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31.
目的:探讨AO空心针加带旋股内动脉深支股骨大转子骨瓣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方法。方法 本组17例,均使用AO空心针固定加带旋股内动脉深支大转子骨瓣修复,术后制动3周。结果 随访时间22—75个月,平均随访38个月,股骨颈不愈合1例,股骨头坏死5例。结论 该方法具有(1)良好的骨折复位;(2)稳定的固定;(3)改善血流灌注;(4)促进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小儿预激综合征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及其他辅助检查,总结病例特点及其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研究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小儿预激综合征并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16例,分析其心电图表现、治疗反应。结果小儿预激综合征并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3例是顺向折返型,仅3例是逆向折返型,治疗上顺向型应用西地兰、逆向型应用心律平转律效果均理想。结论预激综合征并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者使用转律药物时,心电图为顺向型首选西地兰,逆向型首选心律平,转律效果均好,但复发率高,故转律后的维持治疗及病因治疗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本院采用股骨重建钉技术对32例股骨转子下骨折进行手术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32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全部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功能恢复满意,无感染、锁钉断裂、畸形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内翻等并发症。结论股骨重建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有效方法,其具有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报告用第三代扩髓带锁髓内钉急诊治疗胫骨干开放性骨折的经验。方法 用第三代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开放性骨折 4 9例。患者平均年龄 34.5岁 ,男 38例 ,女 11例 ,平均随访 2 9.7个月。结果 骨折平均愈合时间 6 .3个月 ,有 2例伤口浅部感染 ,胫骨内翻 8度 1例 ,没有 1例发生骨不连、髓内钉、锁钉折断。结论 用该方法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具有对软组织损伤小、骨折愈合快、感染率低、关节功能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腰骶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腰椎椎弓根钉和骶骨椎弓根钉或侧翼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170.5 min±24.2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980.3 ml±168.6 ml。无硬脊膜和大血管损伤,无窦道形成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9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脱。按骨结核治愈标准评价:患者全部治愈,无结核复发迹象。11例术前下肢肌力不同程度减退,末次随访时除1例趾伸肌力由Ⅲ级恢复至Ⅳ级外,其余全部恢复至Ⅴ级;11例术前小腿或足皮肤痛触觉减退,末次随访时除2例部分恢复外,其余全部恢复正常;术前膝、踝反射减弱或消失9例,末次随访时2例部分恢复,其余全部恢复正常;术前6例直腿抬高试验60°内阳性,术后全部恢复正常。结论在正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一期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6.
目的对145例行Pyrford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的髌骨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Pyrford张力带钢丝在髌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实用性.方法我科自1995年开始,对有手术适应证的145例髌骨骨折病例进行开放复位,Pyrford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手术,术后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145例病例中106例得到随访,未见骨不连,骨折愈合时间5~9周,平均6.7周,膝关节功能恢复快,随访病例均已骨性愈合.结论Pyrford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手术简单,治疗效果佳,适应范围广,是一种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人工髓核(PDN)置换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摘除髓核的同时,植入由Raymedica公司提供的PDN,并定期随访观察.结果随访6个月,11例患者恢复良好,椎间隙高度保持,腰椎活动正常,未见假体脱出及对 PDN材料产生过敏或排斥反应.结论 PDN接近正常人体髓核功能,不影响原来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的疗效,是目前置入椎间隙替代髓核的较好的材料,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分析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患者心电囤(ECG)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56例甲状腺机能减退患者采用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ECG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ECG异常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QRS低电压、T波改变、STT段降低和心房纤颤等改变。采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甲减,随着基础代谢的改善,甲减症状的减轻,心脏损害得到改善,ECG也随之恢复。结论 甲减患者常伴有ECG的异常改变.ECG监测对判断病情发展及给予相应处理有帮助。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寰椎、枢椎新鲜骨折的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寰椎骨折5例,枢椎齿状突骨折13例,创伤性枢椎滑脱5例,行颅骨牵行后,用头环背心或支具外固定.[结果]2例齿状突骨折未愈合,4个钉道感染.[结论]保守治疗部分寰椎、枢椎骨折是有效,合理选择病例.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螺旋CT分析颈椎的横断面、正中矢状面图像重建各椎体间隙高度,各椎体间宽度以及颈长肌间宽度,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移植物的选择、钢板和螺丝长度的选择提供相关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2004-12/2005-01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收治怀疑颈椎损伤患者60例,男30例,平均年龄(41.5±15.1)岁,女30例,平均年龄(36.5±12.1)岁。排除颈椎病理改变。60例患者行颈椎CT扫描,扫描范围C2~T1,扫描电压140kV,200~250mA,横断面扫描层厚3mm。矢状面和冠状面重建。在横断面图像中测量:①C3~7各椎体正中平面的颈长肌内侧缘距离,精确到0.1mm。②测量各椎体正中平面的椎体横径。在正中矢状面重建图像中测量:①C3~7各椎体的上终板、椎体正中、下终板的最大前后径。②C3,C4,C5,C6下终板正中分别至C4~7,C5~7,C6~7,C7各椎体上终板正中距离。③C3,C4,C5,C6下终板前缘分别至C4~7,C5~7,C6~7,C7各椎体下终板前缘距离。结果:纳入患者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男女性患者C3~4,C4~5,C5~6,C6~7平均椎间隙高度分别为(5.6±1.0),(5.1±0.8)mm,女性低于男性(P<0.05)。②男女性患者平均椎体间宽度分别为(26.6±4.1),(24.1±3.1)mm。男性最窄的椎体是20.3mm,位于C3,最宽的椎体是36.0mm熏位于C7。女性最窄的椎体为19.2mm,位于C3,C4,最宽的椎体是32mm,位于C7。在每一椎体水平,女性比男性的更窄(P<0.05)。③男女性患者椎体正中颈长肌内侧缘宽度平均为(14.3±2.7),(13.0±2.3)mm,女性低于男性(P<0.05)。④男性在正中矢状面中椎体上终板、正中、下终板前后径平均为(17.4±1.5),(17.0±1.3),(18.1±1.5)mm。除C3椎体外,所有椎体平均正中前后径比上下终板前后径略小,C3椎体正中前后径比上终板前后径稍大,但比下终板前后径小。椎体前后矢状径最小13.9mm,位于C6中矢状径,最大21.5mm,位于C5下终板矢状径。女性在正中矢状面中椎体上终板、正中、下终板前后径平均为(14.9±1.3),(14.7±1.2),(15.8±1.3)mm。椎体前后矢状径最小12.5mm,位于C3上终板,最大19.4mm,位于C4下终板。结论:颈前路手术,术前需行CT测量以上数据,有利于术中减少脊髓、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有利于术中选择长度合适的移植物、钢板、螺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