组化结果。结果正常对照组未见c—fos、c-jun及IL-1β的表达,RIR后,c-fos、c—jun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ganglion cell layer,GCL)和内核层(inner nuclear layer,INE)的表达为,再灌注1h少量表达,3h达到高峰,6h开始下降,12h、24h几乎趋于正常组表达。IL-1β在再灌注12h、24h出现表达。而外核层(outer nuclear layer,ONE)几乎均无无阳性表达。结论c—fos、c-jun及IL-1β参与RIR损伤的发生,RIR中视网膜节细胞层和内核层细胞存在凋亡征象。  相似文献   
94.
术中应用紫杉醇防治兔后发性白内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紫杉醇(Taxol)防治兔后发性白内障形成的效果及其对兔眼的毒性作用。方法40只兔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行单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为对照组,手术时在0.3 ml灌注液中加入紫杉醇于晶状体囊袋内进行水分离(分三种浓度:4μg/ml、8μg/ml、16μg/ml)为用药组。定期进行临床观察。术后3个月对后囊混浊行裂隙灯照相,用光镜观察晶状体后囊的形态学变化。用透射电镜观察角膜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术后3个月用药组晶状体后囊透明度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后囊混浊评分和发生率高于用药组,对照组后囊混浊评分5只为3,高于用药组(0只为3)(P<0.05)。对照组晶状体后囊前覆盖一层晶状体上皮细胞。用药组晶状体后囊前无明显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角膜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角膜细胞核膜边界完整。结论紫杉醇可能为预防后发性白内障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缺血性视神经病变(ION)的病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7只眼)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ION的临床资料,7例患者分别行眼底、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视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等检查,予以激素、扩管、营养神经及对症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7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视盘水肿减轻或消失,出血部分吸收或完全吸收,5例视野得到改善,无1例发生视神经萎缩。结论白内障术后眼压与睫状后动脉以及筛前毛细血管灌注压平衡破坏可导致ION,表现为突然视力障碍,眼底出现视神经乳头水肿乃至视神经萎缩。术后及早发现、尽早使用激素、血管扩张剂等治疗,可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并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96.
目的:以生脉饮对大鼠心肌缺血模型气阴两虚证进行反证研究,为中医气阴两虚证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强制性游泳导致疲劳,结合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Pit)1U/kg,复制大鼠心肌缺血气阴两虚证模型,依据益气养阴的治法选择经典复方生脉饮进行反证研究,观察对II导联心电图以及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联合使用两种造模因子,可使大鼠心电图产生缺血性改变,血清CK及LDH活性明显增高(P<0.05,P<0.01),血清SOD活性明显下降(P<0.01),血清MDA含量显著增高(P<0.01)。生脉饮能够改善模型动物心电图,降低血清CK及LDH的活性,升高血清SOD活性并降低血清MD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联合运用强制性游泳导致疲劳和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可以构建大鼠气阴两虚型心肌缺血病证结合模型,生脉饮对症治疗可以改善心电图、保护心肌。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在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之前黄斑区视功能状态。

方法:选择来我院眼科行眼部检查无视力改变及眼底异常的DM患者70例140眼(20~<30岁8例16眼,30~<40岁18例36眼,40~<50岁24例48眼,50岁以上20例40眼); 正常人80例160眼(20~<30岁20例40眼,30~<40岁20例40眼,40~<50岁20例40眼,50岁以上20例40眼)作为对照组。采用MP-1微视野计对正常组和DM组行眼底成像和黄斑部微视野检查,记录受检眼黄斑20°范围内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MS)、2°和4°固视稳定性及固视点位置。

结果: 20~30岁中,DM组和正常组黄斑20°范围内MS值分别为15.32±1.82、19.41±0.32dB; 30~40岁中,糖尿病组和正常组MS值分别为14.93±2.11、18.92±0.73dB; 40~50岁中,MS值分别为14.55±2.84、18.21±0.53dB; 50岁以上组, MS值分别为13.21±2.25、17.14±1.21dB; 同一年龄段,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受检者均为中心固视。正常组共160眼,固视稳定眼124眼(77.5%),固视相对不稳定眼36眼(22.5%); 糖尿病组共140眼,固视稳定眼109眼(77.9%),固视相对不稳定眼31眼(22.1%),两组固视稳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49,P>0.05)。

结论: DM患者在出现视网膜形态学改变之前,黄斑区视功能已受到损害,其20°范围内视网膜光敏感度已受到损害; 但其固视位置及固视稳定性相对正常人而言尚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98.
目的:系统评价抗VEGF与激光治疗1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疗效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BM、The Cochrane Library、WanFang Data、CNKI和VIP数据库,收集比较抗VEGF与激光用于治疗1型ROP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01-06,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提取资料,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抗VEGF与激光组相比,复发率无差异[RR=0.94,95%CI(0.17~5.23),P=0.94];亚组分析Ⅰ区有差异[RR=0.17,95%CI(0.05~0.62),P=0.007];Ⅱ区无差异[RR=2.20,95%CI(0.07~73.48),P=0.66]。与激光组相比,再治疗率无差异[RR=2.36,95%CI(0.70~7.99),P=0.17],亚组分析Ⅰ区无差异[RR=0.33,95%CI(0.01~7.50),P=0.49];Ⅱ区有差异[RR=13,95%CI(1.84~92.01),P=0.01]。两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RR=0.87,95%CI(0.54~1.40),P=0.57]。结论:激光和抗VEGF疗效相当,但在降低Ⅰ区复发率方面抗VEGF则更有优势,降低Ⅱ区再治疗率方面激光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99.
许多视网膜疾病由原发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病变导致整个视网膜退行性改变,视功能恶化,最终失明。此类疾病,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通过移植的方法,置换有病变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的机制探讨及有效治疗提供了光明的前景。本文就有关移植方法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中间普雷沃菌引起脊柱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 方法 总结某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例中间普雷沃菌引起脊柱感染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 并检索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 患者男性, 50岁, 因\"腰痛伴双下肢疼痛2个月\"入院, 取病变组织进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测示中间普雷沃菌, 诊断为中间普雷沃菌脊柱炎, 经开放病灶清除、置管冲洗+自体骨移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后给予头孢曲松钠和甲硝唑静脉滴注, 奥硝唑冲洗治疗后感染获得控制。共检索出符合条件文献16篇, 加上本病例, 共纳入17例患者, 其中男性7例, 女性10例; 危险因素主要为糖尿病和使用皮质类固醇病史(占35.3%); 最常见的侵犯部位为腰椎(12例)、胸椎(6例)等; 病原学培养阳性13例; 分子学检测阳性3例, 染色镜检阳性1例。17例患者均接受了抗厌氧菌治疗, 其中14例联合手术治疗; 1例死亡, 病死率为5.9%, 5例存在部分神经功能损伤, 致残率为29.4%。抗厌氧菌治疗联合手术者生存率为92.8%, 3例单独抗厌氧菌治疗未行手术者均治愈。 结论 中间普雷沃菌是一种机会致病菌, 多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者, 易误诊, 建议尽早送检mNGS明确病原体, 以争取救治时机, 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