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5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研究雌性去势大鼠骨细胞内间隙连接蛋白43(Cx43)阳性表达率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56只4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又分为去势组和对照组。在术后4周、10周、16周22周处死大鼠,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检查实验动物右胫骨上端骨小梁体积比(TBV,%)、骨小梁平均厚度(MTT,μm)的动态变化。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去势组与对照组内Cx43阳性表达率的动态变化。结果术后4周后去势组TBV、MTT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免疫组化发现:术后4周、10周、16周、22周,去势组成骨细胞内Cx43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破骨细胞内Cx43阳性表达率高于于对照组(p<0.05),且成逐渐增高趋势。术后4周、10周、16周、22周,去势组成骨细胞内Cx43阳性表达率均低于破骨细胞内Cx43阳性表达率(p<0.05)。结论切除大鼠双侧卵巢后4周即可制备大鼠的骨质疏松动物模型。Cx43在去势大鼠成骨细胞中的表达下降,而破骨细胞内Cx43的增加,破坏了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与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之间的偶联动态平衡,使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大于成骨细胞的骨形成,是去势大鼠骨质疏松发生机制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2.
椎间盘镜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腰柱间盘突出症的新技术 ,我院于 2 0 0 0年 10月引进美国枢法模公司的后中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 [Microendo scopicDiscectomyMEDⅡ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 31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  相似文献   
73.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严重股骨头缺血坏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严重股骨头缺血坏死或继发骨关节炎的经验。方法  1990~ 2 0 0 1年对 33例成人严重股骨头缺血坏死行人工股骨头置换 15例 ,全髋关节置换 18例。骨水泥型 2 9例 ,非骨水泥型 3例 ,混合型 1例。结果 经 1~ 12年随访 30例 ,平均随访 5年零 2个月。按 Harris评分标准 ,平均由术前 35分恢复到术后 89.3分。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成人严重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有效方法。术后可提供一个无疼痛而又有较好功能的髋关节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4.
目的比较分析腰椎后路Wiltse肌间隙入路与腰椎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6-01诊治的109例胸腰椎骨折,分别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与腰椎传统后正中入路行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其中Wiltse入路组47例,后正中入路组62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12 h、3 d、7 d的血清肌酸激酶,术后1周、6个月的VAS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结果 109例均获得随访6~14个月,平均9.6个月。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入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均少于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入路组术后12 h、术后3 d血清肌酸激酶低于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7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入路组术后1周、6个月的VAS评分低于后正中入路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高于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腰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Wiltse肌间隙入路出血量较少,对椎旁肌及小关节囊的损伤小,术后慢性腰痛发生率低,符合脊柱微创手术理念。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方法行开腹输卵管峡部结扎后切除双侧卵巢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检测骨组织培养液中(RPMI1640) IL-6、TNFα活性含量,同步用IBAS计算机全自动图象分析系统对不脱钙组织作形态计量学测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去势后早期(<4 w)即有骨组织中IL-6、TNFα升高(均P<0.05),并持续在较高水平.随着绝经期的延长(4~22 w),骨小梁体积(TBV)和平均厚度(MTT)减少,骨吸收表面(RS)增大(P<0.002).骨组织中IL-6、TNFα和骨吸收指标在绝经后4~22 w升高的程度无显著性.结论骨微环境中破骨细胞释放一定量的IL-6、TNFα可能与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生有关,其持续增高可能致骨小梁组织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76.
肱骨髁间骨折是青壮年严重的肘部损伤 ,常为粉碎性 ,治疗较困难 ,且对肘关节的功能影响较大。严重的肱骨髁间骨折常伴有移位、滑车关节面损伤 ,采用非手术治疗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骨折复位。我科自 1994年以来采用切开复位稳定内固定术 ,治疗此类肱骨髁间骨折 2 6例 ,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2 6例 ,男 17例 ,女 9例。年龄 2 0~ 47岁 ,平均 34岁。高处坠落伤 8例 ,车祸伤 11例 ,骑摩托车摔伤 4例 ,其它伤 3例。类型 :根据 AO/ ASIF分类 ,C型完全关节骨折 ,关节面及骨性支撑之间完全损伤 ,本组 C1 型 …  相似文献   
77.
张志明  蔚芃  吴青  蒋成 《四川医学》2005,26(6):603-604
目的探讨RF-Ⅱ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联合后外侧关节突和横突间植骨融合对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7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RF-Ⅱ型椎弓根螺钉进行复位内固定,部分患者行椎板切除减压和髓骸摘出,同时行后外侧关节突和横突间植骨融合,术后卧床休息4~6周后佩带腰围下床活动。结果随访半年至3年,平均27个月。完全复位31例,大部分复住6例,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改善,优良率迭83.5%。结论RF-Ⅱ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最佳内固定器材之一,良好的植骨床和充足的植骨量是保证脊柱植骨融合和长期稳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78.
腰椎间盘炎的预防及治疗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探讨术后腰椎间盘炎的预防及治疗。方法:1992年4月~2002年10月收治术后腰椎间盘炎11例,L3、4 2例,L4、5 5例,L5S1 4例。6例经保守治疗,5例手术治疗。结果:经0.5~10年随访,平均随访4年3个月,疗效满意。结论:腰椎间盘炎是腰椎间盘手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只要发现及时,处理正确,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疾病的价值。方法1期前后路联合减压、自体髂骨植骨或钛网加自体骨植骨、前路自锁钢板固定;后路侧块钢板、钢丝或椎板夹固定治疗严重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7例及钳夹样脊髓型颈椎病4例。观察颈椎稳定性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7~26个月,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损伤节段稳定,椎间隙高度及生理曲度都得到良好重建及维持,无明显并发症。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彻底,稳定性好,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0.
目的 研究微创开放式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本组报告4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全部行微创开放式椎间盘髓鞘切除术。做4.0-6.0皮肤切口,剥离椎间的部分骶棘肌,切除部分椎板上缘及小关节内缘及切除部分黄韧带摘除髓核。并根据情况扩大神经根管。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2-3年零6个月(平均10.5),按Nakai标准评定疗效,优39例,良8例。可1例。结论 微创开放式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同时切除突出物,解除神经压迫,操作简便,远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