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9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196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127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98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666篇
内科学   379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51篇
特种医学   19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00篇
综合类   1454篇
预防医学   381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476篇
  4篇
中国医学   597篇
肿瘤学   10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6篇
  1963年   7篇
  1960年   9篇
  195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脑出血大鼠脑内Angiopoietin-1及其受体Tie-2表达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与微血管系统重建过程密切相关的促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1,Ang-1)及其受体含免疫球蛋白样环和上皮生长因子样域酪氨酸激酶-2(tymsine kinase that contains immunoglobulin—like loops an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similar domains-2,Tie-2)在大鼠基底核脑出血后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用Ⅶ型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第1、2、4、7、14、21和28d血管生成素Ang-1和其受体Tie-2的表达,计数阳性血管作为观察指标。结果:HE染色显示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各时间点取材未见血肿及局部明显病理学改变,而模型组第4d血肿周围出现微血管段,而后阳性微血管段表达逐渐持续增多,至第21d大量伸人血肿区;免疫组化研究显示正常及假手术组不同时间点Ang-1和Tie-2表达均未见明显变化,模型组大鼠在脑出血后第2d起Ang-1和Tie-2阳性微血管表达明显多于其他两组,而后表达逐渐升高(P〈0.01),至21d达到高峰,随后开始下降,28d时仍有表达。结论:在脑出血后,损伤区Ang-1及其受体Tie-2的表达上调,可能通过调节血管生成过程而促进脑出血损伤区微血管系统重建。  相似文献   
142.
本研究的目的是制备携带狗凝血因子Ⅷ(cFⅧ)基因的慢病毒载体,探讨慢病毒载体能否介导cFⅧ在体外的有效表达。用构建携带cFⅧ基因的慢病毒载体pTK161(含PUB启动子)和pTK162(含2OH1启动子),同时构建含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慢病毒载体pTK161′(含PUB启动子)和pTK162′(含2OH1启动子)的方法,分别与包装质粒ΔNRF、包膜蛋白质粒VSV-G共转染293T包装细胞,将包装好的病毒颗粒再感染293T细胞,检测病毒滴度和培养细胞上清中cFⅧ活性。结果显示:经限制性酶切鉴定,成功构建了pTK161、pTK162、pTK161′和pTK162′正向连接载体;pTK161′和pTK162′的病毒滴度分别为1.54×10^6U/ml和2.83×106U/ml;pTK161、pTK162感染靶细胞后24小时细胞上清中即可检测到cFⅧ的表达,72小时表达量达高峰。pTK162载体cFⅧ表达活性接近正常狗血浆FⅧ活性,而且明显高于pTK161(p〈0.05),6周后cFⅧ表达活性仍达最高值的1/4。结论:构建的自身失活慢病毒载体可携带较大片段的cFⅧ基因,并在体外可获得有效表达;本研究为慢病毒载体介导的血友病A的基因治疗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3.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的滑膜病变具有类肿瘤样生长的特点,表现为滑膜组织的肥厚增生,血管翳形成,对关节周围的组织产生侵蚀和破坏。在滑膜类肿瘤样病变的发展过程中有多种炎性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参与,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舌对滑膜炎症的发展及滑膜血管翳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的:同步观察胶原性关节炎大鼠不同时间点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与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变化,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 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实验。 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材料:实验于2003—07/1l在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实验室完成。选择13龄45~50d的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胶原性关节炎模型组30只。 方法:采用10mg牛Ⅱ型胶原与5mL完全福氏佐剂研磨后,以每只100μL从大鼠尾根部皮内注射免疫,于2ld后按上述方法和剂量再次重复免疫制作大鼠胶原性关节炎模型。依据关节红肿程度和范围及关节肿大和变形情况进行关节炎指数积分评定,关节炎指数积分越高,关节炎症状越严重。正常对照组于25d断头取血,胶原性关节啖模型组于免疫(造模)后25,30,35,40,45d分别断头取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胶原性关节炎大鼠不同时间点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滑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观察其发病时间与滑膜新生血管形成、关节炎指数积分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之间关系。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之间的关系,用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关节炎指数积分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肿瘤坏死因子α之间的关系。 主要观察指标:胶原性关节炎发病时间与关节炎指数积分的关系,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及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关系,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与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相关分析。 结果:纳入动物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随着胶原性关节炎发病时间的延长,滑膜新生血管逐渐增多、滑膜增厚、关节炎指数积分逐渐增加、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也随之升高;其关节炎指数积分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35,P〈0.05),与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虽有相关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r=0.37l,P〉0.05)。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93,P〈0.01)。 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炎症反应,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细胞因子网络中起重要作用,二者相互可能具有影响,相互促进,充当恶性网络循环的调控作用;是介导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和发展以及骨质侵蚀、致残的众多因子中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44.
