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挖掘中医药治疗儿童过敏进程相关疾病证候及用药规律,初步探索中医二级预防过敏进程相关疾病的诊疗思路。方法 以过敏进程相关疾病中西医病名作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电子文献数据库检索临床观察类文献,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 过敏进程相关三病多为肺脾气虚证,辛夷、甘草、白术、防风、黄芪等治疗变应性鼻炎使用频次较高;甘草、茯苓、生地黄、白鲜皮、防风等在治疗特应性皮炎中应用较多;甘草、半夏、茯苓、白术、麻黄则多配伍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对这3个过敏进程相关疾病的虚证进行分析发现,白术、甘草、茯苓、黄芪、人参等应用频次较高,此即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减味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配伍中药以温性为主,其次为平、寒性,辛、甘味居多,主要归肺、脾两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配伍中药则以寒、温性为主,多用甘、苦味,主归脾、肝两经;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配伍中药以温、寒性为主,主归肺、脾两经;治疗过敏进程相关三病之虚证的配伍中药以温、平性为主,甘、苦味多见,主归脾、肺两经。治疗变应性鼻炎相关方剂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模式为甘草-辛夷、苍耳子-辛夷、白芷-辛夷...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分期辨治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的影响,并探讨IgE和EC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符合本研究标准的CVA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中药组)发作期给予温肺化痰饮,缓解期给予补肺健脾饮;对照组(西药组)服用孟鲁司特钠,发作期加服氨茶碱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IgE和EC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IgE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清EC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分期治疗CVA患儿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gE与ECP有关。  相似文献   
13.
消乳丸是202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儿科部分)》中的儿科经典名方之一,临床疗效确切,但当前暂未转化为中成药制剂。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搜集消乳丸相关古籍文献数据共173条,筛选出有效数据99条,涉及中医古籍46部,该研究从消乳丸的方源方名、组方剂量、药物基原、制法用法、主治功效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考证结果显示消乳丸可能出自宋代医家汤民望的《婴孩妙诀论》,在历代古医籍记载中有消食丸、杨氏消乳丸、快膈消食丸等异名,但主要以消乳丸之名记载在册,该方由香附、砂仁、陈皮、神曲、麦芽及甘草6味药组成,炮制方法为香附、神曲、麦芽炒用,甘草炙用,砂仁、陈皮生用,功效为温中快膈,止呕吐,消乳食,主治乳食积滞所致的呕吐、泄泻、夜啼等诸多病证。历代古籍记载中使用最多的组方剂量折算成现代用量为香附41.30 g、砂仁20.65 g、陈皮20.65 g、神曲20.65 g、麦芽20.65 g、甘草20.65 g,制剂为丸剂,在服用方法上主张以温开水或姜汤送下,服药时间为食后。通过对消乳丸古籍文献的挖掘梳理,确定其关键信息,以期为经典名方的临床应用及研发申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经典名方的研发是促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和开拓中医走向现代国际化的重要途径,梳理经典名方组成药味的历史沿革以明确其基原产地、性味功效、证候禁忌等对其研发尤为重要,是保证全方安全性及有效性的源头。地骨皮作为常用的传统中药材,应用广泛,具有良好的研发前景。《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含地骨皮的方剂共5首,通过查阅现代文献,鲜见地骨皮本草沿革的文献考证。该文将基于古籍文献,从地骨皮别名、产地、基原、性味归经、功效主治、证候禁忌等方面梳理其历代衍变情况,为研究地骨皮以及经典名方提供文献依据。考证分析发现,地骨皮最早记载于《五十二病方》,汉以前的古籍并未以"地骨皮"之名收载该味中药材。历代古籍记载的地骨皮性味归经、基原与现代权威中药材内容差异较小。随着时代变迁发展,现代对地骨皮功效主治舍弃较多,呈现断层式继承,提示该药材尚有许多潜在的功效主治可供临床开发应用。地骨皮的药用规格除了现代常用的生地骨皮外,古籍还记载了甘草汤制、焙制、炒黄、童便制、酒浸和酒蒸等炮制品。  相似文献   
15.
正常情况下,Th1/Th2细胞因子相互介导,相互抑制,处于平衡状态,当两者之间的比例失衡时往往会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急性炎症,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为本病的主要致病菌,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咽部疾病,常伴有一定程度的咽粘膜及咽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若不及时治疗,可因高热而引起抽搐、呕吐及昏睡,也可引起咽旁脓肿等局部并发症及心肌炎、肾炎等全身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泻白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临床疗效确切,是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的经典名方之一。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收集了相关古籍数据118条,涉及中医古籍75部,归纳分析发现泻白散历代主治病证有所扩展,例如其方证的适应人群从小儿扩展到了妇人、成人,病证范围也从儿科延展到了内科、妇科等,与此同时,病名、病机、证候也不断有拓展性描述;其剂量比例虽有差异,但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的配伍比例相对恒定,煎服法也多沿用了煮散法;同时,明清医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方义论述,但鲜有争议。  相似文献   
17.
经典名方的研发是积极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梳理经典名方组成药味的历史演变以明确中药材基原、产地、炮制等对其研发尤为重要,是保证安全性及药效的源头。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目前桑白皮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药理机制以及现代临床研究等方面,鲜有古医籍文献研究,该研究基于"尊古"原则对古籍记载的桑白皮基原、产地、炮制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分析以考证其历代演变过程,为经典名方中桑白皮的研究提供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经考证可知桑白皮的别名多达20余种,现代最常用的名称只有"桑白皮""桑根白皮""桑皮"。唐宋及以前桑白皮基原主要为桑、鸡桑;唐宋以后桑白皮植物来源呈现多样性;近现代逐渐确定桑为桑白皮的主流药用品种。因此,建议经典名方研发中选择桑Morus alba Linn.var.alba作为桑白皮的植物来源。古籍记载桑树处处均有栽培,以江浙、四川地区为优,现代以河南、安徽所产桑白皮为盛。桑白皮古今品质评价结论基本一致,均以根皮色白、皮厚、味甘者为佳。现代桑白皮的炮制方法主要有生桑白皮、蜜桑白皮、炒桑白皮3种。从古代文献考证来看,除了以上3种药用规格外,历史上还曾出现过烧、焙、炙等不加辅料炮制法,以及麸炙、米泔水浸、蜜酒炙等多种加辅料炮制法,经典名方所使用桑白皮的炮制方法应结合具体药物条文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深化的新形势下,为了实现培养全新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在辨析了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的关系,以及《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教学的侧重点的基础上,对《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咳喘宁口服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诱发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大鼠CD4+、CD8+T细胞内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110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病毒诱发哮喘的机理。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沙丁胺醇组(阳性药组)和咳喘宁组。建立卵白蛋白哮喘大鼠模型,并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激发哮喘。采用磁珠结合法分离CD4+、CD8+T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内PI3K-110α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CD4+、CD8+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T细胞内PI3K-110α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PBS对照组、阳性药组及咳喘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经Pearson相关分析,各组大鼠CD4+、CD8+T细胞百分率与CD4+、CD8+T细胞内表达的PI3K-110α的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D4+、CD8+T细胞参与了哮喘免疫平衡调节,其表达的PI3K在病毒诱发哮喘模型中明显增高。咳喘宁口服液能抑制CD4+、CD8+T细胞内PI3K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哮喘的免疫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温肺化痰饮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及呼吸峰流速的影响。方法:将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温肺化痰饮治疗,对照组予布地奈德及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的改善,并测定PEF。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PEF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温肺化痰饮能改善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症状体征及PE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