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5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应用MIPPO(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技术经皮微创置入普通或锁定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MIPPO技术经皮微创置入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24例,其中使用锁定重建钢板9例,普通重建钢板15例。在C臂X光机透视下复位,经皮插入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3-12月,平均8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8周,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无内固定松脱及感染,肩关节活动度良好,ASES(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评分:优13例、良9例、差2例,优良率92%。结论:MIPPO技术治疗锁骨骨干骨折创伤小,软组织损伤少,骨痂生长迅速,符合生物学固定(BO)原则,是锁骨骨折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蒋成  蔚芃  吴青  张志明 《四川医学》2002,23(5):462-462
Leong[1]等人将脊柱感染分为椎体的感染和椎间盘的感染。近年来 ,椎间盘的感染文献中已有较多的报道。对于起病隐匿的原发性脊柱椎体的感染 ,尤其是并发脊髓神经损害 ,易误诊为脊柱结核。我院从 1994年2月至 2 0 0 0年 4月共收治原发性脊柱椎体化脓性感染 6例 ,并不全性脊髓马尾神经损害。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例中男 5例 ,女 1例。年龄 37~ 6 2岁 ,发病部位 T111例 ,L12例 ,L2 2例。均为慢性发病 ,病程 1~ 4月 ,平均 1.5月。所有病例均无高热病史。 5例有慢性腰背部疼痛病史 ,1例有轻微外伤史 ,3例不能行走 ,1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颈椎小关节突交锁牵引复位后前路稳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下颈椎小关节突交锁患者29例先行牵引复位,然后再行前路椎间植骨融合固定。结果牵引复位成功26例,3例复位未成功者均伴有小关节骨折先行后路切开复位。本组病例前路手术后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脱落。结论下颈椎小关节交锁颅骨牵引、闭合复位安全可靠,颈前路植骨融合固定,骨愈合可靠,生物强度高,足以维持颈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蒋成  吴青  蔚芃  张志明  王松 《四川医学》2002,23(12):1274-1275
近年来 ,由于急诊抢救、麻醉和手术技术的提高 ,术后监护条件的改善 ,国内外学者开始探讨对多发伤病人骨折的急诊手术治疗[1,2 ] 。我院从 1996年 2月至2 0 0 1年 5月对多发伤病人骨折 5 1例进行急诊手术治疗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1例。男 35例 ,女 16例。年龄14~ 61岁 ,平均 38 3岁。本组符合AIS 90版诊断标准 ,并符合下列条件 :①骨折合并颅脑损伤、胸部或腹部损伤。②颅脑损伤包括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及意识障碍。③胸部损伤包括血气胸或肺挫裂伤。④腹部损伤包括腹腔脏器破裂。⑤骨折包括四肢闭…  相似文献   
16.
何江涛  蔚芃  赵吕国  吴青  蒋成 《中国骨伤》2005,18(11):661-662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与钛网植骨重建颈椎稳定性。方法: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39~63岁;病程9个月~3.9年。随机分为两组,采用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22例;钛网植骨加Orion钢板内固定19例。观察椎间隙高度变化,生理曲度变化,植骨融合率及融合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40个月,平均23.2个月。植骨均获骨性愈合,植骨融合时间,椎间高度丢失,Cobb角丢失,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自体髂骨植骨组优于钛网植骨组。术前后椎间高度比较两组均有显著变化(P〈0.01)。结论:两种融合方式近期均能有效重建和维持颈椎稳定性,但在融合时间,椎间高度丢失,生理曲度丢失方面髂骨植骨优于钛网植骨。钛网植骨并不具有独特优点,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关节镜辅助下治疗成人(骨骺发育成熟患者)髌骨习惯性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关节镜辅助下,应用改良Maquet术及内侧髌股韧带解剖重建术治疗成年人习惯性髌骨脱位8例,年龄16~32岁,平均为21.5岁;术后通过平均20.6个月(15~28个月)的随访,了解膝关节脱位复发、Q角改变情况,并采用Lysholm评分评估患肢整体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再脱位,且疼痛均明显减轻。手术前后Q角分别为(20.6±3.5)°和(12±1.2)°(P〈0.01),伸膝力线均有所改善。术前和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52.00±11.25)分和(86.06±9.62)分(P〈0.05),所有患者的运动能力均较术前有一定改善。结论在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成人习惯性髌骨脱位,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主客观疗效均较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肱骨近端NeerⅡ、Ⅲ型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别采用手法复位后石膏外固定治疗(非手术组11例)和MIPPO治疗(手术组19例)。非手术组男6例,女5例;年龄56~80岁,平均60岁。NeerⅡ型8例,Ⅲ型3例。受伤至复位时间3~24 h,平均10 h。手术组男13例,女6例;年龄45~78岁,平均65岁。NeerⅡ型9例,Ⅲ型1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5 d,平均3 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分型及受伤至治疗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CMS)及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30例均获随访。手术组随访时间11~18个月,平均12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无钢板断裂、伤口感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非手术组随访时间9~15个月,平均11个月。X线片示两...  相似文献   
19.
陈路  蔚芃  夏先学 《四川医学》2012,33(4):623-625
目的 探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92例肱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本实验选取了184例2009年5月~2011年11月在我科室进行治疗的肱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把所有患者分为92例治疗组(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组)和92例对照组(单纯外固定支架组),统计及比较各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和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的恢复情况以及感染率、住院时间和满意度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和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的恢复情况以及感染率、住院时间和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的方法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好,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因此建设在肱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自行设计的骨水泥加压器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运用及疗效。方法: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收治55例患者,其中25例采用我科自行设计髋臼侧骨水泥加压器加压,30例采用常规髋臼加压技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后行髋关节X线检查,并对比分析假体周围骨水泥分布情况。结果:术后在X线片上按Delee-Charnley髋臼分区法,设计组无一例Ⅰ区透光区。常规组有1例Ⅰ区透光区,1例Ⅲ透光区。结论:骨水泥加压器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加压灌注技术优势明显,与假体的松动及生成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