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3篇 |
内科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9篇 |
综合类 | 27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4篇 |
中国医学 | 6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恶性肿瘤患者本身存在着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简称凝溶系统)的异常,加之使用PICC置管,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将进一步增加。本研究旨在说明恶性肿瘤患者行PICC穿刺静脉血栓形成与D-2聚体的相关性,为PICC置管患者血栓相关安全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将本科室所收治的接受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D-2聚体检测,对比分析D-2聚体正常与异常情况下,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结果:经统计,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无统计学差异。D-2聚体异常升高组的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恶性肿瘤患者D-2聚体的异常升高,在进行PICC置管时,将出现更高的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此时进行血栓相关干预,可以降低上肢DVT的发生率,提高PICC置管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提高治疗感染性肾结石疗效的方法。方法:采用微创经皮肾穿刺造瘘气压弹道碎石术(MPCNL)治疗感染性肾结石48例。结果:结石的总取净率为77.1%,术后配合ESWL结石总排净率为93.8%。术后并发高热5例,术中大出血4例(8.3%),术后继发性出血2例(4.2%),肾盂穿孔1例(2.1%),平均术后住院8.6 d。结论:MPCNL治疗感染性肾结石是一种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结石排净率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3.
膀胱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其中90%以上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在初诊时大部分是浅表性癌,术后高复发率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随着分子细胞遗传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使膀胱肿瘤的研究进人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本文阐述了荧光原位杂交、比较基因组杂交、流式或静态细胞DNA分析、多重连接探针扩增等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测技术以及膀胱移行细胞癌较常涉及的3、5、6、7、8、9、11、12、17号染色体在肿瘤的诊断及预后等方面的遗传学研究.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鳞状细胞癌(USCC)的临床特征。方法:报告3例USCC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无痛性肉眼血尿为首发症状,合并腰腹部疼痛,2例CT或MRI术前诊为原发性输尿管癌,1例术中冰冻病检确诊;3例皆行肾、输尿管及膀胱袖套样切除术,病理提示3例皆为高分化USCC,其中1例合并腺癌。结果:1例术后6个月死亡,2例术后行放疗,分别存活19个月和26个月。结论:USCC高度恶性,诊断时已为临床晚期,预后差,手术当强调行肾蒂至髂血管远端淋巴结清扫,术后建议定期放疗。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通过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ulticolor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M-FISH)技术检测3、7、9、17号染色体数目畸变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 cell carcinoma,BTCC)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9p21区带探针对46例BTCC患者、15例非肿瘤患者和5例正常人尿液脱落细胞核行M-FISH检测,并同时行尿脱落细胞学(urinary cytological examination,UCE)检查,比较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分析各条染色体畸变与肿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①M-FISH和UCE的灵敏度分别为73.9%(34/46)、47.8%(22/46),两者比较P0.05;特异度分别为95.0%、100%,两者比较P0.05。②MFISH在肿瘤临床分期T_a-T_1、T_2~T_(?)的阳性率分别为50.0%、84.4%;病理分级G_1、G_2、G_3的阳性率分别为42.9%、80.0%、100%,其阳性率与BTCC分级分期呈正相关(P0.05)。③3、7、17号染色体在BTCC的畸变率分别为71.7%、73.9%、73.9%,其畸变率与肿瘤分期分级呈正相关(P0.05)。9号染色体畸变率为56.5%,与分级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使用M-FISH技术检测尿脱落细胞3、7、9、17号染色体数目畸变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并具无创性,对BTCC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6.
腔内治疗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BPH)并膀胱结石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 (TUVP)结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 36例BPH并膀胱结石患者。结果 手术时间 35~ 15 0min ,平均 75min。术后 3~ 5d拔除尿管 ,排尿通畅 ,无电切综合症、膀胱穿孔等并发症。 30例随访 6个月~ 2年 ,IPSS由术前 2 5 .6± 2 .0下降至术后 7.6± 0 .4 (P <0 .0 1) ,术后复查最大尿流率均 >15 .0mL/s。结论 TUVP结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是BPH并膀胱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麻醉前与麻醉后摆放体位对健侧髋关节的影响。方法: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住院并行手术的76例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患者42例,行(DHS)术患者34例,76例患者所采用的手术体位均为半截石位。按照随机原则将7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包括行PFNA术患者21例,行DHS术患者16例,试验组包括行PFNA术患者21例,行DHS术患者18例。对照组患者先采用气管插管,待全麻完成后,由医护人员行半截石位摆放,试验组在患者清醒状态下,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行半截石位摆放。比较两组手术患者术后健侧髋关节的状况,是否伴有局部皮肤压伤、麻木、疼痛及活动受限。结果:以术后患者健侧髋关节部是否出现局部皮肤压伤、麻木、疼痛及活动受限为观察依据,对照组中患者术后出现健侧髋部不适者8例,试验组中患者术后出现健侧髋部不适者1例,与对照组患者相比,麻醉前摆放体位较麻醉后摆放体位者有更高的舒适度,有效避免了健侧髋关节的局部皮肤压伤、麻木、疼痛及活动受限,且麻醉前摆放体位耗时更短,其所需配合的医护人员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中麻醉前摆放体位较麻醉后摆放体位对健侧髋关节影响更小,舒适度更高,能有效地提高手术操作效率和节约医护力量。 相似文献
38.
观察《医林改错》之身痛逐瘀汤熏洗双下肢加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与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防治的临床对比。方法:将2010年6月~2012年2月收治的11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A,对照组B,将三组病人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结论:身痛逐淤汤熏洗双下肢可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39.
目的对比观察ESWL、PCNL与FURS三种方法治疗临界性(15~25 mm)肾结石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2015年我院收治的90例临界性肾结石患者,按结石的位置和大小配对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0例,分别行ESWL、PCNL和FURS治疗。结果三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并发症、血肌酐和尿素氮相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临界性肾结石的治疗,FURS术具有结石清除率和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