细胞相容性组织工程材料的细胞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细胞的贴壁生长机制为着眼点,从组织工程材料中的细胞相容性材料的发展历程出发,对多种聚合物.多种形貌的材料及其产生的细胞效应进行综述。指出从理论上来说,相对于平滑材料表面,多孔结构的材料表面的优越性;若采用生物降解材料可从根本上解决生物相容性问题。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7—12/2003—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tissue engineering,tissue engineering materials,cell—compatibility.cell compatibility materials,procession anchorag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97-12/2003-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组织工程,组织工程材料,细胞相容性,细胞相容性材料,贴壁生长机理”,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细胞相容性组织工程材料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1篇相关文献,1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8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13篇文献中,2篇涉及细胞的贴壁生长机制,11篇涉及细胞相容性材料。资料综合:①关于细胞的贴壁生长机制:综述了多种体外培养的细胞具有贴壁生长的特性,并简略描述了细胞在培养用基底材料表面贴壁生长过程。在需要促进细胞生长的场合,构建细胞相容过渡层上应采取更有效的方法以补偿孔洞结构造成的负效应。②关于细胞相容性材料:综述了被研究过的多种聚合物、多种形貌的材料及其产生的细胞效应,指出细胞与不同表面形貌的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仍是研究工作中的难点,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拓扑结构对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有着较大影响。细胞与聚合物的相互作用是评价材料细胞相容性的指标。细胞与高分子材料间短期的相互作用程度可由细胞与高分子材料表面的黏附程度来评价,而二者之间长期的相互作用则可以通过检测体外培养细胞的生长情况或在体内植入高分子材料进行评估。结论:从理论上来说,相对于平滑材料表面,多孔结构的材料表面的优越性:若采用生物降解材料可从根本上解决生物相容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5.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2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疗效及HCY和血脂变化.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HCY水平降低(P<0.01),两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升高(P<0.05或P<0.01),治疗组作用更明显(P<0.05).(2)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通心络能缓解冠心痛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具有降低血浆HCY水平、调节血脂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探讨分析创伤性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8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创伤性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患者117例,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依据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统计两组患者相关资料,分析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随访1年,117例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0.34%;良好组复位质量优良率、骨折类型为Ⅳ型、无并发症、无膝周合并伤、术后康复治疗遵医嘱均高于不良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并发症、骨折类型为Ⅴ型和Ⅵ型、术后康复治疗未遵医嘱为影响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有并发症、骨折类型为Ⅴ型和Ⅵ型、术后康复治疗未遵医嘱可影响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7.
对117例先天性上尿路畸形患儿的术前CT尿路造影(CTU)检查结果进行分析。CTU诊断为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性肾积水76例,重肾、双输尿管25例(合并输尿管囊肿4例),输尿管末端狭窄致肾输尿管积水10例,先天性巨输尿管2例,肾发育不良3例,原位输尿管囊肿I例。均行手术治疗,仅1例术前CTU诊断为输尿管末端狭窄的病例术中发现为先天性巨输尿管,余116例术中诊断均与术前CTU诊断吻合。认为CTU检查对小儿先天性上尿路畸形的诊断准确率高,可指导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48.
CD62E内皮微颗粒作为内皮细胞释放的微颗粒的一种表型,机体在受到炎症、毒素等的刺激时可引起CD62E内皮微颗粒的释放增多,同时与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压、冠心病、川崎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就CD62E内皮微颗粒的形成机制,与各相关疾病的关系以及CD62E内皮微颗粒的监测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9.
笔者自2001年8月至2007年8月期间,采用以手法复位、手法按摩为主,配合骨盆牵引、中药烫疗与功能锻炼等方法,治疗128例腰椎滑脱症,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0.
目的观察慢病毒载体中不同启动子指导的突变型单纯疱疹病毒1型胸苷激酶(HSV1-sr39TK)基因在小鼠T淋巴细胞内的表达差异,并进一步比较对丙氧鸟苷(ganciclovir,GCV)的敏感性。方法用亚克隆技术将PCR扩增的HSV1-sr39TK基因分别连接至慢病毒载体不同启动子后,然后在HSV1-sr39TK基因后以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s,IRES)连接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报告基因;采用三质粒包装系统包装病毒,将病毒感染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ConA)激活的小鼠淋巴细胞,分别用流式细胞术、RT-PCR法鉴定HSV1-sr39TK和GFP基因在小鼠淋巴细胞的表达,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观察感染不同病毒的淋巴细胞对前体药物GCV的敏感性。结果不同启动子指导的HSV1-sr39TK及GFP基因均可在小鼠淋巴细胞表达,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启动子驱动表达能力最强,磷酸甘油激酶(phosphoglycerokinase,PGK)启动子最弱。感染含CMV启动子病毒的淋巴细胞对GCV的IC50值最小。结论在小鼠淋巴细胞内CMV启动子驱动的慢病毒载体HSV1-sr39TK基因表达最强,对前体药物GCV敏感性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