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8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中风病急性期综合治疗的疗效评价指标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索能反映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药综合干预特色和优势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对照试验,将纳入的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及中医辨证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及中药安慰剂进行干预。在入组治疗后第7、14、21、28天以及随访3个月后的5个时点分别进行指标评定。指标有中医证候指标(简称ZH)、格拉斯哥昏迷评定(Glasgowcoma standard,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rve functional failure,NF)、生活能力状态(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r index,BI)、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 index,QLI)和社会功能活动问卷(functional activities questionnaire,FAQ)。结果:共纳入404例患者,试验组199例,其中阳类证178例,阴类证21例,对照组205例,其中阳类证165例,阴类证40例。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愈显率(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为86.5%,对照组为7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指标的反应度表明GCS评分对病人的敏感性从第7天开始升高,至第14天、21天对全部病人敏感。NF的反应度在第14天、21天、28天对全部病人的敏感性较高。BI指数评分在第21天对轻度、中度病人敏感,随访3个月后对轻度病人敏感。QLI评分在第21天对轻度、中度病人及随访3个月后的轻度病人敏感。FAQ评分在第21天、随访3个月后对轻度病人敏感。ADL评分在第28天对所有病人及随访3个月后的轻度病人敏感。在第0~7天、14天、28天,ZH评分对全部病人的反应度均较好。主成分分析显示上述7个指标在发病时(第0~7天)、第21天及随访3个月后都能较好地反映中风病人的病情并评价出血中风病人的疗效,其中ZH评分和FAQ评分在第28天的贡献度更大。结论:对于出血中风急性期病人,所选择的7个指标(GCS、NF、BI、QLI、FAQ、ADL、ZH)均有较好的反应度,其中第21天的反应度最好。ZH评分会随病情波动,相对于其余指标更符合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22.
目的:评价局部动脉溶栓与中医药联合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接受局部动脉溶栓与中医药联合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效果好的患者有14例(78%),总的血管再通率为83%,出血率为16%,死亡率为11%,致残率为11%。结论:局部动脉溶栓与中医药联合治疗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是一种有效方法,但安全性和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观察。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高阻力型脑动脉硬化与非阻力型脑动脉硬化相关因素的异同。方法:收集本院186例脑病中心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为脑动脉硬化的患者,分为高阻力型脑动脉硬化组(36例)及非阻力型脑动脉硬化(150例)两组,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水平的差异。结果:高阻力型脑动脉硬化组年龄显著高于非阻力型脑动脉硬化组(75.81±7.17vs68.82±9.07,P=0.000),男性比例较高(P=0.000),两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血压级别、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非阻力型脑动脉硬化,高阻力型脑动脉硬化患者的年龄更大,男性更多。  相似文献   
24.
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初步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FS-CSA)。方法:在国外相关量表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制订FS—CSA。采用访谈式测评11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并对其中14例进行重复测评。用SPSSl0.0进行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结果:FS—CSA包括功能状态、心理功能两个方面内容,共11个条目。FS—CSA的功能状态维度、心理功能维度及总量表的克朗巴赫值分别为0.8759、0.6453、0.8796;重测信度值分别为0.8603、0.7148、0.8237:因子分析显示提取的公因子与两个构想维度相吻合。结论:FS—CSA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可作为独立的测量工具,量化CSA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观察舒筋颗粒对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 选用SPF级SD大鼠,复制肌张力增高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巴氯酚组(剂量为1.35 mg·kg-1·d-1)、舒筋颗粒组(剂量为6.75 g·kg-1·d-1),连续给药12 d.比较各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较治疗前肌张力改善的级数,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γ-氨基丁酸(GABA)表达情况.[结果] 各组大鼠肌张力等级评分改善程度比较,治疗后3、6 d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9、12 d,舒筋颗粒组、巴氯酚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而两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舒筋颗粒组和巴氯酚组均能降低脊髓后角GABA表达(P<0.05),而两治疗组作用相仿(P>0.05).[结论] 舒筋颗粒治疗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作用可能与其能降低脊髓组织中GAB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检验Delphi法在构建急性缺血中风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中的可靠性。方法:确定急性缺血中风临床路径诊疗方案关键问题项目,建立咨询问卷,选择的专家涉及中医内科临床、中西医结合临床及基础、西医临床三个领域,地区涉及华北、华南、华中、华西、华东各地区,具有较好领域代表性及地区代表性。采用Delphi法对33名专家进行2轮调查,用积极系数、权威程度和协调系数检验专家咨询的可靠性。结果:专家总体权威系数0.84,第1、2轮专家咨询积极系数为分别为100%,91%。第1、2轮专家咨询W值分别在0.151~0.329及0.187—0.412。结论:专家意见协调性好,对评估的内容及关键问题的权威程度高,对于指标的重性意见比较统一,预测结果可取。  相似文献   
27.
舒筋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舒筋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对照(21)试验方法.9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按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服用舒筋汤,观察肌张力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能改善肌张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舒筋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8.
任继学教授治愈暑温夹湿验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9.
高血压幕上脑出血预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高血压幕上脑出血(ICH)患者28 d预后(好转与否)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定群病例的前瞻性研究.预后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好转(基本痊愈、显著进步和进步)和未好转(病情无变化、恶化和死亡),对经过综合治疗的356例高血压幕上ICH患者的有关指标与28 d预后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逐步回归,前向逐步法,α=0.05.结果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营养支持(OR=0.373,95% CI 0.144~0.964)、康复治疗(OR=8.822,95% CI 2.009~38.742)、血肿量(OR=0.122,95% CI 0.045~0.330)、年龄(OR=1.048,95% CI 1.004~1.095)、并发症(OR=1.021,95% CI 1.004~1.039)和Barthel指数(BI,OR=0.951,95% CI 0.914~0.990)是影响ICH预后的相关因素.结论 积极营养支持、早期康复介入、降低颅内压、防止并发症、微创清除血肿和(或)防止血肿扩大可能是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0.
按照中医“离经之血便是瘀”的理论,用破血逐瘀法治疗急性脑出血(AICH)取得了确切的疗效,但没有关于超急期(发病0~4h)内中风证候演变自然史的资料.活化的重组因子Ⅶ(rFⅦa)经过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临床试验证明可以降低AICH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提示我们要重视超急期的止血治疗,同时在AICH发生的0~4h内慎用破血逐瘀药,可通过使用活血止血药和合理的药物配伍来消除加重出血的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