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背景:膈俞穴为八会穴之一的血会,具有补血养血,活血化瘀的功能。目的:通过针刺膈俞穴治疗血瘀证,探讨其对血瘀证的活血化瘀功能。设计:随机对照,正常对照观察。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对象:选择2001-01/2002-1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针灸科住院的血瘀证患者65例。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口服活血化瘀中成药龙血竭,4片/次,3次/d,15d为1个疗程。治疗组:取双侧膈俞穴,穴位常规消毒,用25mm毫针进针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行针5min,留针10min,再行平补平泻手法5min,留针10min,然后出针,1次/d。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6-酮-前列腺素后F10、血浆血栓素B2含量。临床疗效标准(治愈为舌淡红,脉和缓有力,肢体疼痛、皮肤黏膜瘀斑消失,痛经消失,偏瘫肢体基本恢复正常功能,麻木消失。有效为舌暗红,脉微涩,肢体疼痛减轻,皮肤黏膜瘀斑减少,痛经减轻,偏瘫肢体部分恢复功能,麻木减轻。无效为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②观察血浆6-K-P、TXB2含量及6-K-P/TXB2值。结果:65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15,10);有效:(13,11)]。②血浆6-K-P含量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159.28±16.48),(117.25±16.47)μg/L,P<0.05];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133.51±13.97),(114.64±16.39)μg/L,P<0.05]。③血浆TXB2含量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98.21±11.38),(110.45±1067)μg/L,P<0.05];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101.15±12.14),(109.21±11.58)μg/L,P<0.05)。④血浆6-K-P/TXB2值:治疗组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1.621±0.203,1.101±0.316,P<0.05);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1.322±0.216,1.234±0.305,P<0.05)。结论:针刺膈俞穴可提高血浆6-K-P含量和6-K-P/TXB2值。降低TXB2含量,说明针刺膈俞穴通常调节血瘀证患者失衡的PGI2-TXA2系统,从而达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辨证分型针灸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40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43.
神经根干同刺治疗坐骨神经痛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神经根干同刺治疗坐骨神经痛40例疗效观察4320022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蔡国伟,傅怀丹我们采用电针刺激坐骨神经根干的方法治疗了40例坐骨神经痛病人,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80例患者中,男38例,女42例,年龄35~65岁,病...  相似文献   
44.
温针治疗髌骨软骨软化症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针治疗髌骨软骨软化症40例疗效观察蔡国伟,吴敦海,杨蓓苓指导:梁书忠(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针灸科430006)(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430006)关键词髌骨软骨软化症,针灸治疗,温针,临床应用髌骨软骨软化症是针灸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多见于...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膝骨性关节炎(KOA)模型大鼠软骨组织中氧化应激的相关因子和促炎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和温针灸组,每组12只.采用膝关节注射碘乙酸钠制备KOA大鼠模型.针刺组、艾灸组和温针灸组于造模后3 d分别针刺、艾灸、针刺+艾灸"足三里",1...  相似文献   
46.
电针内关公孙穴治疗顽固性呃逆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国伟 《陕西中医》1995,16(1):30-30
通过电针内关、公孙穴与电针膈俞穴治疗顽固性呃逆的对比观察,证实电针内关、公孙穴组治疗效果优于电针膈俞穴组(P<0.05),其治愈天数亦少于电针膈俞穴组(P<0.05)。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疼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均分为温针组、电针组及药物组,各30例。温针组、电针组均取双侧大杼、肾俞、悬钟穴,分别行温针、电针治疗,每天1次,共治疗30天;药物组采用口服钙尔奇D片600mg,每天1次,服用30天。观察3组治疗前后骨密度T值、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及血清中胰岛样生长因子(IGF-1)、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①3种方法治疗30天后,患者骨密度T值未见明显变化;②VAS疼痛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所降低,其中温针组降低最明显(前后比较:6.73±0.24vs 4.43±0.26),治疗后分别与电针组(5.13±0.31)、药物组(5.17±0.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温针组治疗后可提高血清IGF-1水平[(119.5±20.1)ng/mL vs(156.5±23.9)ng/mL],较电针组[(136.3±24.5)]ng/mL、药物组[(127.7±22.1)ng/mL]提高明显(均P0.05),在降低血清IL-6、TNF-α方面亦较其他两组有优势(均P0.05)。结论:温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疼痛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增加体内IGF-1水平,降低IL-6、TNF-α水平,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48.
蔡国伟  李静 《中国康复》2013,28(1):55-56
目的:观察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软组织缺损断蒂前康复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软组织缺损术后患者38例,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分别在断蒂前及断蒂后行康复治疗。2组均给予受累关节的功能评定。结果:治疗3d后,观察组肩、肘、腕各关节自主动活动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手指活动度比较,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后断蒂前较断蒂后进行系统的康复介入治疗更能够维持关节活动度,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49.
膈俞穴注射对脑梗塞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膈俞穴注射川芎嗪注射液及电针膈俞穴对脑梗塞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观察 ,证实两种方法均能使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明显降低 (  P <0 .0 5 ,P <0 .0 1) ,而以膈俞穴注射影响更大 ,两组治疗前后差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 5 ,P<0 .0 1)  相似文献   
50.
八髎穴定位方法新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穴位于骶骨的四对骶后孔中,分别称为上、次、中、下穴,是针灸临床中较常用的一组穴位。由于在治疗男、女科及腰骶部、盆腔内疾病方面有独到之处,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但因其定位比较困难,造成临床上取穴的偏倚,直接影响了治疗效果。为了提高临床疗效,我们对20例标本进行了腰骶部的局部研究,初步找到了一种定取八穴的新方法,现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20例标本中,尸体标本12具,其中男7具,女5具;成套骨骼标本8具,经性别鉴定男3具,女5具。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测量所用的定位点及测量线参见附图。附图 正前位骨盆解剖示意图A、A’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