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3篇
  1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分析长骨骨干骨肉瘤X线、CT和MRI表现,探讨有关的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28例长骨骨干骨肉瘤患者,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其中病变位于股骨干18例、腓骨干4例、肱骨干4例、胫骨干2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CT和MRI检查,对其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并由双盲法分析确认。结果:28例中,X线和CT显示广泛骨质破坏16例,骨膜反应22例。X线显示软组织肿块18例,肿瘤骨和瘤样钙化12例。CT平扫显示软组织肿块22例,增强扫描显示软组织肿块24例,肿瘤骨和瘤样钙化16例。MRI显示骨质破坏和骨膜反应10例,软组织肿块26例,其周围可见软组织水肿及骨髓水肿。骨膜反应在SE 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软组织肿块在T1W1为等信号,T2WI及STIR呈等高信号。软组织水肿及骨髓水肿在T2Wl及STIR呈高信号。MRI增强检查显示病灶均呈不均匀强化,骨髓水肿和软组织肿块均见强化。结论:X线、CT和MRI从不同方面反映长骨骨干骨肉瘤的影像病理特点,其发病率低,骨破坏范围大,无病理性骨折。成骨型骨干骨肉瘤较易诊断,溶骨型应与Ewing瘤、恶性巨细胞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婴幼儿腭裂修复术的安全性与修复效果。方法: 对118例5~18个月腭裂婴幼儿采用两瓣法、完全性腭裂采用两瓣法+犁骨瓣联合修复、不完全腭裂及软腭裂多用改良兰氏法。术中应用高频电刀止血,术后口腔留置口咽通气管,保持呼吸通畅。结果: 118例患儿麻醉及手术顺利,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患儿反应轻,进食情况好,切口糜烂3例,穿孔2例,其余均一期愈合。随访87例,语音恢复良好,近90%病例达到或接近正常儿童语音水平。结论: 婴幼儿期腭裂手术在麻醉条件具备、掌握好适应证并熟练操作技术的情况下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合并髂动脉病变的腹主动脉瘤(AAA)的腔内处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AAA行腔内治疗的52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患者临床特点(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股深动脉及股浅动脉通畅率,按照是否存在严重髂动脉病变将患者分为髂动脉通畅组和髂动脉狭窄或闭塞组,分别进行腔内治疗,并于术后接受抗凝、抗血小板治疗以防动脉粥样硬化。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52例患者被分为髂动脉通畅组41例和髂动脉狭窄或闭塞组11例,其中通畅组髂动脉严重扭曲2例(3.8%,2/52),狭窄或闭塞组髂动脉狭窄9例(17.3%,9/52)及闭塞2例(3.8%,2/52),术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者临床特点(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股深动脉及股浅动脉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成功实施了AAA腔内修复(EVAR)术,其中通常组扭曲者通过特硬导丝纠正髂动脉成角后支架顺利通过,狭窄或闭塞组给予患侧或对侧球囊扩张或逆行开通股动脉进行扩张,支架最终顺利通过。随访了12~24个月,狭窄或闭塞组出现一侧髂动脉腿支的闭塞2例(P0.05),1例行右髂序贯放置髂腿支架1枚+双侧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术后双下肢动脉供血良好。结论合并髂动脉病变会导致AAA腔内治疗困难,运用合理的手术技巧和器材的配合,AAA患者行EVAR术均可以获得成功,远期通畅率较好。  相似文献   
54.
目的:调查医护人员医疗锐器损伤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职业防护管理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监测医务人员医疗锐器损伤发生情况。结果2012年1-12月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共130人其中发生医疗锐器损伤121名、占93.08%,皮肤黏膜接触8人、占6.15%,离体残肢端刺伤1人、占0.77%;内外科病房和门诊输液厅是锐器伤主要发生场所;各种诊疗穿刺和注射、采血操作是常见的锐器伤环节;暴露源为乙型肝炎者占首位为33.06%;一级暴露7人、占5.79%,二级暴露114人、占94.21%。所有医疗锐器损伤的医务人员经追踪观察,无一人发生血源传播性疾病。结论医疗锐器伤是医疗操作中常见的职业暴露,遵守操作规程,重视自身的防护是降低职业性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并发HAP患者59例为肺炎组,随机选择同期住院未并发肺炎的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统计临床检查结果,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H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炎组的年龄、住院天数、吞咽困难、胃管进食、意识障碍、瘫痪发生率及房颤病史患病率水平升高,格拉斯哥(GCS)评分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糖、尿素氮、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高于非肺炎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非肺炎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吞咽困难、意识障碍、房颤病史、白细胞总数、Fbg表达水平与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HAP密切相关。结论吞咽苦难、意识障碍、白细胞总数及Fbg水平升高、房颤既往病史是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HA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肾衰合剂治疗慢性肾衰的疗效.方法对66例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肾衰合剂及普通治疗.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总有效率(P<0.01)、内生肌酐清除率(P<0.01)均明显提高;血清尿素氮(P<0.01)、血肌酐(P<0.01)均明显下降.结论肾衰合剂疗效理想,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57.
随着中草药在临床医学中的不断应用 ,某些中草药所致的肾损害也有陆续报道 ,故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现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近况综述如下。1 起因1 993年比利时学者 Vanberweghem JL 等 [1 ]报道了“和含有中草药的减肥治疗相关的快速进展的肾间质纤维化病人 9例”,后调查认为 :( 1 )比利时健美减肥诊所在既往 1 5 a治疗过程中未发生类似病例 ;于 1 990 - 0 5~ 1 992 - 0 5 ,该诊所减肥处方中增添两种中药 ,防己 Stephania tetrandra和厚朴 Magnolia officinalis。( 2 )在被调查的病人当中 ,有 1 4例年龄在 5 0岁以下的患慢性间质…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观察PLDD联合熥敷颈腰痛砂治疗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PLDD+熥敷颈腰痛砂)、对照组(单纯PLDD治疗)各34例。组内及组间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6个月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改良MacNab疗效的优良率,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两组治疗前VAS、ODI、JO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经治疗后VAS、ODI、JOA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治疗组在疼痛缓解程度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6个月JOA疼痛评分、O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术后6个月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2个月、术后6个月优良率分别为94.1%、97.1%,优于对照组术后2个月、术后6个月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 探讨多模式镇痛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胃肠外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多模式镇痛: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术毕且拔除气管导管前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腰方肌阻滞,并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布托啡诺注射液4 μg·kg-1·h-1 +盐酸右美托咪啶0.1 μg·kg-1·h-1);对照组采用单一模式镇痛:术毕且拔除气管导管前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枸橼酸舒芬太尼0.05 μg·kg-1·h-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SA)、术后24 h IL 6水平、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流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天数、静脉自控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点(1、6、12、24、48 h)观察组VS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24 h IL 6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流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的自控镇痛按压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式镇痛能有效缓解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加速患者康复,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