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3篇
  1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龙波  李恒  蒋鹏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2):3445-3445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对眼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眼科就诊的单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52例.以翼状胬肉眼为病例组,另一只眼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对两眼行泪液分泌、泪膜破裂、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结果:两组间Schirmer试验值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病例组泪膜破裂时间试验值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例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翼状胬肉对泪液分泌影响不明显,使泪膜破裂时间缩短、翼状胬肉表面结膜鳞状上皮化生及角膜上皮缺损,对眼表功能造成了明显损伤.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Notch 1、Deha 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55例肺癌组织及30例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中Notch 1、Delta 4及vEGF蛋白的表达;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Notch 1、Delta 4及VEGF mRNA的表达,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Notch 1、Delta 4、VEGF蛋白及mRNA的表达,在NSCLC组织中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的表达(P<0.05);NSCLC中Notch 1和VEGF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周围组织浸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Notch 1、Delta 4及VEGF可能在肺癌发病及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对评估NSCLC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3.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的胆肠内引流大鼠模型,比较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肠外营养(Parental nutrition,PN)对大鼠肠免疫屏障功能及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普通级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PN组和EN组,每组10只,采用不同的营养途径。建立模型成功后7d,切取距盲肠3cm处的回肠2cm,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各组肠黏膜CD4+、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及CD4+、CD8+的比值。同时取门静脉血测定内毒素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PN组相比,EN组大鼠的肠黏膜CD4+淋巴细胞的百分率以及CD4/CD8比值有明显的升高(P〈0.05);EN组实验动物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PN组。结论梗阻性黄疽内引流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但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而且对肠道本身的免疫屏障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对减少术后肠源性感染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蒋鹏  赵明  阚明秀 《医学综述》2009,15(18):2871-2872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胸科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在连续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胸科手术的患者60例,术后行PCEA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使用0.5 mg/L舒芬太尼(S组)或0.1 g/L吗啡(M组)复合0.12%罗哌卡因,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96 h内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低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胸手术后0.5 mg/L舒芬太尼复合0.12%罗哌卡因PCEA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类固醇生成因子-1(SF-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亚硫酸氢测序、蛋白免疫印迹法、免疫组化检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EC患者的术后标本、30例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SF-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基因的表达,分析SF-1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与癌旁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比,EC组织中SF-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2)SF-1蛋白的表达在不同的组织分级和病理类型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的年龄、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NA甲基转移酶(DNMT)3a和DNMT3b在E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4)EC组织中SF-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胞嘧啶百分比显著低于癌旁组织(8.2%vs 40.9%,P0.05)。结论:EC组织中SF-1启动子呈低甲基化,SF-1蛋白表达显著增高,SF-1蛋白异常高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可能促进E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6.
罗哌卡因连续臂丛阻滞用于术后镇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求一种上肢手术后镇痛效果好,方法简便,全身不良反应少的镇痛方法。方法:选择上肢手术病例40例,采用连续臂丛阻滞,术后用镇痛泵2ml/h连续输注0.15%罗哌卡因 地塞米松0.1mg/ml镇痛。记录术后VAS(视觉模拟评分)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所有的病人术后镇痛效果皆满意,患肢随意运动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连续臂丛阻滞用于上肢手术术后镇痛,方法简便,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7.
髁状突是下颌骨结构比较薄弱的部位,其骨折发生率约占下颌骨骨折的1/3[1].髁状突是颞下颌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骨折后处理不当,可出现咬合关系异常、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甚至关节强直等.笔者回顾性分析本院1991-2006年收治的256例髁状突骨折患者的资料,了解髁状突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情况.  相似文献   
28.
肺间质性疾病的HRCT表现及相关病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肺间质性疾病的HRCT表现及其与病理学的关系。方法: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和疾病对照组14例分别行HRCT扫描、组织病理学检查(包括HE、Masson氏三色染色)及免疫组化。结果:早期组中肺小叶间隔增厚81.25%,肺内渗出毛玻璃影18.75%,肺内小结节影66.67%,胸膜下曲线12.5%;中、晚期组中肺小叶间隔纡曲、僵直、变形85.71%,支气管血管束纡曲、僵直35.71%,范围较广的肺气肿32.14%,蜂窝肺28.57%,胸膜增厚39.29%。结论:HRCT是一种安全、反映准确、无创性的诊断ILD的手段,经与病理对照、毛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肺内小结节影、网状影和胸膜下曲线是ILD早期征象;而肺小叶间隔纡曲、僵直、变形,支气管血管束纡曲、僵直,范围较广的肺气肿及蜂窝肺是中、晚期的征象。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airy and enhancer of split,Hes1)在香烟烟气凝集物(cigarette smoke condensate,CSC)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恶性转化中的作用。方法:CSC(1L空气中点燃1支香烟)慢性染毒BEP2D细胞至第70代,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检测CSC诱导的细胞恶性转化表型;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代细胞的Hes1表达;MTT法、细胞集落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Notch通路阻断剂DAPT或脂质体转染Hes1-siRNA对CSC染毒BEP2D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检测吸烟大鼠外周小气道组织中Hes1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正常气道组织中Hes1的表达。结果:第70代BEP2D细胞具备恶性转化表型;Hes1在CSC染毒BEP2D细胞中的表达总体呈逐渐增高的趋势;DAPT和Hes1-siRNA均能通过下调Hes1显著抑制第70代BEP2D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Hes1在卷烟烟气暴露大鼠气道黏膜1月和6月组的表达较同期对照组显著增高;吸烟显著诱导肺癌组织和正常气道表达Hes1。结论:Hes1可能通过促进凋亡与增殖失衡,参与吸烟诱导的肺癌发生。  相似文献   
30.
上肢手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寻求一种上肢手术后镇痛效果好,方法简便,全身不良反应少的镇痛方法.方法选择上肢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Ⅰ、Ⅱ两组,每组20例,两组术后予PCA(自控镇痛)泵镇痛,输注速率2.0 ml/h,Ⅰ组采用连续臂丛阻滞镇痛0.15%罗哌卡因+地塞米松0.1 mg/ml,Ⅱ组采用静脉镇痛吗啡0.4 mg/ml+地塞米松0.1 mg/ml+氟哌利多0.05 mg/ml.两组均记录术后VAS(视觉模拟)评分,镇静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VS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Ⅱ组镇静程度优于Ⅰ组(P<0.01),但不良反应明显高于Ⅰ组.结论连续臂丛阻滞用于上肢手术术后镇痛,方法简便,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